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KG [香港保衛戰] 1941年11月16號: 加拿大軍抵達香港
雲加馬德里 2021-11-16 00:07:51 80年前,有班加拿大兵遠渡重洋,嚟到香港,參與咗香港史上最可歌可泣嘅其中一天場役:香港保衛戰
:^(
:^(


咁點解加拿大軍會嚟到香港呢?時間稍為返一返去1930年代先
:^(
眼見見日英關係轉差,英國政府一直思考點保衛亞洲領地。對於英國嚟講,由於日中已經開戰,堅守香港政治上係等如支援中國抗戰決心,所以有必要增兵香港。

於是英國政府就決定邀請加拿大幫手,同時起咗醉酒灣防線,希望可以震攝日軍唔敢輕舉妄動。

加軍方面,佢地揀咗加拿大皇家來福槍團溫尼伯榴彈兵團嚟香港。到咗1941年11月16號,佢地到香港
:^(
佢地唔算係身經百戰嘅精銳部隊,但英文同法文族群都有,以宣示全國團結嘅意思。香港保衛戰之中,一人一狗分別獲追頒Victoria Cross (VC)同Dickin Medal(動物界VC),係英帝國最高榮譽嘅軍事勳章,佢地就係奧士本二級准尉甘德上士

12月19號,奧士本二級准尉為咗救同袍而以身擋攬住個手榴彈陣亡
:^(


:^(


https://m.youtube.com/watch?v=mPLyGYhbedE

//1941年12月19日,奧士本所屬的A連經渣甸山向畢拿山推進。清晨時份,為阻日軍進擊,當時兩個排近80人上刺刀,面對斜坡及從山峰來的砲火率先衝鋒。但當時帶隊的Orville McKillop中尉迷路,攻勢有分散及消散之虞。奧士本見狀,立即一馬當先重振攻勢,打到日軍後撤。

隨後3小時,奧士本帶領部隊兩度打退兵力達三個連(約400人)的日軍反擊。約早上10時,奧士本收到命令後撤,以免部隊被孤立落單。他一邊安排部屬後退,一邊以身犯險,尋回迷路的同袍。

其後日軍迫近,奧士本指揮士兵以兩支輕機槍還擊,掩護同袍撤退,並鼓舞落隊者堅持,維持士氣。日軍逐步包圍加軍,加軍面對四方八面而來的砲火,彈藥更見緊拙。日軍兩次攻勢被遏止後,改為向被困的加軍投擲手榴彈,奧士本成功最少將兩枚手榴彈拋回敵軍。

A連指揮官Albert ‘Granny’ Gresham少校意識到回天乏術,與奧士本商量後,就在木棒上繫上白手帕,打算投降以救活最多的同袍。可是,少校步出隨即被日軍以機槍掃射打死。其後,有一枚手榴彈落於墼壕內,位置太遠難以擲回,但爆炸的話會殺傷周遭同袍。奧士本警告Bill Pugsley上士後縱身覆蓋手榴彈,捨己救活最少6人,當場陣亡,終年42歲。 //

https://www.watershedhk.com/battleofhongkong-canada-osborn/

Ads

雲加馬德里 2021-11-16 00:11:52 甘德上士係一隻紐芬蘭犬,佢跟住皇家來福槍團嚟到香港
:^(
日軍登陸香港島之後,甘德同同袍一齊打日軍
:^(
佢好幾次黑夜之中咬日軍,日軍以為有怪獸唔敢開槍,可惜最後為救同袍叼起手榴彈,最後甘德壯烈犧牲
:^(
佢被追封Dickin Medal ,亦即係動物嘅Victoria Cross (另一個同香港有關嘅Dickin Medal就係皇家海軍嘅上等貓Simon the Cat )
//12月8日,日軍入侵香港,拉開戰縵。12月13日守軍撤退回九龍之後,加拿大皇家來福槍營主要負責港島東的西灣至赤柱地段,而C連就駐守在最北端西灣一帶。12月18日,日軍登陸筲箕灣,他們立即要迎戰敵軍。

甘德雖然是軍團吉祥物,亦有參與戰鬥,憑藉一身黑毛在黑夜間出奇突襲,兩度阻止日軍攻勢。根據士兵Reginald Law回憶:「甘德看起來見到日軍就生氣咆哮,然後跑去咬住他們的腳跟。日軍可能不知所措,未有開槍還擊。」

12月19日C連且戰且退其間,甘德見到有一枚日軍手榴彈被拋到7名加軍傷兵附近。牠懂性地跑過去,用口叼起手榴彈,然後跑向日軍方向。手榴彈然後爆炸,甘德犧牲自己拯救了同袍。

:^(

圖:1942 年加拿大《蒙特利爾畫報》刊出〈Heros of Hong Kong〉專題,刊登了義犬甘德與皇家加拿大來福槍營出發赴港前的合照。
:^(

圖:義犬甘德與皇家來褔槍團C連合照//
https://www.watershedhk.com/battleofhongkong-canada-gander/
生似蜉蝣 2021-11-16 00:16:39 又係樓主
留名睇義犬甘德故仔
:^(
:^(
雲加馬德里 2021-11-16 00:21:34 佢地坐羅拔王子號嚟到香港
:^(

