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KG [SPQR]開坑講下羅馬帝國衰亡史
雅各賓派 2018-1-2 23:26:37 fe-lo-hen-tia (拉丁文德國讀音)
濃霧 2018-1-3 01:14:09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嘅最佳例子。
九三式酸素魚雷 2018-1-3 06:55:14
:^(


樓主本書係咪呢本?
:^(
雅各賓派 2018-1-3 11:23:49 無買呢本
:^(
雅各賓派 2018-1-6 16:08:55 在阿道法斯接任西哥德人領袖後,霍諾留以獻出狄奧多西大帝的女兒普拉西狄亞與阿道法斯和親的代價,結束了西羅馬帝國和這支入侵意大利半島的蠻族的敵對狀態。而這支勢力龐大的蠻族更成爲了羅馬人的同盟,協助羅馬討平了蘇維匯人,阿勒曼尼人扶立的皇帝,並消滅了從不列顛兒來的僭主君士坦丁三世。

:^(

Consular diptych Probus 406

與此同時,霍諾留明白在羅馬洗劫以後,羅馬的威信已經無法支撐對西部大部分行省的統治,於是他向西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總督、軍指揮官、法務官宣佈:帝國再也無力因應行省的要求。從今爾後行省唯有自立自強。後世尤其是不列顛的史學家多把這項公民視爲行省的“獨立宣言”,然而這項公文的真確性卻一直存疑。即使如此,這也改變不了,霍諾留只成功保留對意大利半島,北非和高盧南部的有限控制。

即使如此,在上述公文發出以後,西羅馬帝國仍然是各地反叛不斷。不列顛行省建立了自治機構,徹底與羅馬帝國的直接統治分離。高盧、西班牙、阿非利加等行省多次出現僭主,在西哥特人攻占羅馬城後的7年內各地就先後出現了7個僭主,就在高盧和西班牙各地叛亂不斷之際,也有一些軍人忠於羅馬政府,君士坦提烏斯當時就是這樣的一名軍人。在他的努力下,許多叛亂都被鎮壓,在君士坦提烏斯德效忠和西哥德同盟的支持下,霍諾留勉強挽救了西羅馬帝國。

:^(


與此同時,失去了對行省的控制也意味著羅馬失去了大量的稅收, 在大量人口失蹤,官員逃離,農民轉變為農奴,羅馬無法對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大部分地區收稅,於是霍諾留宣佈免除國内五年的一切特別稅。稅收的減少往往意味著帝國體制的破產,而西羅馬帝國直到這個時候,已經變成單純消耗組織資源的機構。

如此一來,被斯提里科無奈放棄的高盧就成爲蠻族互相攻伐的戰區。越過萊恩河的法蘭克人控制了現今德國西部到法國北部的大片地區,包括尤利安時期作爲羅馬重要城市的巴黎。這片區域以後會成爲法蘭克人建立龐大帝國的起點。

:^(


勃良第人則控制了萊恩河東部的地區,並挾持了一個羅馬傀儡皇帝喬維努斯。然而在公元436年被羅馬軍隊,西哥德人聯合匈人擊垮,勃良第王甘大哈爾在戰鬥中喪生。殘存的勃艮第人遷移到日內瓦湖畔,向西發展,逐漸控制了現在法國境內的羅訥河和索恩河流域,建立起第二個勃艮第王國,亦即現在法國勃良第省附近的區域。在這個時候,勃良第人成爲匈人部族聯盟的一分子,文化上亦受匈人影響,同期出土的墓穴考古中也發現匈人的飾物和頭部變長的婦女骨骼。而匈人婦女在嬰兒時期就把頭束緊,以使頭變長為美。

:^(

匈人婦女服飾還原

:^(


同一時間橫過萊恩河的,亦有汪達爾人,蘇維匯人和阿蘭人,他們多數是在匈人的壓力下進入羅馬帝國這個防守薄弱的省份。而他們和盤據當地的其他蠻族戰鬥失敗以後,由高盧越過庇利牛斯山脈進入西班牙行省。西元409年,蘇維匯人在國王赫爾梅里克率領下翻越比利牛斯山侵入伊比利亞半島 ,在半島西北角現在的葡萄牙建立了蘇維匯人王國 (既後世的加里西亞王國)。

:^(


而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則繼續由伊比利亞半島南下直抵目前的西班牙中部地區,其中汪達爾人繼續南下到達直布羅陀附近,遙望當時豐腴的北非海角,另一部分則繼續前進到西班牙半島的西北部。阿蘭人則控制西班牙半島的中部。

