Ads
呢幾日都比較忙
不過既然講左今日講首詩就一定會講 :^(
:^(
上次介紹左 責子
又見到佢比東坡、杜甫串佢唔夠豁達
同埋同幾位巴打討論左魏晉時代嘅名士背景 :^(
我地睇任何文學作品都必須一問再問:
點解嘅?
點解嘅?
點解嘅?
要回答呢個問題
了解佢嘅人生觀或者會好有幫助 :^(
下面會介紹一首又係寫得好淺白嘅詩
挽歌詩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呢首係一首組詩
咩係組詩呢?即係同一個大主題下寫兩首以上嘅詩
呢樣亦係陶淵明成日做嘅野
通常第一首往往係揭示組詩嘅核心思想
題為挽歌:即係為死人而寫嘅紀念詩文
但陶淵明好得意嘅係佢為自己而寫
佢係中國文人中第一個咁做,係未死之前自挽 :^(
後面影響到好多文人都有樣學樣
既然係自挽,就必然面對生死思考
人生往往係除死無大事,所以從一個人點睇生死大難
可以了解到佢重要既人生觀 :^(
陶淵明理解到生命係必然會終結 :^(
早終非命促:呢種係宿命、命定觀
同時問佢係唔相信人有長久不滅嘅靈魂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靈魂如煙散去,留下的形體只能寄存在棺材
更進一步,佢更加否定埋身後功名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儒家式的立言立功立德,都係說服唔到佢
哲學思想/宗教救贖往往係見到人嘅存在困境
佛家:苦 >三世因果,西方極樂
儒家:憂患 >仁義禮智,大同世界
道家:哀 >無待見獨,無何有之鄉
雖然陶淵明對以上三家都有接觸
甚至受到道家好大影響
但佢卻係一個現世主義者
相信人生只有一次,沒有靈魂,死後即如燈滅 :^(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或者係佢自己人生觀
或者係魏晉時代思潮影響
佢面對呢種人生大難嘅問題只能以酒言之
酒代表嘅係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嘅解決方法 :^(
我地又不妨一問:
咁樣又係咪真係解決到問題呢 :^(
呢幾日都比較忙
不過既然講左今日講首詩就一定會講 :^(
:^(
上次介紹左 責子
又見到佢比東坡、杜甫串佢唔夠豁達
同埋同幾位巴打討論左魏晉時代嘅名士背景 :^(
我地睇任何文學作品都必須一問再問:
點解嘅?
點解嘅?
點解嘅?
要回答呢個問題
了解佢嘅人生觀或者會好有幫助 :^(
下面會介紹一首又係寫得好淺白嘅詩
挽歌詩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呢首係一首組詩
咩係組詩呢?即係同一個大主題下寫兩首以上嘅詩
呢樣亦係陶淵明成日做嘅野
通常第一首往往係揭示組詩嘅核心思想
題為挽歌:即係為死人而寫嘅紀念詩文
但陶淵明好得意嘅係佢為自己而寫
佢係中國文人中第一個咁做,係未死之前自挽 :^(
後面影響到好多文人都有樣學樣
既然係自挽,就必然面對生死思考
人生往往係除死無大事,所以從一個人點睇生死大難
可以了解到佢重要既人生觀 :^(
陶淵明理解到生命係必然會終結 :^(
早終非命促:呢種係宿命、命定觀
同時問佢係唔相信人有長久不滅嘅靈魂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靈魂如煙散去,留下的形體只能寄存在棺材
更進一步,佢更加否定埋身後功名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儒家式的立言立功立德,都係說服唔到佢
哲學思想/宗教救贖往往係見到人嘅存在困境
佛家:苦 >三世因果,西方極樂
儒家:憂患 >仁義禮智,大同世界
道家:哀 >無待見獨,無何有之鄉
雖然陶淵明對以上三家都有接觸
甚至受到道家好大影響
但佢卻係一個現世主義者
相信人生只有一次,沒有靈魂,死後即如燈滅 :^(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或者係佢自己人生觀
或者係魏晉時代思潮影響
佢面對呢種人生大難嘅問題只能以酒言之
酒代表嘅係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嘅解決方法 :^(
我地又不妨一問:
咁樣又係咪真係解決到問題呢 :^(
呢幾日都比較忙
不過既然講左今日講首詩就一定會講 :^(
:^(
上次介紹左 責子
又見到佢比東坡、杜甫串佢唔夠豁達
同埋同幾位巴打討論左魏晉時代嘅名士背景 :^(
我地睇任何文學作品都必須一問再問:
點解嘅?
