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KG [SPQR]開坑講下羅馬帝國衰亡史
雅各賓派 2017-8-23 16:46:43


In every age and country, the wiser, or at least the stronger, of the two sexes, has usurped the powers of the state, and confined the other to the cares and pleasures of domestic life. In hereditary monarchies, however, and especially in those of modern Europe, the gallant spirit of chivalry, and the law of succession, have accustomed us to allow a singular exception; and a woman is often acknowledged the absolute sovereign of a great kingdom, in which she would be deemed incapable of exercising the smallest employment; civil or military.

在任何一個時代和國家兩性中總是較聰明的一性,或至少是較強壯的一性,掌握著國家政權,而讓另外一性去管理家庭生活中的煩惱與歡欣。但是,在世襲的君主國家,特別是在現代歐洲的那類國家中,騎士精神和繼承法已使我們習
慣于完全承認一種奇特的例外;一個女人也能掌握著一個巨大王國的絕對統治權,儘管事實上誰都認為不論是對政治方面,還是軍事方面的工作她全都一竅不通。

But as the Roman emperors were still considered as the generals and magistrates of the republic, their wives and mothers, although distinguished by the name of Augusta, were never associated to their personal honours; and a female reign would have appeared an inexpiable prodigy in the eyes of those primitive Romans, who married without love, or loved without delicacy and respect.

但是,由於羅馬皇帝仍然被看作是共和國的將軍和行政官,他們的妻子和母親,儘管也被加上奧古斯塔一類尊貴的稱號,從來也沒有真正享有過帝王的榮譽;而讓一個女人來進行統治,那對於一些結婚不是為了愛,或愛情中絕無柔情和尊敬可言的原始羅馬人來說,簡直是一種荒謬絕倫的事。

he haughty Agrippina aspired, indeed, to share the honours of the empire, which she had conferred on her son; but her mad ambition, detested by every citizen who felt for the dignity of Rome, was disappointed by the artful firmness of Seneca and Burrhus. (65) The good sense, or the indifference, of succeeding princes, restrained them from offending the prejudices of their subjects; and it was reserved for the profligate Elagabalus to discharge the acts of the senate, with the name of his mother Soaemias, who was placed by the side of the consuls, and subscribed, as a regular member, the decrees of the legislative assembly. Her more prudent sister, Mamaea, declined the useless and odious prerogative, and a solemn law was enacted, excluding women for ever from the senate, and devoting to the infernal gods the head of the wretch by whom this sanction should be violated.

傲慢的阿格麗皮娜的確真希望能分享他交給她兒子的那個帝國的各種榮譽;但她的這種必然遭到每一個關心羅馬尊嚴的公民厭惡的瘋狂野心卻被機智而堅決的塞涅卡和布羅斯所打消了。一代代皇帝的聰慧或冷漠使得他們都沒有大膽去冒犯他們的臣民的這種偏見;一直到了荒淫無恥的艾拉伽巴盧斯,他才以他媽媽索埃米阿斯的名字玷污了元老院的名聲——她的名字被和執政官們的名字放在一起,她還作為一個成員簽署了立法議會的正式檔。她的更為明智的妹妹馬梅亞卻拒絕了那種無用的、引起反感的特權,後來更通過了一項嚴肅的法律永遠不容婦女進入元老院,並言明誰如違反了這一規定便將把她的頭奉獻給地獄之神。

馬梅亞具有男性的野心,她所追求的是實權而不是排場。她在她兒子的思想之上維持著一個絕對的永久的帝國,而在他的感覺中,他媽媽是絕不能容忍任何對手存在的。亞歷山大在她的同意下,和一位貴族的女兒結了婚;但他對岳父的尊重和對皇后的愛都和馬梅亞的情感或利益不相一致。那貴族很容易被以叛國罪名處決,亞歷山大的妻子也受盡屈辱,被趕出王宮,並流放到非洲去。

The substance, not the pageantry, of power was the object of Mamaea's manly ambition. She maintained an absolute. and lasting empire over the mind of her son, and in his affection the mother could not brook a rival. Alexander, with her consent, married the daughter of a Patrician; but his respect for his father-in-law, and love for the empress, we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tenderness or interest of Mamaea. The Patrician was executed on the ready accusation of treason, and the wife of Alexander driven with ignominy from the palace, and banished into Africa

Ads

雅各賓派 2017-8-23 16:53:35 儘管亞曆山大皇帝年幼,在由利亞•美沙提拔的烏庇亞努指導下,他的統治也漸漸獲得眾人信賴:埃拉伽巴路斯在位時作威作福的宦官、行跡詭異的占卜師,以及優伶等,全數給趕出皇宮。皇宮雇員的人數也大幅縮減。與其說是為了重建財政而不得不緊縮消費,倒不如說是亞曆山答與“恩師”烏庇亞努兩個人都不喜歡花俏吵鬧的生活。豪華的晚宴當然也不再舉行。



