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KG Leveraged ETF 討論區 (40)
社畜の昼と夜 2022-5-23 20:06:11 Backtest只係參考
講到尾都係fundamental最重要
你抽qqq頭十大成份股既財報研究下
覺得有前景就分段撈 無前景就揀過第二樣野投資

而揀得64portfolio leverage etf
係因為我地深信個asset係有價值 有前景
願意+有能力承受decay風險去換取更高回報
最壞情況係qqq單日跌33% 到時依個post可以收皮啦
:^(
津路茶 2022-5-23 20:11:14
:^(
津路茶 2022-5-23 20:15:27 "最壞情況係qqq單日跌33% 到時依個post可以收皮啦"

另一個最壞情況係禁散戶買LETF
:^(
Outliers 2022-5-23 20:40:53 《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滙豐負責任投資主管 Stuart Kirk 因批評央行決策者過份強調氣候變化的金融風險,招致環保團體批評,目前遭滙豐銀行暫停職務,等待內部調查。滙豐發言人拒絕置評;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則於社交媒體上極速「割席」,強調有關言論不代表該行看法。

Stuart Kirk 上週四(19 日)於倫敦出席公開活動時,發表題為「為何投資者不用擔心氣候風險」的演說,他認為印度出現破紀錄熱浪、南非遭遇毀滅性水災等,皆屬極端風險,而面對迫在眉睫的房屋危機、通脹升溫,團隊卻被迫花時間研究 20 或 30 年後才發生的事情,批評時間分配並不匹配。在提到聯合國和英倫銀行警告全球暖化時,其中一張投影片更寫出:「未經證實、尖刻、盲目擁護、自私、世界末日般的警告總是錯的。」

他又稱,人類在適應變化上一直很出色,反問「誰會關心 100 年後邁阿密被淹沒多 6 米?阿姆斯特丹早已低於海平面 6 米下,但同樣是個非常好的地方。」由於滙豐承諾 2050 年前實現淨零排放,其言論明顯有牴觸。祈耀年週六於 LinkedIn 發表文章指,完全不同意 Stuart Kirk 的言論,強調評論與該行戰略不一致,也不能反映滙豐或滙豐高層的觀點,又補充團隊不會因事件而分心。

關注銀行業氣候行動的非牟利組織 Bank on our Future 幹事 Beau O’Sullivan 表示,滙豐必須解釋其他高層在多大程度上,同意 Stuart Kirk 這種具攻擊性和錯誤的觀點,以及解釋為何該行容許員工發表這樣的意見。他形容事件極其諷刺,損害滙豐在氣候行動上的聲譽,特別是當投資者、客戶及監管機構關注銀行業的氣候承諾,而滙豐正備受漂綠醜聞困擾。
:^(

https://www.facebook.com/cupmedia/posts/10158770229535208
Outliers 2022-5-23 20:46:08 分享吓其他嘢,而家連聯儲局都話要關注氣候變化
唔知SJW依股風氣發展落去會變成點
我覺得歐美凡事追求政治正確長遠都可能傷害企業嘅創造力
Outliers 2022-5-23 20:53:28 同埋今日睇到篇文講natural rate of interest同Twitter生態,都幾有意思

2022-05-23 04:29:11
兩極呃嬲的經濟「討論」

時間太少,無謂事太多,是以對Twitter一直敬而遠之,有戶口,但不發言,只會間中看看別人「推薦」的推文。最近朋友傳來的一個,看似有圖有真相,圖中顯示美國的自然利率(natural rate of interest,亦稱r-star)近期急劇上升,由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接近零升至超過3厘,畫面非常震撼。推文內容不遑多讓,指數據顯示支持政府大手花費的「現代貨幣理論」大錯特錯,大幅加稅和削減開支為時不遠矣。

多年前在此欄介紹過自然利率,意思就是不擴張、不收緊的「中立」實質利率水平。若果自然利率真的超過3厘,那聯儲局為了抑制通脹,就要令實質利率高於自然利率,所需加息幅度之大難以想像。

這樣爆炸性的推文,在推特譁眾取寵兩極對立的世界當然頗受注意,一方面有反對拜登者表示讚同,慨嘆美國的財政紀律給現屆政府徹底破壞,一方面又有偏左的網民反駁,經濟術語充斥,遠遠超出我的理解範圍。經過一輪轉貼分享,如是者吵了一日,這個網上學術「討論」就告一段落了。

