佢被追封Dickin Medal ,亦即係動物嘅Victoria Cross (另一個同香港有關嘅Dickin Medal就係皇家海軍嘅上等貓Simon the Cat )
//12月8日,日軍入侵香港,拉開戰縵。12月13日守軍撤退回九龍之後,加拿大皇家來福槍營主要負責港島東的西灣至赤柱地段,而C連就駐守在最北端西灣一帶。12月18日,日軍登陸筲箕灣,他們立即要迎戰敵軍。
1941 年 12 月 19 日,守軍西旅指揮部所在的黃泥涌峽,南北出口已被日軍包圍。上午 10 時,西旅旅長羅遜准將與駐港英軍總司令莫德庇少將通話,曰「I am going outside to fight it out」,即破壞指揮部通訊設施,率指揮人員突圍戰鬥到底。可惜,他們甫離開即被包圍的日軍掃射,幾近悉數陣亡。
咁點解加拿大軍會嚟到香港呢?時間稍為返一返去1930年代先
於是英國政府就決定邀請加拿大幫手,同時起咗醉酒灣防線,希望可以震攝日軍唔敢輕舉妄動。
加軍方面,佢地揀咗加拿大皇家來福槍團、溫尼伯榴彈兵團嚟香港。到咗1941年11月16號,佢地到香港
12月19號,奧士本二級准尉為咗救同袍而以身擋攬住個手榴彈陣亡
https://m.youtube.com/watch?v=mPLyGYhbedE
//1941年12月19日,奧士本所屬的A連經渣甸山向畢拿山推進。清晨時份,為阻日軍進擊,當時兩個排近80人上刺刀,面對斜坡及從山峰來的砲火率先衝鋒。但當時帶隊的Orville McKillop中尉迷路,攻勢有分散及消散之虞。奧士本見狀,立即一馬當先重振攻勢,打到日軍後撤。
隨後3小時,奧士本帶領部隊兩度打退兵力達三個連(約400人)的日軍反擊。約早上10時,奧士本收到命令後撤,以免部隊被孤立落單。他一邊安排部屬後退,一邊以身犯險,尋回迷路的同袍。
其後日軍迫近,奧士本指揮士兵以兩支輕機槍還擊,掩護同袍撤退,並鼓舞落隊者堅持,維持士氣。日軍逐步包圍加軍,加軍面對四方八面而來的砲火,彈藥更見緊拙。日軍兩次攻勢被遏止後,改為向被困的加軍投擲手榴彈,奧士本成功最少將兩枚手榴彈拋回敵軍。
A連指揮官Albert ‘Granny’ Gresham少校意識到回天乏術,與奧士本商量後,就在木棒上繫上白手帕,打算投降以救活最多的同袍。可是,少校步出隨即被日軍以機槍掃射打死。其後,有一枚手榴彈落於墼壕內,位置太遠難以擲回,但爆炸的話會殺傷周遭同袍。奧士本警告Bill Pugsley上士後縱身覆蓋手榴彈,捨己救活最少6人,當場陣亡,終年42歲。 //
https://www.watershedhk.com/battleofhongkong-canada-osb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