儘管這類出於嫉妒的殘酷行徑和一些貪污行為使馬梅亞受到人們的指責,但她的治理措施總的來講是同樣既有利於她的兒子也有利於帝國的。在元老院的同意下,她挑選了16個最明智、品德最為高尚的元老組成永久性的國家政務會,任何重大的公共事務都須通過它討論決定。由既充分瞭解又十分尊重羅馬法律的著名人士烏爾皮安主持其事;這種貴族政治的謹慎而堅決的態度終使帝國政府恢復了秩序和權威。他們在清除了羅馬城中外來的迷信活動和奢侈行為、清除了埃拉伽巴盧斯的隨心所欲的暴政的殘餘之後,便致力於從政府機構的各個部門中清除掉他所安插的無能的廢物,並全部換上品德高尚、確有能力的人才。有知識、熱愛正義是被推薦擔任文職的唯一條件;勇敢、嚴守紀律是擔任軍職的唯一標准。

Notwithstanding this act of jealous cruelty, as well as some instances of avarice, with which Mamaea is charged, the general tenor of her administration was equally for the benefit of her son and of the empire. With the approbation of the senate, she chose sixteen of the wisest and most virtuous senators, as a perpetual council of state, before whom every public business of moment was debated and determined. The celebrated Ulpian, equally distinguished by his knowledge of, and his respect for, the laws of Rome, was at their head; and the prudent firmness of this aristocracy restored order and authority to the government. As soon as they had purged the city from foreign superstition and luxury, the remains of the capricious tyranny of Elagabalus, they applied themselves to remove his worthless creatures from every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o supply their places with men of virtue and ability. Learning, and the love of justice, became the only recommendations for civil offices; valour, and the love of discipline, the only qualifications for military employments.


但是,馬梅亞和她的明智的顧問們最為關心的還是如何塑造這年輕皇帝的性格,因為說到底,他個人的氣質最後必將為羅馬世界人民的幸福與苦難之所系。幸運的土壤能幫助,甚至用不著,人力的耕耘。透徹的理解很快使亞歷山大認識到高尚的品德只會使自己受益,知識是一種樂趣、勤勞更屬必需。天生的善良、溫和的性格使他完全能抗拒情欲的影響和邪惡的誘惑。他對他母親的始終如一的關懷以及他對明智的烏爾皮安的尊重使得他在無經驗的青少年時期便能自覺抵制諂媚的毒害。

But the most important care of Mamaea and her wise counsellors, was to form the character of the young emperor, on whose personal qualities the happiness or misery of the Roman world must ultimately depend. The fortunate soil assisted, and even prevented, the hand of cultivation. An excellent understanding soon convinced Alexander of the advantages of virtue, the pleasure of knowledge, and the necessity of labour. A natural mildness and moderation of temper preserved him from the assaults of passion, and the allurements of vice. His unalterable regard for his mother, and his esteem for the wise Ulpian, guarded his inexperienced youth from the poison of flattery.

雅各賓派 2017-8-23 16:54:34 皇帝正值年少時期,私生活卻很樸素。他迎娶了元老院議員的女兒,但沒有在外花天酒地。這並不表示他沒有朋友。他喜歡和同輩朋友一起運動之後,一個人靜靜地讀書。如果他愛讀的書,只有柏拉圖的《國家》,以及西塞羅的《關於責任》的話,筆者會覺得同情。但據說他還喜歡閱讀奧維狄斯寫下的戀愛詩,閱讀範圍可說是與一般青年無異。而亞曆山大一再重複閱讀的,是《亞歷山大大帝傳記》。不過他表示無法認同這名古代英雄經常酒後失態,以及少年時期起便常常對朋友做出殘忍舉動。若這就是他的讀後感,筆者還是不免要用反話說,實在是平凡人的才華。

:^(


亞曆山德爾在寢室掛著尊敬的人的畫像。分別是小亞細亞出身的新畢達哥拉斯學派哲學家阿波羅拗斯、傳說中的詩人、豎琴手歐爾菲斯、猶太人始祖阿布拉哈姆,以及耶穌基督。這並不表示亞曆山德爾的腦袋有問題,反而顯示出羅馬帝國是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因此涅爾瓦皇帝廣場兩邊排滿了身故後神格化的皇帝立姿像,也不會有任何矛盾。

由於烏庇亞努的指導,以及皇帝本身的個性使然,亞曆山德爾統治過程顯得穩健公正。在公共建設方面,由於歷任皇帝已經修建了大多數的必要建築物和道路,所以不需要另行開工。不過,維修作業是不可或缺的。儘管皇帝認真地維修公共建設,有時還是需要從頭改建。

首都羅馬第二大的浴場,是由尼祿皇帝所興建。這座浴場位於萬神殿附近,從完工至今已經過了一百六十年。建築物能耐用一百六十年,要歸功於歷任皇帝認真維修,不過總有一天還是需要大幅度的改建。而執行改建工程的,正是亞曆山大皇帝。改建完工之後,這座浴場的名稱,就以最初興建的尼祿,以及重建的亞曆山大姓名合稱,叫作“Thermae Neronianae Alexandrinae”(尼祿亞曆山大浴場)。