點解嘅?
點解嘅?
要回答呢個問題
了解佢嘅人生觀或者會好有幫助 :^(
下面會介紹一首又係寫得好淺白嘅詩
挽歌詩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呢首係一首組詩
咩係組詩呢?即係同一個大主題下寫兩首以上嘅詩
呢樣亦係陶淵明成日做嘅野
通常第一首往往係揭示組詩嘅核心思想
題為挽歌:即係為死人而寫嘅紀念詩文
但陶淵明好得意嘅係佢為自己而寫
佢係中國文人中第一個咁做,係未死之前自挽 :^(
後面影響到好多文人都有樣學樣
既然係自挽,就必然面對生死思考
人生往往係除死無大事,所以從一個人點睇生死大難
可以了解到佢重要既人生觀 :^(
陶淵明理解到生命係必然會終結 :^(
早終非命促:呢種係宿命、命定觀
同時問佢係唔相信人有長久不滅嘅靈魂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靈魂如煙散去,留下的形體只能寄存在棺材
更進一步,佢更加否定埋身後功名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儒家式的立言立功立德,都係說服唔到佢
哲學思想/宗教救贖往往係見到人嘅存在困境
佛家:苦 >三世因果,西方極樂
儒家:憂患 >仁義禮智,大同世界
道家:哀 >無待見獨,無何有之鄉
雖然陶淵明對以上三家都有接觸
甚至受到道家好大影響
但佢卻係一個現世主義者
相信人生只有一次,沒有靈魂,死後即如燈滅 :^(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或者係佢自己人生觀
或者係魏晉時代思潮影響
佢面對呢種人生大難嘅問題只能以酒言之
酒代表嘅係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嘅解決方法 :^(
我地又不妨一問:
咁樣又係咪真係解決到問題呢 :^(
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
好鍾意『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呢句 :^(
呢幾日都比較忙
不過既然講左今日講首詩就一定會講 :^(
:^(
上次介紹左 責子
又見到佢比東坡、杜甫串佢唔夠豁達
同埋同幾位巴打討論左魏晉時代嘅名士背景 :^(
我地睇任何文學作品都必須一問再問:
點解嘅?
點解嘅?
點解嘅?