:^(

:^(


戰爭之中冇死嘅加拿大兵,就要面對三年零八個月嘅戰俘生活。
:^(
:^(
:^(
CharlieBrown 2021-11-16 00:26:39 香港保衛戰中,加拿大部隊很多士兵都很年輕,亦是傷忘最慘重部隊之一……
雲加馬德里 2021-11-16 00:27:27
:^(
Pepe.GG.Armani 2021-11-16 00:29:24
:^(
:^(
:^(
:^(
:^(
CharlieBrown 2021-11-16 00:41:28 除了加拿大部隊外,還有英軍,印度軍,香港義勇軍等所组成部隊,這些歷史是不能忘記,英國首相Churchill 甚至發電報要求守軍守到最後一刻……
SR 2021-11-16 01:51:57
SR 2021-11-16 01:56:52
SR 2021-11-16 01:57:56
:^(
:^(
:^(
:^(
:^(

Ads

SR 2021-11-16 01:58:08
SR 2021-11-16 01:58:19
唔再做蝦尾仔 2021-11-16 02:02:07
:^(


Lest we forget

:^(
林伯特沒有天份 2021-11-16 02:03:58 樓主有心 年年都開po講
:^(
情迷午夜巴黎 2021-11-16 02:15:29
:^(
:^(
:^(
欣梨花 2021-11-16 02:18:37
:^(
:^(
中出華英雄 2021-11-16 03:03:55 緊係
唔通係咩東江縱隊咩
兩盒,謝謝! 2021-11-16 03:04:28 respect
趕老婆出廳 2021-11-16 05:53:46
:^(
雲加馬德里 2021-11-16 07:03:13
:^(

Ads

雲加馬德里 2021-11-16 07:07:20 咁佢地冇參加18日嘅戰爭係事實嚟,但英國係知佢地喺度,太平洋戰爭期間亦有某種亦敵亦友嘅關係
例如東江縱隊護送英軍服務團出入香港,但亦都有天主教神父被殺嘅慘案。

但今次開post 唔係想講佢地
:^(
雲加馬德里 2021-11-16 07:40:30 仲有羅遜准將,而家長眠於西灣
:^(
:^(

「我而家出去打佢老母
:^(
:^(
:^(
:^(
:^(


//戰場你死我亡,固然殘酷,但戰勝亦難不免會欣賞對手志氣。日本有著欣賞敗者堅持信念,貫徹始終的「敗者美學」風氣,人物例子有關原之戰戰敗一方的石田三成及直江兼續。這種武者識英雄重英雄的遺風,也許亦有延續到現代。

1941 年 12 月 19 日,守軍西旅指揮部所在的黃泥涌峽,南北出口已被日軍包圍。上午 10 時,西旅旅長羅遜准將與駐港英軍總司令莫德庇少將通話,曰「I am going outside to fight it out」,即破壞指揮部通訊設施,率指揮人員突圍戰鬥到底。可惜,他們甫離開即被包圍的日軍掃射,幾近悉數陣亡。

:^(


1941 年 12 月 23 日,日軍打掃戰場,發現羅遜准將及其幕僚軒尼詩上校等的遺體。第 230 聯隊指揮官東海林俊成憶述:
「當我軍佔領經歷英勇抵抗的黃泥涌峽後,我接報發現羅遜准將的遺體。他右腳中槍導致動脈斷裂,失血過多而死,醫官木村大尉以岡田中尉(第 230 聯隊第 9 中隊隊長)的毛毯包裹其遺體。有感他英勇戰死,我下令為他就地安葬立碑。」

:^(



加拿大旅級指揮部軍官沒有「讓領導先走」 ,戰至最後一刻。相片攝於 1941 年 10 月,羅遜准將及其幕僚上船前往香港途中。圖中四位軍官,只有右一的布殊上尉在是次戰役中生還。

左一:林登少校,因電話線路被破壞,於 12 月 21 日嘗試穿越日軍防線至灣仔總部傳遞信息,陣亡。

左二:羅遜准將,加拿大陸軍訓練總監,是加軍在二戰中軍階最高的陣亡軍官。香港重光後,羅遜准將改葬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右二:軒尼詩上校,與羅遜准將一同於 12 月 19 日離開西旅指揮部突圍,同被日軍機關槍掃射殺死。

羅遜准將身為西旅旅長,四面楚歌並無退縮,突圍戰至最後;奧士本准尉身為連士官長,以身作則(lead by example),帶領同胞且戰且走,最終捨己救人。兩者以行動及性命,實踐軍官(Officers)和士兵(Other Ranks)的理想操守。 //

https://www.watershedhk.com/%e9%81%a0%e8%b5%b4%e9%87%8d%e6%b4%8b%e8%a1%9b%e7%9b%9f%e9%82%a6-%e4%ba%8c%e6%88%b0%e6%8f%b4%e6%b8%af%e5%8a%a0%e6%8b%bf%e5%a4%a7%e5%b0%87%e5%a3%ab%e8%82%96%e5%83%8f/
雲加馬德里 2021-11-16 07:52:41 「全球目光正注視你們,我們期望閣下抵抗到底。帝國聲威繫於閣下之手,儘管充份了解閣下與總司令所面對的困難,政府期盼你們如首相電文所言戰至最後。」
:^(
:^(
追俗 2021-11-16 08:24:19 多謝加拿大人 多謝甘德
:^(
:^(

黎緊去加拿大交稅都心安理得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