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打算用有趣、淺白既方法去講下香港歷史
上一頁
第 6 頁
下一頁
科學怪人
2018-2-5 13:58:52
個人認為
喺歷史建築既保育方面
除咗要保存之外,仲要活化
保存果方面香港其實已經做得好好
好多都真係可以做到「修舊如舊」、形神兼備
睇下大陸內省同泰王國d 建築就明我講乜
好多都整得太新無咗種味道
而活化要做得好既關鍵,除咗建築物要keep住有用途、有人去之外
更加重要既係廣大市民去到果個地方
應該要了解該處過往既用途同一磚一瓦既意義
諗得返/認識到當年既歷史
我舉個例
即使港女/遊客都鐘意去尖沙咀鐘樓打卡
但如果純粹知道有座咁既野、望落幾靚
我會覺得鐘樓既活化係未如理想
最基本大眾都應該要知道佢係前九廣鐵路九龍總站既一部分
望到會去諗下點解淨係向住維港果面先有窗口既當然更好
歷史教育本應係教育局既工作
但香港史一直都未能獨立成科,都係地理、中西史、經公、通識科之類輕輕帶過(好過以前英治香港少少咁解)
不過可悲既係政府將香港歷史教育既重擔放喺康文署既博物館度
學生平時應付考試已經夠煩,仲邊會有心思去細閱歷史博物館d 展板
連要考試既野都未必記得住,依d睇咗都未必記得啦
:^(
:^(
Ads
科學怪人
2018-2-5 14:01:11
唔緊要巴打,只要係有心留意香港史都已經可喜
今晚唔夜
2018-2-5 14:18:38
支持
:^(
小蘿莉
2018-2-5 15:50:16
劉明
重新的人
2018-2-5 16:50:35
你要加油
:^(
:^(
:^(
已正評
科學怪人
2018-2-5 20:00:25
12. 歡樂滿東華
標題既節目,巴絲應該年年都有睇,就算唔睇到應該有聽過
而家既東華既有大型籌款活動,又做埋地主有物業收租
咁講講東華既歷史啦
:^(
話說太平天國亂事期間,包括廣州在內既成個華南地區都處於動盪;之後英法聯軍攻打滿清果陣,比較多外商既廣州自然成為反洋人最激烈既地方,紛爭不斷
於是唔少華南既中國富商同外國商行華人買辦都遷徙到香港繼續搵食,形成咗香港既上層華人階級
但係果陣香港既貧富懸殊都非常嚴重,因為大部份為咗逃避戰亂走難落嚟既都係低端人口
喺1870年代之前,香港只有幾間西醫院,但係住院收費對於華人貧民嚟講都比較貴,加上一般華人唔信西醫,所以西醫院對於華人有同無其實分別唔大
有錢華人會傾向睇中醫
無錢既華人就睇義祠
義祠其實即係寺廟,當時有d寺廟會劃出一部分地方,收容無錢既病人兼提供有限度既中醫服務
理想同現實,永遠都係有距離既
實際上義祠因爲收容病人過多、連基本既維護都缺乏
1869年廣福義祠爆出醜聞,令殘酷既現實曝光
調查官李思達入去巡查發現,有9至10個半死既病人喺廣福義祠所謂既「中式醫院」入面
當中有三大問題:
1. 空間不足: 病人只能訓喺一處無法企直身既地方
2. 衛生環境惡劣: 義祠成地尿迹無人清理,而且無任何窗口,只靠入口一扇門通風
3. 病人欠缺基本所需: 衣衫襤褸,兼長期無得換
咁都仲有人肯住,主要係因為中國人習俗係忌諱有人死喺屋企。調查後相信
與其話病人係接受治療,不如話係入去等死
義祠醜聞被香港同英國既報章大肆報導,消息甚至傳到倫敦當局。令到港督麥當奴受輿論抨擊之餘,仲要畀殖民地部大臣捽佢快手解決問題
麥當奴即刻將義祠所有病人轉送去其他醫院,並且以義祠違反原來寺廟既功能作為奶油,收返義祠既管理權
不過依個方法治標不治本,始終貧苦華人都係無錢醫病,好快街頭就出現死屍同瀕危者
要解決依個問題,長遠始終都係需要起一間中醫院,即係東華醫院
錢從何來?
