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愛情愛國之爭:人生終極之尋覓
細讀辛稼軒青玉案(元夕)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
樓主曾經話辛棄疾有三妻七妾,但淨係講過個三妻,咁個七妾又有冇記載留低? :^(
探長重新梳理一次解讀呢首詞嘅進路
好清晰 :^( :^( :^(
王國維以詞喻人生、事業、學問境界
睇得出佢自己點樣將自己連結於畢生所學中
亦感受到佢對文化既承擔 :^( :^(
呢首詞(尤其去到「驀然回首」一句)之所以對好多人都有共鳴
我諗係因為絕大部分既人都有要花畢生心力去追尋既人或事
所以 “經過艱辛尋覓而忽然得著”
一定係呢首詞最重要既主題 :^( :^(
:^( :^(
下面呢首句
夕爺又轉個寫法去寫「眾裏尋他千百度⋯⋯」
都幾特別
有興趣可以聽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stnsehasY
Ads
中學讀呢首詞,當時都無人解釋得出原來對愛情對象之尋覓只係表面,實則延伸至人生一切方面之理想追求 :^(
探長睇野堅厲害 :^(
另外,個「那人」寫得咁虛,我覺得辛棄疾嘅「理想」根本未有一個既定形象(其實佢都唔太肯定「理想對象」係一個點樣既面貌??),正如探長所講存在好大想像空間
范蠡西施:稼軒愛情與家國之理想人生
並讀辛稼軒杏花天(嘲牡丹)、洞仙歌(開南溪初成賦)
《稼軒詞》的「美人」是嬌豔之傳統佳人,又是縹緲絕塵之夢中知音、心中家園;是作者自身性別角色異化的替身,又是詩人美好內在世界的對象化;是詩人心靈慰藉、躲避風雨的港灣,又是生活中詩人貶斥、驅使、遭受非人待遇的奴僕,她們無論是確有所指的佳麗,還是做為自我際遇之借代、江山之喻體、精神之象徵,都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於人類生命價值的崇高期待。
——舒紅霞、劉歡〈《稼軒詞》「美人」的文化意蘊〉
正文第十章
古典文學用典,必然有所寄託
考察大文學家留下嘅作品
除單篇評價,宏觀整體咁睇都好重要
特別係好似稼軒呢種成日用典故嘅詞人
透過詞人有意無意咁連續運用相同嘅典故
可以睇出詞人深層嘅情志
稼軒寫詞,成日都用歷史人物
男嘅有廉頗、項羽、荊軻、韓信……
女嘅有楊貴妃、趙飛燕、王昭君、陳皇后……
男嘅多係英雄豪傑
女嘅多係絕世美人
表達嘅情志無法一概而論
但講到稼軒,以范蠡、西施典故最重要
西施,更係歷史美女中出現最多嘅
一共有八次,反覆出現
我地一定要追問:
西施有咩咁特別?
點解稼軒會咁鍾意講西施?
稼軒 杏花天(嘲牡丹)
牡丹比得誰顏色?似宮中太真第一。漁陽鼙鼓邊風急,人在沈香亭北。
買栽池館多何益,莫虛把千金拋擲。若教解語應傾國,一個西施也得。
鼙鼓:騎兵用嘅小鼓
我地先讀一首小詞
上半片係以牡丹比喻楊貴妃
先讚楊貴妃「似」官中第一美女
再用「漁陽鼙鼓」批評
「漁陽鼙鼓」,即係講:
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荒廢政事
安祿山以「清君側」之名
於漁陽舉兵叛唐事
即係我地成日講嘅安史之亂
下半片歌頌西施
做咩要比咁多錢種室內嘅花?
又有幾人睇到,有益於世?
如果講到全國最善解人意嘅美女
一個西施已經超越哂其他人
上半片以歷史典故評價楊貴妃
下半片嘅歌頌,其實都係出於西施一生
越王勾踐之能夠反攻吳國
都係因為西施以美色報國,迷惑吳王
係犧牲肉體嘅女間諜
西施嘅存在,甚至比成支軍隊更重要!
稼軒眼中,西施遠超楊貴妃
自然無女人比西施更值得歌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