:^(


朱特人,盎格魯人和薩克遜人就由丹麥到德國北部的地區出發,洗劫高盧北部到不列顛尼亞的大部分地區。在羅馬無力照顧不列顛的情況下,不列顛尼亞剩餘的地方力量無奈下只好要求這批盎格魯和薩克遜人組成的海盜,保衛不列顛尼亞免受不列顛人和北部南下的皮克特人侵略。羅馬化的凱爾特人則盡力抵制,這場不列顛人抵抗盎格魯-薩克遜人的戰爭,就是「亞瑟王」故事的時代背景。在這幾百年之間,朱特人,盎格魯人和薩克遜人順利佔領不列顛尼亞大部分地區,並把不列顛人驅逐到威爾士或者是荒蕪的蘇格蘭,成爲現代英格蘭人的祖先。

:^(


而作爲羅馬人同盟的西哥德人,由於聲勢浩大而且得到羅馬軍隊的支持和鼓勵,是把汪達爾人和阿蘭人驅逐到西班牙的重要力量,在協助羅馬鎮壓叛亂和抵抗入侵以後,西哥德人得到羅馬的割讓整個高盧西部(阿奎塔尼亞-奧基坦)作爲報酬。這批曾經洗劫羅馬的蠻族現在卻以羅馬同盟的姿態。佔據高盧最大部分的地區,並在羅馬收復失土的名義下,把勢力侵入到西班牙行省的東部,逼迫阿蘭人和汪達爾人繼續遷移。

:^(


然而,膝下無子的霍諾留卻擔心西哥德人會因此得到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權,因此他又反口拒絕承認普拉西狄亞與阿道法斯的婚姻,又拒絕執行西哥德人的同盟協定。在君士坦提烏斯將軍的協助下,反而開始了對西哥德人的海上封鎖。在腹背受敵下,西哥德人親羅馬的勢力,在薩洛斯的領導下於415年暗殺阿道法斯,屠殺他6個兒子,擁護西格里克當西哥德王。當僅僅7天的王的西格里克又被阿陶爾夫親族瓦列亞(Wallia)殺死篡位,瓦列亞繼任為西哥德人首領。

:^(


次年羅馬人以60萬斗小麥與阿基坦地區的領土將普拉西狄亞贖回,霍諾留將她改嫁給戰功彪炳的君士坦提烏斯將軍。君士坦提烏斯因此成為皇室成員,421年,霍諾里烏斯提升君士坦提烏斯為共治的皇帝。史書上一般稱其為君士坦提烏斯三世,但是7個月後,君士坦提烏斯就因病去世。

:^(

Medallions of Honorius and Galla Placidia, Ravenna, 425

在失去君士坦提烏斯三世輔助以後,霍諾留的情緒就更加不穩定。害怕哥哥會將自己和自己的兒子殺死的普拉西狄亞逃亡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然而未滿兩年以後,霍諾留就在423年入秋時駕崩,年僅38嵗。在風雨飄搖的情況下,西羅馬帝國的帝位落到年僅四嵗,由普拉西狄亞和君士坦提烏斯所生的瓦倫提尼安三世身上。在沒有監護人的狀況下,替新任皇帝攝政的工作會落在太后普拉西狄亞身上。然而霍諾留的皇宮官僚中,似乎有不少人對此感到不悅。

這意味著東西羅馬都是由女人掌握朝政,是羅馬史上前所未見。
雅各賓派 2018-1-6 16:53:14 在同一時間,東羅馬首都的富庶和繁華和被洗劫的羅馬形成強烈對比

The division of the Roman world between the sons of Theodosius marks the final establishment of the empire of the East, which, from the reign of Arcadius to the taking of Constantinople by the Turks, subsisted one thousand and fifty-eight years in a state of premature and perpetual decay. The sovereign of that empire assumed and obstinately retained the vain, and at length fictitious, title of Emperor of the ROMANS; and the hereditary appellations of CAESAR and AUGUSTUS continued to declare that he was the legitimate successor of the first of men, who had reigned over the first of nations. The palace of Constantinople rivalled, and perhaps excelled, the magnificence of Persia;

羅馬世界在提奧多西的諸子之間的瓜分標誌著東羅馬帝國的最終建立。它在從阿爾卡狄烏斯
的統治,直至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為止,在一種早熟的、永遠處於不斷腐敗的狀態中,存在
了1058年。這帝國的君主一直自稱為,並頑固地保留著,那個虛假的、最後更成為想像中的羅馬皇帝的稱號;而沿襲的愷撒和奧古斯都的名號仍繼續表明著他是那第一個國家的第一位統治者的合法斷承人。君士坦丁堡的皇宮可與輝煌的波斯皇宮媲美,甚至更勝一籌


