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Ads
Ads
英皇書院高中的教員全是來自英國牛津、劍橋、倫敦大學等名校的英國人。
港大是英國式的大學,不但是香港當時唯一的大學,也是英國在東南亞唯一的大學(當時新加坡最高學府是萊佛士學院[Raffles College],二戰後馬來亞大學才在新加坡設立),除了中文系之外,所有的教授講師全是英國人。港大採用牛津、劍橋的學制,學生必須在學校寄宿,過群體的生活。每個學生一間單人房,並有侍應生負責打掃房間、洗衣服、擦皮鞋、供應茶水等。每日三餐,備有中西菜式,任君挑選。 :^( :^(
我居住的宿舍叫聖約翰堂(St. John's Hall),坐落在港大對面。學生們白天自由進出宿舍,晚上九時則必須回宿舍報到。約有半數學生來自新加坡與馬來亞南洋各地,我們本地人稱他們為“南洋仔”。
香港地處大陸邊緣,為東西文化的交接處,每有聞人學者路經香港,港大必邀請他們晚上前來演講……曾經前來港大演講的名人有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胡適、日本社會學家賀川豐彥(Toyohiko Kagawa)等。當時中日戰爭已經爆發,有些外國名記者到過延安訪問中共領袖,他們來港大演講,轉述長征的經歷與領袖們的困苦生活,都一一觸動了我的心。 :^(
我偶然路經美國新聞處圖書館,直覺地進去翻翻雜誌,見到許多美國大學的章程。我想起從前在重慶時,曾申請進入UC Berkeley深造,並且多次獲批准,只是時逢大戰,出國不易。我順手找了該校的章程與概況資料,好奇地到主任室與該新聞處的主任閑談。我告訴他自己曾經獲得柏克萊入學批准,不知是否還能到美國去。我之所以如此提問,乃是因為當時韓戰爆發,中美成為敵國,華人很難取得美國簽證。主任認為我是港大畢業生,到美國不成問題,很熱誠地說可介紹我去見美國領事。他也指出,UCB不但聞名遐邇,而且由財政雄厚的加州政府資助,學費便宜,每學期只收一百美元而已,但是不易錄取,唯為促進文化交流,對外國學生有一定限額 :^(
第三與第四學期,“蒸餾”(distillation)這一科的教授白天沒空,學生要在晚上上課。我們知道他白天是與其他科學家在進行一些秘密研究,只是無從知道研究什麼。1952年11月,美國在太平洋一個荒島上成功試炸氫彈(hydrogen bomb),我們才知這位教授是在協助試製氫彈。
確實係想做愛爾蘭人但係實際上係想食ira人肉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