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目前未有強制性標準要求 12V 低壓電路必須擁有備用電源,車門解鎖也不是硬性要求,因此即便碰撞事故後車門未解鎖也無法追究車企產品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出現事故,車門的緊急開關可能是一把最重要的救命鑰匙,但關於電子門及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向來缺乏國家安全標準規管。
【購買電動車需要注意什麼?】小米SU7自撞爆燃三女大生亡,中國網民護小米批死者家屬
聲稱勇奪 C-CNCAP 五星安全評級的「小米 SU7 」電動汽車卻在一宗交通事故中自撞爆燃,導致 3 名內地女大學生死亡,在大陸引發廣泛關注。
事發於 3 月 29 日晚上,有三名女大學生從湖北自駕小米 SU7,卻不知何故在高速公路撞上護欄後著火,而且車門無法打開,導致三人活生生燒死。
《南方都市報》在 4 月 1 日報導,遇難者家屬羅先生稱,「我女兒和她的同學已經被活活燒死,第三位女孩被人砸破車窗拖出來,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我到殯儀館去做 DNA 採樣,見到女兒的遺體已經碳化了,你知道什麼叫碳化嗎,也就只剩下骨頭架子了。」
羅先生還指責,小米公司一直對此冷處理,「小米汽車所謂成立的工作小組直到現在都沒有跟我們接觸過」,「目前我們得不到任何的進展」。
另一名遇難者家屬王女士也譴責「小米從來沒有人聯繫過我,也沒有給我來過一個慰問電話」,並質疑「為什麼車輛在撞到護欄後會自燃」、「為什麼車門會鎖」。
對於家屬的質問,小米董事長雷軍沉默 3 日後,終於在微博回應,稱自己在 31 日已配合警方調查,並提交了車輛數據」。
最難以理解的是,雷軍的回應獲得了大量稱贊留言,反而王女士留言區卻有不少網民指責她搞事,「出車禍就要聯繫家屬那不得忙死?」、「講道理!發生車禍哪兒有先找車企的啊,應該讓交警定責再找保險吧,車企為啥要給你打電話慰問啊,如果車質量有問題也應該是警察問責小米吧」。
小米的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一直是習近平強調新質生產力的產品成果之一,它代表著中國民族成功在科技市場與外國較勁的代表,許多國民都對之而自豪,因而引發對小米維護心切,卻對受害者及家屬失去最基本的同情心。
整件事故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為何會自撞?為何門持續鎖上無法打開?
根據小米發佈的車輛信息顯示,當事司機在高速公路上使用智能輔助駕駛 NOA,以 116km/h 時速持續行駛。當系統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時是 22:44:24,約一秒後 (22:44:25),NOA 轉為駕駛者自行開車狀態,在 22:44:26-22:44:28 之間,車輛便撞上護欄起火燃燒。
換句話說,駕駛者只有約 2 秒左右的反應,去進行緊急迴避,這根本不可能來得及反應。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便向《澎湃新聞》表示,「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用戶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進行應對」,並強調「何時發現風險,何時就發出報警提示,是智駕系統在全行業通用的標準」。
至於汽車迅速猛烈燃燒,朱教授指這是所有電動車都存在的問題,因為其使用的鋰電池原有隔膜隔開,但被擠壓或穿刺導致隔膜破裂,內短路就會引起瞬間著火。
對於電動車駕駛者來說,最值得注意的焦點之一,自然是為何車門會自動鎖死?
朱教授指出,在一般情況下,假如車輛發生碰撞,導致氣囊著火,安全氣囊控制單元 (SRS ECU) 就會發送解鎖指令,但前提是位於發動機艙的 12V低壓電路要保持正常,才能傳達指令。因此,解鎖失敗可能源於氣囊未著火,或者在碰撞後發生電路斷裂,車門鎖因失去供電無法執行解鎖。
朱教授特別指出,「目前未有強制性標準要求 12V 低壓電路必須擁有備用電源,車門解鎖也不是硬性要求,因此即便碰撞事故後車門未解鎖也無法追究車企產品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出現事故,車門的緊急開關可能是一把最重要的救命鑰匙,但關於電子門及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向來缺乏國家安全標準規管。
BBC 中文也提醒大家,許多車企在宣稱上常常強調或自稱「自駕」、「0接管」、「全民智駕」等概念,但它們並非真正的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譬如今次事故的 SU 7 「NOA 智能輔助駕駛」,只屬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劃分的 L2 級別,L5 級才算真正的無人駕駛。L2 級別只具備簡單的環境感知和執行功能,要求駕駛者全程監控駕駛。
但在企業和媒體大量炒作下,可能導致消費者過度信賴這些輔助駕駛,令自己陷入事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