The successors of Constantine established their perpetual residence in the royal city which he had erected on the verge of Europe and Asia. Inaccessible to the menaces of their enemies, and perhaps to the complaints of their people, they received with each wind the tributary productions of every climate; while the impregnable strength of their capital continued for ages to defy the hostile attempts of the barbarians. Their dominions were bounded by the Hadriatic and the Tigris; and the whole interval of twenty-five days' navigation, which separated the extreme cold of Scythia from the torrid zone of Aethiopia, was comprehended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 empire of the East. The populous countries of that empire were the seat of art and learning, of luxury and wealth; and the inhabitants, who had assumed the language and manners of Greeks, styled themselves, with some appearance of truth, the most enlightened and civilised portion of the human species.

君士坦丁的繼承者們在他在歐、亞交界處建立的皇都中建起了自己永久的居住地。在這敵
人的威脅,甚至也許是自己的人民的抱怨聲難以達到的地方,他們接受著每一陣風從各種氣候條件的地區吹送來的四季貢品;而他們的這座堅不可摧的首都多少代以來便一直抵禦著野蠻人的凶惡的企圖。
他們的統治地域以亞得裡亞海和底格裡斯河為界;而那使西徐亞的嚴寒地帶和埃塞俄比亞的熱帶地區間隔開的25天航程所到之處,全被視作在東羅馬帝國的掌握之內。處於該帝國中人口眾多的地區全都是藝術和學識、奢侈和財富的中心;而那些曾接受希臘語言和習俗的居民則不無道理地自稱為人類中最開化、最文明的人群。

The form of government was a pure and simple monarchy; the name of the ROMAN REPUBLIC, which so long preserved a faint tradition of freedom, was confined to the Latin provinces; and the princes of Constantinople measured their greatness by the servile obedience of their people. They were ignorant how much this passive disposition enervates and degrades every faculty of the mind. The subjects who had resigned their will to the absolute commands of a master were equally incapable of guarding their lives and fortunes against the assaults of the barbarians or of defending their reason from the terrors of superstition.

政府的形式是單純的王國制;羅馬共和國這個長期以來一直保留著幾分自由氣息的名稱只限
於那些拉丁省份;而君士坦丁堡的君王們則以他們的臣民的臣服程度來衡量自己的偉大。他們完全不知道這種一味屈從的態度如何削弱和損傷人的聰明才智。那些使自己的意志完全聽命於一位主子的號令的臣民,也必然無能抗拒野蠻人的進攻,以保衛自己的生命和財產,也無能保護自己的理智不為迷信思想所嚇倒。




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的胞兄阿卡狄奧斯在擔任十三年的東羅馬帝國皇帝後,于西元408年逝世。在位期間實際上掌權的,是法蘭克族武將的女兒,攀上皇后地位的奧多利雅。由這兩人所生的狄奧多西二世,在阿卡狄奧斯逝世後接下了皇位。這名皇帝在位期間到西元450年為止,前後一共四十二年。在這段期間內,實際統治東羅馬帝國的是皇帝的姊姊普凱莉雅,在位期間後半又加上了狄奧多西二世的皇妃。

終身未嫁的普凱莉雅相當聰明,當皇妃出現之後不選擇排擠,而是選擇拉攏的做法。據說在瘋狂信仰天主教派的普凱莉雅影響之下,君士坦丁堡皇宮的日常生活幾乎可說是從祈禱中開始,在祈禱中結束。似乎對這些人來說,豪奢裝飾皇宮的作風,與修道院中的謙虛生活,雖然完全相反但可以自然並存。

不知為什麼,在由女人掌權的國家中,男人會變得有氣無力。狄奧多西二世在位期間為西元408年至450年,長達四十二年;瓦倫提尼安三世在位期間則是西元425年至455年,也長達三十年。這兩名六、七歲就登基的皇帝能享受漫長在位期間的真正原因,是他們在位時其實什麼都沒做,真正忙裡忙外的是姊姊、妻子或母親。不但在位二十八年的霍諾留沒留下子嗣,狄奧多西二世也沒留下兒子。不知道是因為女人精力充沛才讓男人顯得有氣無力,還是因為男人無能使得女人有活躍的空間。唯一清楚的是,在羅馬史上從未發生這種現象。
雅各賓派 2018-1-6 17:26:56 而在西羅馬帝國,普拉西狄亞在位期間,重用曾經和西哥德人作戰有功的玻尼法提斯:在西元414年時他與攻打馬賽的西哥德族作戰有功,逼得率領西哥德族的阿塔沃夫放棄佔領馬賽,三十二歲時被調派到西班牙與汪達爾族作戰。不久後又渡過古人稱為“海克力士雙柱”的直布羅陀海峽前往北非,與舉兵反抗羅馬的茅利塔尼亞人作戰。就在這時期,他認識了基督教會的首席理論家,日後被列為聖人的奥古斯丁。