要回答呢個問題
了解佢嘅人生觀或者會好有幫助 :^(
下面會介紹一首又係寫得好淺白嘅詩
挽歌詩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呢首係一首組詩
咩係組詩呢?即係同一個大主題下寫兩首以上嘅詩
呢樣亦係陶淵明成日做嘅野
通常第一首往往係揭示組詩嘅核心思想
題為挽歌:即係為死人而寫嘅紀念詩文
但陶淵明好得意嘅係佢為自己而寫
佢係中國文人中第一個咁做,係未死之前自挽 :^(
後面影響到好多文人都有樣學樣
既然係自挽,就必然面對生死思考
人生往往係除死無大事,所以從一個人點睇生死大難
可以了解到佢重要既人生觀 :^(
陶淵明理解到生命係必然會終結O😊
早終非命促:呢種係宿命、命定觀
同時問佢係唔相信人有長久不滅嘅靈魂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靈魂如煙散去,留下的形體只能寄存在棺材
更進一步,佢更加否定埋身後功名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儒家式的立言立功立德,都係說服唔到佢
哲學思想/宗教救贖往往係見到人嘅存在困境
佛家:苦 >三世因果,西方極樂
儒家:憂患 >仁義禮智,大同世界
道家:哀 >無待見獨,無何有之鄉
雖然陶淵明對以上三家都有接觸
甚至受到道家好大影響
但佢卻係一個現世主義者
相信人生只有一次,沒有靈魂,死後即如燈滅😞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或者係佢自己人生觀
或者係魏晉時代思潮影響
佢面對呢種人生大難嘅問題只能以酒言之
酒代表嘅係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嘅解決方法 :^(
我地又不妨一問:
咁樣又係咪真係解決到問題呢 :^(
唔太認同受佛教影響
佛學係中國南朝興盛之時,陶潛都就快過身
佛家厭生,陶潛樂生、及時行樂,兩者思想不合
雖然佢詩歌有佛教色彩
但係多數借用詞彙而已
呢幾日都比較忙
不過既然講左今日講首詩就一定會講 :^(
:^(
上次介紹左 責子
又見到佢比東坡、杜甫串佢唔夠豁達
同埋同幾位巴打討論左魏晉時代嘅名士背景 :^(
我地睇任何文學作品都必須一問再問:
點解嘅?
點解嘅?
點解嘅?
要回答呢個問題
了解佢嘅人生觀或者會好有幫助 :^(
下面會介紹一首又係寫得好淺白嘅詩
挽歌詩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呢首係一首組詩
咩係組詩呢?即係同一個大主題下寫兩首以上嘅詩
呢樣亦係陶淵明成日做嘅野
通常第一首往往係揭示組詩嘅核心思想
題為挽歌:即係為死人而寫嘅紀念詩文
但陶淵明好得意嘅係佢為自己而寫
佢係中國文人中第一個咁做,係未死之前自挽 :^(
後面影響到好多文人都有樣學樣
既然係自挽,就必然面對生死思考
人生往往係除死無大事,所以從一個人點睇生死大難
可以了解到佢重要既人生觀 :^(
陶淵明理解到生命係必然會終結O😊
早終非命促:呢種係宿命、命定觀
同時問佢係唔相信人有長久不滅嘅靈魂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靈魂如煙散去,留下的形體只能寄存在棺材
更進一步,佢更加否定埋身後功名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儒家式的立言立功立德,都係說服唔到佢
哲學思想/宗教救贖往往係見到人嘅存在困境
佛家:苦 >三世因果,西方極樂
儒家:憂患 >仁義禮智,大同世界
道家:哀 >無待見獨,無何有之鄉
雖然陶淵明對以上三家都有接觸
甚至受到道家好大影響
但佢卻係一個現世主義者
相信人生只有一次,沒有靈魂,死後即如燈滅😞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或者係佢自己人生觀
或者係魏晉時代思潮影響
佢面對呢種人生大難嘅問題只能以酒言之
酒代表嘅係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嘅解決方法 :^(
我地又不妨一問:
咁樣又係咪真係解決到問題呢 :^(
唔太認同受佛教影響
佛學係中國南朝興盛之時,陶潛都就快過身
佛家厭生,陶潛樂生、及時行樂,兩者思想不合
雖然佢詩歌有佛教色彩
但係多數借用詞彙而已
陶淵明有同唔少佛學中人來往
同埋果陣佛學都傳入左中國
所以魏晉先有神滅/神不滅之爭
陶更寫左形影神組詩,可以話係一種回應
當然我唔係話佢嘅人生觀受佛家好大影響
甚至佢思想確如巴打講唔太認同佛家 :^(
我呢到所指出嘅係陶身在嘅時代
同佢交友一定有接觸到佛家思想
Ads
lm, 多謝巴打咁有心,我想問下對於一個對中國哲學同詩完全零知識既人可以點開始學好?我以前中化唔聽書加上已經過左幾年,咩都唔記得哂,宜家越黎越想學返哂,可以點學起好 :^(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