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即使她是個女人,沒有會勃起會射精的陰莖,但她可以深深進入我的最內裡,達到任何陰莖都無法觸及的深度。」
「人們都說這(女人深愛另一個女人)只是錯覺,人們都說女人需要找個男人結婚生子才算幸福,人們都說女人之間存在的只有競爭、猜忌,和爭奪男人的戰爭。」
「肉體只是一具皮囊,真正的情感不會因為性別而改變。」
「我說故事寫故事。
我販賣夢想。
我製造色情小說魅惑雄性動物,賺取鈔票。
我編派嚴肅文學取悅知識份子,訛詐名聲。」
「你是我生命中等待已久那個女人,透過你,我才重逢了自己。」
「——媽媽。
我低聲呼喚她。(媽媽媽媽)
——我想再像小時候那樣。
我伸手解開她的扣子,一顆一顆輕輕解開,衣衫之下有微微的震動。
——我想再吸吮你的乳房,直到入睡⋯⋯
我眼前呈現的是一雙已皺縮、乾扁、下垂的乳房,失去了彈性的胸乳仍散發著溫暖的氣息,黑褐色乳頭分泌不出乳汁,卻仍沁出暖香。我撫摸它們,一一親吻著、吸吮著,溫柔的、貪婪的、飢渴的、狂熱的,吸吮著那幾乎熄滅的生命,沈入無比寂靜的快樂之中⋯⋯
到達喜悅的高潮。」
女性作家或許受到社會制約的內化而認為性慾是罪惡而不敢直視自身的性慾,或在書寫過程中化為委婉抽象的文字,沒有袒露真正的需求,無法串起身體與文字之間最直接的連結。
我好欣賞陳雪的性描寫直白、大膽、露骨、狂放,女性書寫自己身體真切的感受和慾望,十分值得鼓勵。
女同性戀先天地脫離陽具,在情慾探索的道路上更能發展出花樣百出的性愛方式。陳雪的性描寫有別於主流套路和男性凝視的女性身體,而是聚焦在女性身體真正的慾望,毫不掩飾真實生理反應、性心理、性啟蒙,對自身情慾不感罪惡。
而且比起圍繞性去開始主角們關係的描述,在百合文化中, 讀者更注重關係裏女性角色之間的精神連結(spiritual bonding)、情緒共鳴(emotional resonance)和碰撞,因此百合的作品大部分都有非常多的心理刻畫去描寫她們之間的關係和張力。比如《終將成為你》當中對於兩個女主角大量的心理描寫,去講述二人之間覆雜的親密關係。這個故事是由不會喜歡任何人的小糸侑, 和不接受任何人告白的七海燈子,兩人覆雜的少女心境開始。
百合的故事發展正正挑戰這種以性為本位的劇本,希望更多元地呈現人類關係的多樣可能和複雜的情感。而百合眾對於描寫情感和關係的文本,從文筆、對白到故事鋪排和架構都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是包含性場面在故事裏,其出現不能「為了性而性」,它是需要為劇情服務的,而且是「恰到好處」「順利成章」的。百合的劇本不再是以「性本位」而寫作,而是回到人類互動關係的本質上,並對人類的互動作性別框界外的不同的試驗,寄望於呈現人類關係的多樣可能性和情感的複雜性。
Ads
「為什麼一定要透過性才能顯示兩個角色有多愛對方?大部分的異性戀故事裏彷彿都在拼命用『性』,去證明『真愛』,亦作為關係確定的開端。」
「即使是包含性場面在故事裏,其出現不能「為了性而性」,它是需要為劇情服務的,而且是「恰到好處」「順利成章」的。」
「在百合文化中, 讀者更注重關係裏女性角色之間的精神連結(spiritual bonding)、情緒共鳴(emotional resonance)和碰撞,因此百合的作品大部分都有非常多的心理刻畫去描寫她們之間的關係和張力。」
「中國社會(大多數社會也是如此)男女道德雙重標準有關。似乎只有男人才可以有與感情無關的甚至是同陌生人的性行為,如果女人做同樣的事就很下賤。這種觀點走到極端就使一些女性可以接受只有感情沒有性的兩性關係,她們還是『好女人』;而在另一個極端,則有些女性可以接受只有性沒有感情的兩性關係,可是她們就會成為一般人心中的『壞女人』。」
「百合敘說女性間介乎於友誼和戀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她們的關係是平等的,當中同時亦包含在父權結構底下同為女性遭遇一樣的身體經驗而有的獨特連結。著名女性主義學者 Adrienne Rich 在1980年《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and lesbian continuum》提出過女同性戀連續體(lesbian continuum)的概念,透過肯定女性經驗(women-identified women),去連結原本在異性戀霸權規訓底下需要互相競爭男人的愛的女性們。」
但是為何偏偏百合就要如此強調性要為劇情服務呢?何為「恰到好處」「順利成章」呢?背後所隱含的是不是異性戀那套的性愛合一的觀念?