奧古斯丁是羅馬末年出生在北非的柏柏爾人,早年信仰摩尼教,後來受新柏拉圖主義鼻祖普羅提諾之影響而放棄摩尼教。30嵗的時候受米蘭主教安波羅修影響,改爲信仰基督教。34歲回到非洲過修道生活。42歲任北非希坡(Hippo)主教。期間參與四場主要爭辯,分別是對摩尼教的善惡二元論,隨即展開護教;對多納徒派的聖禮觀,發展出因功生效的觀念;對伯拉糾的罪與救贖觀,發展出自由意志、原罪、救恩、預選、神的主權及不可抗拒的恩典等論說;面對羅馬的日益衰敗和蠻族異教對羅馬基督教帶來的威脅,奧古斯丁寫下了《上帝之城》。

:^(

Saint Augustine by Philippe de Champaigne

奧古斯丁在書中說明,羅馬的衰退是肇因於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羅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於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歸屬的不是羅馬帝國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與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前者人民的共通點在於對自己的愛,後者則是結合於對上帝的愛和因此而生的對彼此的愛。在對比這兩個城從起源到結局的過程中,他對人類的群體生活有深入的討論,也建構了基督教的歷史觀。奧古斯丁的其他作品,則是協助基督教和希臘的新帕拉圖注意結合,形成中世紀基督教神學觀的雛形。

然而,玻尼法提斯卻選擇了和阿里烏派的妻子結婚。即使如此,玻尼法提斯仍然支持信仰基督正教的普拉西狄亞,甚至協助她逃亡到君士坦丁堡。在普拉西狄亞帶著瓦倫丁尼安三世回歸羅馬的時候,玻尼法提斯同時擔任親衛隊隊長和阿非利加指揮官。即使普拉西狄亞在丈夫死後未再改嫁,宮中仍少不免出現玻尼法提斯和普拉西狄亞之間關係曖昧的閑言閒語。

:^(


而和普拉西狄亞作對的,是當時羅馬的軍司令官弗拉維烏斯·埃提烏斯。埃提烏斯出身保加利亞境内,父親是羅馬的西徐亞騎兵,母親是羅馬人,出身類似於斯提里科,而歷史證明埃提烏斯的確擔任著類似斯提里科的角色:蠻族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才得到羅馬人的身份,自然是比起羅馬人更加珍惜羅馬的偉大和榮耀,並花上自己的一生作爲羅馬最後的捍衛者。

:^(


西徐亞斯泰基人分佈

而比起斯提里科,埃提烏斯的經歷就更加特殊。他大半的人生都是作爲羅馬的人質在異族中度過,他最初被送到哥德人阿拉裡克之下,其後又在匈人陣營裏面當了十年人質。而當時被作爲人質交換前往羅馬的,則包括了日後非常有名的阿提拉。在羅馬的時候,阿提拉在宮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亦從那裡學習到羅馬人的傳統和習俗,還有他們奢華的生活方式。羅馬人希望藉此使他能把羅馬文化在回到匈人領地時帶回去,以增加羅馬對周邊部族的影響力。而匈人則希望透過人質交換,能使他們獲取更多羅馬內部的情報。

而埃提烏斯在匈人擔任人質的時候,除了大量結識匈人貴族以外,也學習了匈人的語言和生活方式。在成年後埃提烏斯仍然和倍受眾人畏懼的匈族保持連絡,而匈族則長期作爲羅馬人的盟友參與對日耳曼蠻族的作戰。值得一提的是,匈人在歷史上首次出現以後,並未如多數人所認識的,就和羅馬帝國為敵,相反,在大多數的時候,由於雙方擁有共同的敵人,哥德族,匈族長期以羅馬雇傭兵/同盟軍的身份參與各項戰鬥。匈人首先在狄奧西多任内參與了冷河戰役,後來霍諾留時期,羅馬亦大舉雇用匈人騎兵,足跡甚至遠達不列顛尼亞。