發推文者有點來歷,曾是投資銀行研究員,現在是某智庫的首席經濟學家。他的語出驚人,到底有甚麼根據?幸好在研究院年代,曾經花了不少時間了解自然利率的估算方法,很快就知道推文中數字從何而來。簡單來說,就是近期通脹甚高、增長不俗,同時政策利率仍然偏低,代表貨幣政策太過寬鬆,自然利率因此偏高。

這個做法,非常粗疏,跟嚴肅的學術研究固然有大段距離,放進投行或智庫的政策分析亦未必合格,極其量只是一個僅供參考的初步推測而已。其實自然利率是個長期的概念,難以這樣「貼市」地估算,往往要等好幾季才能比較可靠地利用計量模型。根據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2021年第四季的最新估算,自然利率仍然接近零,未有上升跡象。

這個首席經濟學家手上只有一分證據,何以會在推文中說出自信滿滿的十分話?這就是Twitter的奇趣生態了。推文要得到注意,甚至受到演算法的垂青,觀點自然要夠激,尤其要加插「現代貨幣理論」這類敏感字眼,但求觸到各個意識形態陣營,那就保證可以增加名氣和追隨者,在Twitter世界的建立公共「知識」 分子的形象。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A9%E6%A5%B5%E5%91%83%E5%AC%B2%E7%9A%84%E7%B6%93%E6%BF%9F-%E8%A8%8E%E8%AB%96-/320550
警犬(社會垃圾) 2022-5-23 20:57:57 我覺得未
RABU連 2022-5-23 21:12:42 如果仍然係攞啲唔了解,或者攞啲發覺頂唔順嘅人唻當pt講,就比較冇意思。唔通睇晒分析出出入入果啲輸身家,我就可以話玩股票就係會輸錢?

6/4不論理論同數據上都幾堅實,對美帝未來嘅美好想像亦唔算好唔合理。
與其話我哋講「只係短期」,不話當初揀6/4就係考慮晒理論同數據層面,認為最尾會升得返,而呢啲基礎即使係喺今日嘅市況入面,都未有改變,咁點解要因為一時嘅underperform,就去改變,就去定輸贏?

我哋亦唔係講到一早知,不過的確係某程度上嘅預期之中,因為實際上有「危機」發生嘅時候,個portfolio可能有呢個反應(大跌),係一早擺晒出唻嘅。

股債雙殺,呢個舊年就有人講,通漲半失控都由唔多信變半信半疑變成好擔心,大家都開始預計會通殺。但係點解有啲人包括我,睇到呢樣嘢都仍然選擇硬食呢?因為不確定性,因為睇到唔代表一定啱,又唔代表後市一定會點。長期唻講,唔信自己時不時做啲操作去避開硬食,可以贏到SH 6/4。6/4相對唻講,比自己操作嘅track record好,不確定性都比較低,咁即使選擇前者去食一個大嘅drawdown,都唔係一件唔理性嘅事。點解咁樣就變咗做冇直面個performance?咁就叫唔接受市場結果?唔通大蝕就一定要斬先叫有直面?而且某程度上都真係有排都未到結果,BRK都可以跌三成以上,唔通廢老信佢自己果套又係唔接受市場?唔係話我哋同廢老有得比,但呢個pt從邏輯上就係大錯特錯。

Ads

RABU連 2022-5-23 21:17:57 呢個我一直都好擔心,真係會令到美國好唔吸引。
惟有寄望立國先賢嘅制度同埋鐘擺,真係可以自己修正到。
不過都唔敢太樂觀,「群眾係白痴」同埋太多電子鴉片啦宜家。
某程度上我都係賭緊喺美帝墮落到無可救藥之前,個portfolio可以成功>同美帝鬥短命
さざなみ 2022-5-23 21:18:30 TQQQ + TMF + GLD 會唔會穩過就咁債股
:^(
FX戰士くるみ 2022-5-23 21:21:12
:^(
FX戰士くるみ 2022-5-23 21:22:19 淨係拖慢油氣產業發展今年已經食左回力鏢
警犬(社會垃圾) 2022-5-23 21:28:46 其實有得諗
擺一皮落去當買六合彩
del app十年之後先再睇返
就算輸哂都唔會肉赤
FX戰士くるみ 2022-5-23 21:30:22 的確有其他portfolio用金對抗通漲e.g. AWP
但GLD (1x)既波幅唔足以對沖3xLETF 通常會用2x/3x(e.g. GUSH)
另一個選擇係utliities但3x公用ETF好似冇左
六合彩冇我份 2022-5-23 21:30:26 有冇TQQQ教講下 到呢刻為止 有冇賺錢? 高位走到貨?
:^(
さざなみ 2022-5-23 21:30:45 UTSL仲存在呀
FX戰士くるみ 2022-5-23 21:35:58 oh記錯 應該係GUSH比人由3x降左落2x 所以有人推介改用utilies
b_3_d 2022-5-23 21:39:10 黃金以外都可以睇VIXM
:^(