為什麼不能為性而性,女性的性不能如同喝水一樣平常嗎?(杯水主義)
若然一味迴避身體感受,只把女性與女性之間的親密關係鎖在精神戀愛,同樣是狹隘,甚至強化好女人的刻板印象,加深了父權社會的意識形態。
綜上所述,我覺得百合的把性去中心化跟民國時期推崇精神戀愛的女作家一樣,都是逃避身體的慾望。
而特別就性而言, 20世紀的性自主派女性主義者認為,當貞潔情結等性道德為父權制度把持女性身體背書,對性的抑壓本質上便是對女性的壓迫。配合着弗洛伊德左派對由父權及資本主義解放的論述,性的道德面向由其本身轉移到它的自由上。
但遺憾的是,這個反抗的故事並沒有童話般的美好結局,在性被解放之後,生物科學將性由宗教上的罪正名為一種自然的生物本能的推動力,在城市化及消費休閒領域的興起中,性脫離了其生殖繁衍的目的,與婚姻及親屬結構分道揚鑣,最後被賦予了「為娛樂而娛樂」的享樂特質,「變成人在各式各樣消費場所中探索和實驗『不受壓抑』之我的方式。」這種消費文化下的性被「視覺資本主義」(Visual Capitalism)——一種由圖像符號作為媒介,「透過身體的出演與展示來榨取剩餘價值」的資本主義——轉化成權勢的同意詞,將被解放的女應該對性及自己的身體滿意這女性主義思想,吸納成可透過消費而實踐的形象。
在這些條件之下,當代浪漫愛情面對的處境就是:在自我極度需要對方認同以及賦予價值的情況下,又要保全自我的自主性,同時更要想着如果過分干涉對方的自主性,對方可以在差不多毫無代價的情況下脫離這段關係,故此人們衍生出一套透過監控自己的情感表達甚至情感本身,確保自己保持一定程度的情感疏離,以免觸發這種矛盾。但個體仍然不能透過一些行為/儀式去確認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價值。這一混亂的情況正正導致當代人在愛情中焦慮煎熬迷惘的結構性因素。現代人為了賦予這種混亂情況一些能夠理解的意義,亦因此創造了如炮友、上床的朋友(Friends with benefits)等字詞,但成效當然有限。
為什麼不能為性而性,女性的性不能如同喝水一樣平常嗎?(杯水主義)
Ads
這本書嘗試引領讀者透過閱讀若干人文經典而引發讀者思考人生與社會。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1. 綜論:人文經典教育
2. 自我問題
3. 信仰與生命
4. 社會與政治
每一部分會有三篇獨立文章,對該部分的主題,作出進一步的探究。
對我來說,我覺得我未能夠通過閱讀短短十多頁的一篇文章去真正明白到什麼。
我覺得比較好看的反而是「序」的一篇有關中大通識教育的文章。該文章亦刊載於「灼見名家」中,見以下連結。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6%A2%81%E7%BE%8E%E5%84%80%EF%BC%9A%E5%85%A8%E7%90%83%E5%8C%96%E4%B8%AD%E7%9A%84%E7%B6%93%E5%85%B8%E9%96%B1%E8%AE%80-%E8%B7%A8%E6%96%87%E5%8C%96%E8%88%87%E8%B7%A8%E5%AD%B8%E7%A7%91%E5%B0%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