:^(


在東哥德人帶領大軍越過萊恩河進犯的時候,斯提里科臨時徵集的部隊中就有不少匈人部隊,在擊退哥德人中匈族更是立下汗馬功勞。斯提里科被殺後,匈人同盟就如同其它日耳曼蠻族部隊一樣轉投阿拉里克的陣營,但隨著哥德人和羅馬和好,匈人又成爲羅馬不可或決的軍事力量。
雅各賓派 2018-1-6 18:16:01 而匈人的主要部落在驅逐哥德人進入羅馬帝國境内以後,他們大部分輾轉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帶的潘諾尼亞行省,也因爲匈人以這個地方作爲根據地的關係,日後這裡被冠以匈牙利的名稱,即使匈牙利人和匈人其實並無血緣上的繼承關係。匈牙利人大多是幾百年後才進入歐洲的馬扎爾人後代。

:^(


在西元395年,匈人首次越過多瑙河侵襲羅馬的色雷斯,在洗劫色雷斯以後,匈人由南俄草原南下高加索,侵襲羅馬的附庸國阿美尼亞,並由東羅馬帝國的東面領土威脅小亞細亞,再入侵敍利亞,直接威脅當時的首府安提亞。然而東羅馬帝國宦官特羅皮烏斯(Eutropius)率領哥德人傭兵在小亞細亞擊退了匈人,這可以證明匈人尚未擁有擊潰羅馬大軍的實力。

在西元400年,西部匈人在烏爾丁領導下首次向西大舉入侵,逼迫當時佔據多瑙河上游的日耳曼部落向西移動,形成越過萊恩河的蠻族遷移路綫。早前,匈人曾經短暫入侵羅馬的色雷斯,並對色雷斯連年侵擾,這使東羅馬帝國答應了匈人納貢和互市的要求。烏爾丁轉而入侵薩珊帝國, 入侵初步成功, 匈人逼近薩珊帝國的首都泰西封 ,然而,他們被薩珊反擊而慘敗。

:^(


在406年,匈人在斯提里科要求下加入了在意大利對抗東哥德人的戰爭。西元408年,烏爾丁再度率軍騷擾東羅馬帝國,在搶得大量財物準備撤退的時候,遭到東羅馬帝國伏擊而導致數千名日耳曼盟友被俘。這逼使匈人在409年3月重新撤退到多瑙河以北的地界,這令匈人錯過了西羅馬帝國在410年羅馬洗劫的時候入侵的時機。實際上在408-410年的時候,歷史上沒有再記錄匈人的活動,可見匈人並非一路上勢如破竹。

:^(


在410年,匈人和羅馬簽訂了和平協定,埃提烏斯正在這個時候被作爲人質交換前往匈族。與此同時,東羅馬透過銀彈戰略對烏爾丁失勢後的匈人進行分化。東羅馬用錢大力分化匈人,匈人分裂為三部。繼任的查拉通 (Charaton 黑衣人的意思)是是匈人第一位國王,但他只控制東部,匈人仍未統一。在匈人分裂的同時,原本臣服匈人的阿蘭人打破了和匈人的同盟關係,加入了狄奧西多一世的羅馬軍團。他們大部分人跟隨汪達爾人越過萊恩河入侵西羅馬帝國,並一路洗劫直接抵達西班牙中部定居。

:^(

和薩珊人作戰的匈人騎兵,當時薩珊帝國由伊嗣埃一世統治,伊嗣埃一世常被人和君士坦丁大帝相提並論,薩珊王朝在他的統治時期內顯得相對和平,他與羅馬人維持著和平的關係,也並將年幼的狄奧多西二世作為人質監管,國力如日方中的波斯並未遭到匈人的持續騷擾。

查拉通的哥哥古里達(Kuridak)生下奧克塔爾(Octar)盧加(Rhuas)、蒙祖克(Mundzuk) 3子,匈人再次分裂,直到奧克塔爾(Octar)與盧加(Rhuas) 一起统治匈人。匈人以大匈牙利平原(當時稱潘諾尼亞)一帶為中心,在中歐地區建立了匈人帝國,都城建於今天匈牙利的布達(現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布達區)。

:^(


奧克塔爾在430年左右征討西部的勃良第人,卻暴斃於於萊茵河畔,匈人亦因此被勃良第人徹底擊敗而需要撤回潘諾尼亞。奧克塔爾死後,他的兄弟盧加(Rhuas) 繼承了王位。兼併了哥哥所有的部眾,於423年宣布自己為匈人的唯一君主,同年霍諾留皇帝去世,早已回國的埃提烏斯和匈人聯絡,打算和匈人借兵回國奪位,這是匈人首次得以介入羅馬帝國政局。然而卻被皇后普拉西提阿搶先一步,埃提烏斯因此以匈人兵力威脅,要求司令官的職位。普拉西提阿因應高盧防衛形勢的惡化勉強答應,但要求埃提烏斯遣散匈人部隊。