Ads

さざなみ 2022-5-23 21:39:42 冇理由買個長遠跌既野
FX戰士くるみ 2022-5-23 21:45:23 Ray Dalio's All Weather Portfolio Review, ETF’s, & Leverage

https://www.optimizedportfolio.com/all-weather-portfolio/#3x-leveraged-all-weather-portfolio

AWP = equities + long term bond + intermediate bond + gold + commodities(/utiliies/REITs)
FX戰士くるみ 2022-5-23 21:46:25 我最近研究緊VIXM 跟得佢同PSQ (QQQ-1x)有d似但有d位PSQ跌佢唔跌 有d位VIXM跌PSQ唔跌 幾得意下
Outliers 2022-5-23 21:52:51 Share多一篇文

Ryan Fung:美國證監一小步,ESG 世界一大步?
2022年3月24日 BY RYAN FUNG

監管機構多年來一直跟商業世界鬥智鬥力,近年戰火已蔓延到 ESG 層面,最新美國證監會就決定強制上市公司有關氣候方面的披露,為投資者增加透明度,以評估一直被市場低估的氣候風險,預料最快於今年內生效,「完善」ESG 生態,讓商界重新認真看待這個在俄烏戰線突然被邊緣化的議題。

在 ESG 的世界,話語權最大的向來是監管機構,今次美國證監會出手的時機雖然較香港、英國、新加坡等地方遲,但重要性卻是其他國家地區無可比擬,能夠撼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赴美上市的企業披露有關 ESG 的數據。

今次修正涉及 534 頁資料,大部分的資料當中有實有虛,有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溫室氣體(範圍 3)的排放,惟難以把一些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化,且這個數字經常被指會「重複計算」。有趣的是,此數據無需要求上市公司經過第三方審核。(註 1)

另一方面,美國證監會的要求大致上跟隨國際間的「最大公因數」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之建議,不過又允許上市公司以「重要性」(materiality)為軸心讓企業作出披露,未有定下哪些為強制披露。考慮到國際未有就 ESG 數據設定劃一標準,似乎今次美國證監會是有意「放水」。(註 2)

另一點令我感到興趣的是,美國證監會要求企業披露有關更多「碳抵銷」的資料,需提供碳抵銷的頻率和方式,如此一來就知道哪間企業有決心減碳,又有哪間企業只是「用錢解決」問題,購買一些近年熱炒的證減排量(CER)和自願認證減排量(VER)證書。

但畢竟美國證監會今次願意作出踏出第一步,首先要具透明度,繼而就是追求進步,適逢內地放口風允許內地公司重新赴美上市,且鼓勵中概股準備好披露更多審計訊息,並正考慮讓美國監管機構檢查,一些不涉及敏感數據的中國公司審計工作文件,未來會否允許一場涉及環保的外交風波呢?

氣候風險能夠帶來巨額損失,不論是 E、S 還是 G,每一項也可以構成「黑天鵝」,舉個例子,「彭博」早前揭發電商平台亞馬遜的 S 不善,多年來向倉庫下達「電話禁令」,嚴禁僱員工作時使用手機,此舉可能阻礙員工接收災難警報,亦無法避難求救。結果在去年 12 月遇上 E 風險,美國伊利諾州的一個物流倉庫,遭到龍捲風襲擊而倒塌,6 名員工罹難,繼而引發公死者家屬法律訴訟。

註 1: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分為三大範圍,範圍 1 和 2 分別計算生產的直接排放(包括燃燒燃料)及能源使用的間接排放,範圍 3 則包含價值鏈上下游活動的碳排放。過往減碳倡議的主軸在於能源轉型,皆因化石燃料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盡快轉型零碳能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基要目標;惟範圍 3 的排放愈來愈受關注,特別是在供應鏈上的脫碳進程。
註 2:據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數據庫紀錄,各國交易所參考的主要 ESG 報告倡議組織有 6 個,包括上述的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CFD)、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可持續發展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IIRC)、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及氣候披露準則委員會(CDSB)。

https://www.cup.com.hk/2022/03/24/ryanfung-sec-climate-risk-disclo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