首先當時香港對賭博係寓禁於徵,麥當奴喺賭牌收入當中撥款115000作為東華既建築費同頭幾年既營運資金;
跟住就向班上層華人開刀,搵佢地籌旗,本身期望可以籌到15000,點知華人反應空前熱烈,最後籌到47000
終於,東華醫院喺
1872年情人節
開幕
當時只要捐10蚊,就可以有「同人」(董事)既名銜,多多益善;
捐得最多果班就可以做「總理」;
最活躍既總理梁安(英商仁記洋行買辦)被推選做「主席」
而東華作為慈善機構,無論係「主席」、「總理」、「同人」都唔會有錢分,同時亦都無需承擔醫院既負債
簡達華朗素
2018-2-5 20:31:38
既然巴打講左東華 不妨講埋保良局啲黑歷史
:^(
科學怪人
2018-2-5 21:00:56
寫緊
科學怪人
2018-2-5 22:44:17
13. 非禮虐兒集中營 - 猜一痴線機構
香港某大慈善機構,呢排最為人熟悉既竟然唔係佢所提供既教育同社福服務,而係某項有益身心既課外活動
:^(
:^(
:^(
咁講返以前,因為由大陸鄉下到香港既交通並唔發達,而且路途遙遠,所以去得香港搵野做既中國貧民,好多都係男性
1850到60年代,華人社會男女比例失衡得非常嚴重,男同女人口係2:1
咁要解決生理需要,有錢就正經娶返個老婆
無錢既都唔可能成世學最近喺佐敦站好high果位人兄咁
https://img.eservice-hk.net/upload/2018/02/05/224314_4d402332770d5565491c64ef0bc3bd14.png
於是一門生意就應運而生: 拐帶業
拐子佬會由鄉下拐騙兒童同婦女賣到香港,男仔就好d,通常都係賣畀有錢人家做養子;女既就慘d,好彩既就賣去做人奴婢/老婆,唔好彩既就要做雞,解決窮人既性需要
初期拐子佬都只會喺街頭強行捉走未有成年人看顧既小朋友,不過後尾越做越過分,仲會通過誘騙既方式,搵貌似老實既老婦扮媒人說媒/扮請人到香港做傭人
1868年,香港政府終於成立法例,拐騙兒童既犯人要施以鞭刑;東華醫院成立之後請專人幫手捉犯,每日都有兩三單彈去法院審
被救出既婦女同兒童,會喺東華醫院既平安樓同福壽樓暫住,但始終總係會有人滿既一日
之但係拐匪又有新招,用甜言/威嚇既手段逼受害人喺警察面前承認自己係自願,所以拐騙問題始終都係解決唔到
咁來自東莞既僑港商人盧賡揚等62位,諗住做返d野,搵返華商籌旗,根據公司條例成立華人保良會,協助警察破案,並且聯署請求港督軒尼斯批准
華商覺得唔可以單靠香港警察打擊拐子佬,原因在於「以本邑人而查本邑之匪,見聞較確,可無枉縱之虞」
咁啱軒尼斯又係改革型既港督,都恨咗解決拐子佬問題好耐,難得華人肯出錢出力當然求之不得
1878年底,東華借出平安、福壽二樓畀華人保安會辦公,隨即展開「打匪保良」既工作
當務之急係先由華商出資懸紅捉拐匪,每捉一個獎二十大元
(可以請大家唱K)
後尾同港府夾好,成立「華人保良會」,同東華一樣又係捐十蚊可以做同人
咁保良會負責出資請暗差拉人,暗差被授予警察同等既執法權力,不過只限捉拐匪,亦要將每日行動向警察方面報告
後尾暗差甚至有權登上華人船隻拉人,打擊經水路犯事既拐匪
另外拉到人,會轉由港府負責出果廿蚊獎金
至於被營救既人,保良會會交由港府論斷個別人士既去向,有唔同可能性:
1. 出川資畀佢地返鄉下
2. 無家可歸者會由保良會代為選擇配偶
3. 安排住宅畀佢地棲身
不過當時華人精英如果後繼無人,係會有買子立嗣既習慣;另外大家庭家務繁忙,都會買女為婢(妹仔)
保良會為咗唔想上層華人反對,以保留傳統風俗為由特別請求港督將以上行為「從寬免究」
去到1882年,正式既《保良局條例》成立,保良局已經得到英國殖民地部正式首肯,無須註冊為有限公司
咁單靠華商捐款都唔係長遠,成局初期「保赤安良」工作既開支由上環文武廟同東華支持,運作4年已經救出並安置咗1037名受害人
科學怪人
2018-2-5 23:06:12
補圖 for 返唔知咩事既人
:^(
科學怪人
2018-2-5 23:30:39
以前做總理為公義,無私付出,要達成人道使命
而家做總理為商機,沽名釣譽,要完成政治任務
頭盔: 以上內容為亂up
球王美欺
2018-2-5 23:31:20
LM
555bbg
2018-2-5 23:56:35
支持
簡達華朗素
2018-2-6 00:56:51