在匈人雇傭兵陸續歸國以後,434年,盧加趁大量駐紮巴爾幹半島拜占庭軍隊被調去防禦北非迦太基的汪達爾人 ,便興兵攻打巴爾幹,逼迫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向匈人帝國年貢350磅黃金,但在途中盧加卻突然死去。由兄弟蒙祖克(Mundzuk)所生的兩個侄兒布列達(Bleda 精明導師的意思)和阿提拉(Attila矮小父親的意思)共同繼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領土。兩人即位不久,就入侵波斯的薩珊王朝 ,但卻在遭到巴赫拉姆五世率領的波斯軍隊在亞美尼亞擊敗。

:^(

Plate with a hunting scene from the tale of Bahram Gur and Azadeh, Sasanian artwork.

不同於衰落的羅馬帝國,當時巴赫拉姆五世統治下的波斯國力比起伊嗣埃一世統治時更是青出於藍。即位後不久他就遠征美索不達米亞,雖然未能取得勝利,卻得到東羅馬帝國保障波斯國教瑣羅亞斯德教信徒在羅馬境内的信仰自由,並得到羅馬向波斯納貢換取波斯協助守衛自高加索南下的匈人。427年,巴赫拉姆五世擊退了侵略王朝東部的白匈奴嚈噠人,吞併了原本屬於羅馬附庸的亞美尼亞,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中亞,是薩珊帝國最著名的君主。
雅各賓派 2018-1-6 18:49:33 而在西羅馬帝國,玻尼法提斯意圖帶領北非從羅馬獨立的傳言傳到了皇后普拉西提阿的耳邊,普拉西提阿於是要求玻尼法提斯回到羅馬交待,卻被他拒絕。普拉西提阿要求哥德族盟友出兵討伐玻尼法提斯,然而蠻族的忠誠卻被玻尼法提斯輕易用價高者得的方法收買。

:^(

汪達爾人擴張路綫

與此同時,西哥德人利用羅馬盟友的名義大肆向西班牙行省擴張。約426年,西哥德人入侵阿蘭人的定居地,殺死西部的阿蘭王阿達克斯(Attaces)。於是,東部的阿蘭人逃到汪達爾人之處,並聯合擁戴汪達爾王貢德里克兼任阿蘭國王。隨著西哥德人向西班牙擴張,汪達爾人不得不退守西班牙半島南端和西北一隅,貢德里克在428去世,汪達爾人選出他同父異母兄弟蓋薩里克(Genseric 428~477在位意思是“矛王)作為他的繼任者。繼任後不久,汪達爾人馬上面對蘇維匯人的攻擊,蓋薩里克於梅里達擊潰蘇維匯大軍,蘇維匯王赫雷米給力斯(Heremigarius)在瓜迪亞納河淹死。

:^(


北非總督玻尼法提斯因此雇用了汪達爾人領袖蓋薩里克協助防守北非,然而汪達爾人並未按照玻尼法提斯的旨意行動,整批汪達爾人在429年登陸北非,並征服了今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海岸地區。與此同時,狡猾的蓋薩里克派出代表和西羅馬帝國談判,羅馬爲此承認了蓋薩里克的統治權,換取汪達爾人停止攻擊迦太基,並送兒子胡内里克(Huneric)到羅馬作為人質。不久以後,羅馬了解到汪達爾人對北非造成的破壞和潛在威脅,爲此甚至冰釋前嫌,恢復玻尼法提斯的名譽。

:^(


汪達爾人,正如他們的名稱所示,是一個擅長破壞的暴力蠻族,而英文的Vandalism亦係來自於汪達爾人,因此不難想象他們大舉登陸北非以後對這批海岸城市造成大規模的破壞,這逼使玻尼法提斯號召他的哥德族盟友前往聲討。然而擅長陰謀和分化的蓋薩里克,並不是頭腦簡單的蠻族領袖,他以汪達爾人信仰阿里烏派為號召,召集了北非被羅馬正教逼害的異端鐸那圖斯派,又和被羅馬驅逐到沙漠中的摩爾人結盟,於是蓋薩里克輕易號召了人數衆多的大軍,逼近北非首都迦太基。

