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レストランの近くにトイレはありますか?
看起來中間有個「近」字,但實際上這句話並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的「漢字詞」。
如果按照固有詞用假名寫,「英文外來詞」按原文寫的方式,呈現出來是這樣:
>>restaurantのちかくにtoiletはありますか?
日文以前也有「食堂、飯店、料理屋、料亭、飲食店」等一系列說法,然而目前最通用、範圍最廣,最接近「現代意義上的餐廳」的說法還是レストラン,來自於英文的restaurant。
至於「廁所」,指示牌上常寫「お手洗い」,也有使用「化粧室」,不過要注意的是,「お手洗い」現在多是老人所使用的說法,一般年輕人不會使用,現在很多人已經用トイレ(來自toilet)取代。
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多不勝數:
隧道>>トンネル (tunnel)
昼ご飯>>ランチ(lunch)
体育>>スポーツ(sport)
速度>>スピード(speed)
現代日文不斷引入英文外來詞,以片假名取代漢字
下圖為 2009 年 Yahoo Japan 首頁,90% 為英文外來詞
:^(
這種去漢字的演變是因為日文的漢字詞會增加同音問題,因為漢字詞大多由 2 個漢字組成,以電脳為例子,音節短,容易出現同音,也容易與現有音節讀音重複,如kō、sō、shū,類似嘅音節十分常見。
使用英文音譯外來詞,音節更長(コンピューター),同音機率大減,增加類似ファ、ディ嘅拗音,豐富日文音位、平衡音位使用率。
Ads
Ads
日本東京大學相當重視漢文,全國的共同考試與自己的獨立入學考將文言文入題,日本長崎大學榮譽教授連清吉認為是藉此選出具有涵養的人才。(圖/CTWANT合成)
[周刊王CTWANT]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日前抨擊教育部大幅刪減文言文,痛批108課綱「無恥」,並表示台灣「自宮」的同時,日本正拼命學文言文,許多頂大入學考都將文言文入題,東吳大學日文系教授長田正民向CTWANT記者透露,日本菁英分子認為瞭解漢文代表高級知識分子的修養,例如東京大學的入學考,連理工科都必須考文言文。
日本長崎大學榮譽教授連清吉也表示,學文言文能讓日本學生了解古典文學,進而解讀現代文學,藉由大考選出具有涵養的人才。一位嫁到日本32年育二子的台裔太太更向CTWANT記者說,日本沒有「去中國化」問題,而是吸收融合為自己特色,「夠自信,就不用怕!」
立委蔡正元12日也在臉書PO出日本東京大學入學考試的考卷,他舉2022年入學考試為例,日本的「國語」科考試總共有4題,其中第2題考濱松中納言物語的典故,跟中國唐朝有關;第3題則直接考中國的文言文經典,《呂氏春秋》的《用民》篇。
事實上,日本一直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區桂芝說,「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不斷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各方面的文化幾乎都來自中國。」就連日本的年號都取材於中國古文,例如「明治」取自《易經》中「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意思是聖人朝向南方聽取天下,天剛亮時就開始一日的政務,「向明而治」有勤於政事之意。
鑽研日本漢學的日本長崎大學榮譽教授、前淡江大學講座教授連清吉曾發表相關研究,他表示明治時代後,日本的國中、高中就開始有漢文教科書,國中是漢文教育的入門期,會有一些成語故事;高中則是學習漢文知識,除了要了解古文意思,也要學習語法句型的分析,甚至研讀《戰國策》時,也會學習戰國時代地圖與情勢説明。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批評108課綱「無恥」引發關注,也讓社會大眾再次檢視108課綱諸多爭議。(圖/翻攝中天新聞)
台裔日籍的岡崎桂禎嫁到日本高知縣已32年,她的兩個孩子都已成年,因此也學習過漢文。「日本的國語教育中,除了自己的古代文學如《平家物語》等,還有很大比例的『漢文篇』,會取材很多中國古代經典如《戰國策》、《史記》、《論語》、《莊子》,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唐詩,以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孩子當然不喜歡啊,因為對日本人來說,漢字已經很困難,更何況是文言文!」岡崎桂禎表示,孩子雖然認為文言文、漢學對生活上幫助不大,但也承認有時使用成語就能「一言以蔽之」,短短數字就能精確傳達一個概念或想法,這也是文言文的精闢之處。
許多人認為文言文已經過時,但至今許多日本公立大學、包括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都有漢文,原因何在?
東吳大學日文系教授長田正民表示,「漢文真的很難啊,40年前我讀高中時,也常常在漢文課睡覺,但對於一些很優秀的同學而言,學習漢文代表知識份子的修養。」長田正民說,日本的共同考試相當於台灣的學測,東京大學的共同考試國語科目中一定會考漢文,之後東大會再舉辦一次自己學校的入學考,希望篩選更優秀的人才。
東大的獨立考試也考漢文,甚至連理工科也要考文言文。「雖然現在有一些公立大學逐漸刪去漢文的考題,但頂尖大學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還是持續將漢文入考題,因為它們覺得這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必備的涵養。」長田正民說。
漢學深耕於日本,大阪街頭的看板上就張貼一張《論語》的內容。(圖/讀者提供)
連清吉教授則認為,這些大學希望引導高中教學更重視漢學,不只為了培養學生古典文學的素養,也期待藉此讓學生對現代文學有更好的解讀能力及訓練語文表達能力,讓學生從內到外更有涵養。
岡崎桂禎表示,日本人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許多都來自中國文化,所以不會去否定中國文化所帶來的影響力,反而是接受、融合之後,再轉化發展為日本獨特的文化,明治維新後日本雖然出現白話文運動,但中學國語課本仍保留文言文、漢學,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30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