以為你會講多啲保良局對蓄婢制度嘅主張
:^(
Asahisuperdry
2018-2-6 01:00:40
Lm
口德分記錄人員
2018-2-6 01:05:20
Lm
:^(
:^(
科學怪人
2018-2-6 07:38:28
解釋多少少
保良局d 捐錢既人,以致係總理自己都係華商,屋企都有買嗣、蓄婢(妹仔)既傳統
除咗防止華人反對,亦都出於對自己利益既保障,保良局係引用返當初英國義律對華人「依風俗治理」既承諾要求豁免,對於拐賣同逼良為娼就要重罰
保良局認為中國傳統歷來買賣人口係雙方(富人同生父母)同意、出於自願,同誘拐係兩回事
科學怪人
2018-2-6 09:03:23
14. 香港西醫書院
當英國喺香港建立殖民地既時候,因為英國人本身對於香港本地既疾病無免疫力,以致去到1843年,已經有24%既駐港英軍因病死亡。西醫服務一開埠就已經係急切要解決既問題
因此1843年就已經有教會醫院喺摩理臣山提供西醫服務,但政府醫院就要去到1849年先有(國家醫院)
華人對於西醫係偏向抗拒,所以1872年成立既東華醫院提供既中醫服務深受華人歡迎
不過隨住華人人數越來越多、病患問題變得明顯,港英政府始終覺得中醫唔能夠有效治療重症,想逼使東華醫院同時提供西醫服務,但係當年香港並無一所培訓西醫既學校,所有西醫都係自己出國留學再返嚟執葉,根本就無可能提供到足夠數量去實行
因此實在有必要喺香港訓練返華人做西醫
咁去到1881年,來自加拿大既楊格醫生同倫敦傳道會合作,成立那打素診所,專為貧苦既華人服務
當時居民無錢就無權揀睇中醫,求其睇好就算,不過睇睇下又發覺西醫原來又幾好wor,消息亦都喺華人社區傳開,診所好快就客似雲來
咁啱另一個醫生何啟本身因為自己間西醫診所無華人肯睇,被逼轉做律師反而發達
見到楊格間診所成功,自然想圓返醫生夢
何啟出資22000喺荷里活道購置土地,幫楊格由診所升級為醫院
醫院命名為雅麗氏醫院,係為咗紀念何啟既亡妻Alice
咁啱又有一個有心既醫生叫孟生,佢喺1885年成立牛奶公司(Dairy Farm),提供優質既鮮奶保障香港市民健康。孟生加入雅麗氏醫院,仲游說其他同事認同要喺華人社區推廣西醫,長遠係一定要直接訓練合資格既華人醫生同護士
終於依班醫生向港督德輔成功爭取成立香港西醫書院,由孟生擔任首任院長
為咗增加書院既認授性,佢地邀請德輔擔任校董會主席、登記官史釗域做司庫,甚至搵埋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做書院贊助人
1911年書院正式同HKU合併,後話
目黑
2018-2-6 12:44:04
留名
:^(
:^(
:^(
科學怪人
2018-2-6 13:45:40
又有新面孔
:^(
Ads
下輩子跟你再漫遊
2018-2-6 14:25:31
留名
:^(
ele
2018-2-6 17:01:35
留名
:^(
Lewis_Dunk
2018-2-6 18:07:36
lm
:^(
科學怪人
2018-2-6 20:47:53
飲醉酒,齋推post會唔會畀巴打屌
(雖然都應該無咩人會理)
上一頁
第 6 頁
下一頁
喺歷史建築既保育方面
除咗要保存之外,仲要活化
保存果方面香港其實已經做得好好
好多都真係可以做到「修舊如舊」、形神兼備
睇下大陸內省同泰王國d 建築就明我講乜
好多都整得太新無咗種味道
而活化要做得好既關鍵,除咗建築物要keep住有用途、有人去之外
更加重要既係廣大市民去到果個地方
應該要了解該處過往既用途同一磚一瓦既意義
諗得返/認識到當年既歷史
我舉個例
即使港女/遊客都鐘意去尖沙咀鐘樓打卡
但如果純粹知道有座咁既野、望落幾靚
我會覺得鐘樓既活化係未如理想
最基本大眾都應該要知道佢係前九廣鐵路九龍總站既一部分
望到會去諗下點解淨係向住維港果面先有窗口既當然更好
歷史教育本應係教育局既工作
但香港史一直都未能獨立成科,都係地理、中西史、經公、通識科之類輕輕帶過(好過以前英治香港少少咁解)
不過可悲既係政府將香港歷史教育既重擔放喺康文署既博物館度
學生平時應付考試已經夠煩,仲邊會有心思去細閱歷史博物館d 展板
連要考試既野都未必記得住,依d睇咗都未必記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