:^(

希波•磊吉烏斯的遺跡

因此玻尼法提斯決定以希波•磊吉烏斯為盾牌,阻擋汪達爾族的行進。長達十四個月的攻城戰鬥就這樣展開了序幕。在城裡死守十四個月的人群中,包括後來被教會列為聖人的奥古斯丁,當時他在這個城鎮擔任主教職位。四十二歲的玻尼法提斯忙著指揮部隊防衛城池。直到幾年前還期望玻尼法提斯防衛北非的七十六歲老主教,在城裡四處安慰鼓勵因恐懼而感到絕望的信徒。他表示遭蠻族殘殺破壞的是地上的國度,對基督門徒來說,唯一的安息之地是天上的神國。汪達爾人攻破希波•磊吉烏斯之際,76 歲的聖奧古斯丁也在430年8月28日安然離世。幸運的是,奥古斯丁沒有活著落入被打為異端的奧裡斯派或鐸那圖斯派信徒手中。信徒們也害怕發生這種事情,悄悄地把奥古斯丁的遺體送上船,前往薩丁尼亞島避難。遺體在中世紀被薩拉森海盜奪走,為了取回遺體還必須由教會付出贖金。當遺體回到信徒手中後,被送往義大利北部的帕威亞教堂,以聖遺物的定位保存至今。

玻尼法提斯放棄了希波•磊吉烏斯以後,意味著北非首府迦太基城已經淪於汪達爾蠻族聯軍的直接威脅之下。然而玻尼法提斯卻選擇在這個時候放棄北非,逃回意大利,並將手下的哥德軍團用作自己的政治資本,和普拉西提阿自薦攻打鎮守高盧的埃提烏斯。於是玻尼法提斯搖身一變又由叛徒變成羅馬的司令官,並率兵攻打被視爲叛徒的埃提烏斯。羅馬此時不但失去了軍隊主動撤守的不列顛、還外帶高盧北部與中部、東部海岸地帶以外的希斯帕尼亞。北非地區僅剩下少數都市及迦太基周邊還在帝國版圖內。在這種狀況下,西羅馬帝國竟然有心繼續浪費國力。被浪費掉的不僅是人力與物資,還包括時間在內
:^(
。玻尼法提斯與埃提烏斯這兩名羅馬軍“軍司令官”之間的內戰,要到兩年後才有結果。
:^(
:^(
:^(
雅各賓派 2018-1-6 19:10:54 西元432年,埃提烏斯率軍攀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境內,與迎敵的玻尼法提斯部隊在利米尼附近的平原上正面衝突。埃提烏斯提議由雙方主師決鬥,並以決鬥結果決定勝負,卻得到玻尼法提斯的答應。第二天雙方官兵屏氣凝神的看著主師決鬥,在兩人策馬衝突之後決鬥立刻有了結果。玻尼法提斯左腹部被長槍刺穿後落馬,五天后不治死亡。埃提烏斯獲勝後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將玻尼法提斯的部隊吸收到自己旗下。為了討伐玻尼法提斯而派往北非,在被玻尼法提斯籠絡後一直與其共同行動的哥德武將桑幾巴努斯,也在這時投入埃提烏斯陣營。在利米尼會戰期間,桑幾巴努斯擔任玻尼法提斯的副手,因此玻尼法提斯麾下的部隊就此全數納入埃提烏斯的掌握。

:^(


埃提烏斯在戰敗後沒有繼續進軍拉文納,反而是尋求普拉西提阿的寬恕,而普拉西提阿這時已經無兵可用惟有勉強答應。於是這名羅馬的叛徒又一躍成爲了羅馬的司令官。而在同一時間,汪達爾人繼續在西地中海和中地中海中,執行其海盜式的作戰。直到西元439年,蓋塞里克趁迦太基全城人聚集看賽馬的時候,不費一兵一卒佔領了迦太基,從此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北非羅馬的上層社會,正教信徒或者是平民百姓,爲了避免汪達爾人的殘暴屠殺而紛紛外逃。汪達爾族不但能將迦太基等都市周邊的大型莊園全數接收,還將都市內的所有建築物全數佔領。居民運氣好的流離失所,運氣差的則淪為奴隸。迦太基的陷落對西羅馬的打擊最為嚴重,切斷了它在非洲的財政來源,也令羅馬的糧食輸入落入到蠻族手中,成爲討價還價的工具。

羅馬時代的北非原本是豐饒的農耕地區,如今淪落成豢養征服者專用的土地。原本用作貿易的北非海港,也變成了汪達爾海盜出海的基地。西西里島與南義大利居民開始苦於汪達爾海盜的襲擊。拉溫納皇宮無法棄之不顧,只好找君士坦丁堡求援。東羅馬帝國應邀派遣了一支援軍抵達西西里島,防止蠻族登岸。

:^(


面對東西羅馬聯手奪回羅馬糧倉北非的企圖,精明的蓋塞里克把目光放到了東方的大草原之上。汪達爾人越過重重的障礙,抵達了匈族君主的帳篷,向匈人獻上了厚禮,希望雙方結盟對抗羅馬。當時的匈人領袖是阿提拉和布列達,其中阿提拉在羅馬交換的時候,早就見識過羅馬的繁華和腐敗,明白這個永恒之城現在已經無力抵禦蠻族的威脅。在同一時間,匈人和東羅馬簽訂的和約也快將到期......


下一集終於講到阿提拉
:^(
:^(
:^(

Ads

君士坦丁十一世 2018-1-6 23:03:03 聽日同君士坦丁堡牧首共度聖誕節
:^(
:^(
:^(
雅各賓派 2018-1-7 00:29:17 好想去土耳其
:^(
:^(
:^(
aiko正囉唔該. 2018-1-7 00:32:01
:^(
Attila Christmas sales 買完未玩
:^(

開咗陣覺得似rome2 dlc多啲
:^(
aiko正囉唔該. 2018-1-7 00:45:28 其實有樣野幾想知嘅係民族大遷徙對當地人口造成嘅改變
高盧人口有成六百萬 又冇受到災難性嘅打擊
法蘭克人 勃艮第人 或者班路過嘅民族應該唔夠能力改變當地嘅民族成份 外來文化亦唔算極度強勢 至少我睇中世紀啲書果時仲好強調法蘭克人 法蘭克人軍隊呢啲term

對岸嘅英格蘭 文化認同 語言又反而以Anglo Saxon 為主體 我記得早幾年報紙有報過英格蘭人嘅血統研究 但唔記得係點
雅各賓派 2018-1-7 14:48:45 中世紀個時,法蘭西主要係講法蘭西島,法蘭克人控制既係成個法國北部,後來又有法蘭克帝國,但同法國既關係,大概同唐帝國vs中國既關係一樣疏遠

仲有一樣野就係阿拉伯人一般將成個西歐而來既十字軍都統稱為法蘭克人,投石機叫法蘭克炮(即係後來既回回炮),導致呢個term往往成為中東人對西歐人既統稱
雅各賓派 2018-1-7 15:20:05 高盧北部,不列顛既羅馬住民應該係多次蠻族入侵之下清左,無太多羅馬遺留

:^(


羅馬遺民比較多既係高盧南部(圖盧玆,阿維爾濃,普羅旺斯)同西部(奧基坦),正如你所講入侵既蠻族基本上唔佔人口多數所以好多時都需要原本既羅馬精英維持管治,鄉郊既農民變成農奴,而東南部好多時都係羅馬人管理翻自己,例如普羅旺斯就更加接近意大利/西班牙,薩伏衣就曾經係意大利既一部分, 南法既風土人情甚至口音其實都係接近加泰隆尼亞或者意大利北部

:^(


不列顛既基因分佈確實同當年盎格魯撒克遜六大王國既邊界大致相同
雅各賓派 2018-1-7 15:25:10 覺得阿提拉正過羅馬II
:^(
難玩左好多
:^(
銀仔手仔 2018-1-8 12:18:12
:^(
我有聽過個講法係其實當年ostrogoth kingdom係好羅馬化 佢亦都令意大利一帶既地方重新有返啲活力 反而Justinian既西征破壞左原本有既設施 佢亦都令到東羅馬好重債 間接導致阿拉伯既興起
祥鶴 2018-1-8 12:52:17 東羅馬收復義大利後未有成功抵禦倫巴第人對義大利嘅南侵
祥鶴 2018-1-8 12:52:54 羅馬2貴啲,明明阿提拉好玩好多

Ads

岩里政男 2018-1-8 16:04:55 有睇過話東羅馬本身係承認哥德政權係西羅馬,係Justinian時代爲咗搵藉口收服羅馬,先定義哥德滅咗西羅馬
岩里政男 2018-1-8 16:10:39
:^(

MAKE ROMA GREAT AGAIN
:^(
雅各賓派 2018-1-8 19:49:42 Roma invicta
:^(
:^(
:^(
Progressive_Rock 2018-1-9 18:10:53 真心一問
我想試下用一年嚟屌哂成套羅馬帝國衰亡史
究竟邊個出版社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