歷任皇帝還有另一項重要的政策,就是確保首都的民眾有糧食可吃。烏庇亞努也親自帶頭重整糧食相關組織。要保證人口百萬以上的首都羅馬糧食充裕,相關組織之間必須要能保持緊密關係,才能發揮功能。此外,負責運輸糧食的是私人企業群,商人追求利潤的心態會強過愛國心。羅馬帝國沒有選擇運輸業國營化的路線,而採用優待運輸業者的方針。首先充裕港灣設施,並減低關稅等各項稅率,以及保障沉船時的保險理賠。不過只有主食小麥的運輸業者才能享受這些優待政策。在羅馬帝國,主食小麥以外的糧食市場是由現代人口中的市場經濟主導。因此保障“糧食”的政策,也就是只保障主食的政策。這項“糧食”保障政策,多虧了就職“糧食廳長官”的烏庇亞努賣力重整。在亞曆山大治國的十三年內,首都民眾得以享用充足的糧食。

:^(

“小心猛犬”

在亞曆山大任內,無論殺人或強盜,都會受到嚴厲的處分。一般公民在防盜策略方面,只要記得守好門戶,還有在大門前的鑲嵌畫繪出猛犬以及“小心猛犬”的字樣即可。
雅各賓派 2017-8-23 17:04:40


Such an uniform tenor of life, which left not a moment for vice or folly, is a better proof of the wisdom and justice of Alexander's government, than all the trifling details preserved in the compilation of Lampridius. Since the accession of Commodus, the Roman world had experienced, during a term of forty years, the successive and various vices of four tyrants. From the death of Elagabalus it enjoyed (A.D. 222-235) an auspicious calm of thirteen years. The provinces, relieved from the oppressive taxes invented by Caracalla and his pretended son, flourished in peace and prosperity,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magistrates, who were convinced by experience, that to deserve the love of the subjects was their best and only method of obtaining the favour of their sovereign. While some gentle restraints were imposed on the innocent luxury of the Roman people, the price of provisions, and the interest of money, were reduced, by the paternal care of Alexander, whose prudent liberality, without distressing the industrious, supplied the wants and amusements of the populace. The dignity, the freedom, the authority of the senate were restored; and every virtuous senator might approach the person of the emperor, without fear, and without a blush.

自康茂德即位以後,羅馬世界在長達40年的時間中,不停地飽受四個暴君的各種罪惡行徑的折磨,在艾拉伽巴盧斯死後,它才得以享受了13年國泰民安的太平年景。地方各省,不再受卡拉卡拉和他的狂妄的兒子的巧立名目的賦稅的壓榨,在一些通過親身經曆相信只有能得到人民愛戴才是獲得君主寵倖最好的唯一的辦法的行政官的治理之下,也在和平和繁榮中興盛起來。由於對羅馬人民無害的奢侈生活也稍加限制,更通過亞歷山大的慈父般的關懷,食物的價格和借債的利息都逐漸下降,而他的比較謹慎的慷慨恩賜,既能緩解大多數群眾的匱乏使他們能愉快地生活,也不會傷害勤勞人民的積極性。元老院的尊嚴、自由和權威已完全恢複了;每一個正直的元老都能有機會毫無畏懼、毫不緊張地親自和皇帝交談。


亞歷山大另一項影響深遠的法案,是取消了羅馬公民所享有,向羅馬執政官(皇帝兼任)和元老院上訴和控訴羅馬既司法權力。

:^(


在尼祿任内,保羅在帝國東方傳教時遭到政府逮捕。羅馬時代的基督教徒罪名是傳播擾亂社會秩序的宗教,保羅便因此罪名遭逮捕,並經一審判決為有罪。不過他擁有羅馬公民權,因此行使控訴權。由於這是他個人應有的權利,羅馬政府只好派遣百夫長護送他到羅馬。在羅馬法之下,未經最終審判前,人人都無罪。由地中海往西的旅途漫長,保羅乘坐的船也不時靠港停歇。靠港時保羅也沒有被送進監獄看守,而是借住在當地的信徒家中等待開航。這項待遇一直到進入義大利本國還是沒有改變。羅馬公民權能夠吸引沒有公民權的人,就是因為當事人不管身在何處、做何等事情,都能適用以兩千年前的標準來說無懈可擊的羅馬法。

:^(


亞曆山大皇帝的法律卻改變了這個情況。控訴權以及二審判決就此實質上消失了。由於這道法令發佈於注重公正的法律專家烏庇亞努生前,想必目的不是為了減輕皇帝工作,也更不可能是為了方便二十年後的人鎮壓開始抬頭的基督教勢力。應該是因為實際上已經無法處理,才將許可權轉給行省總督。

卡拉卡拉皇帝立法,使得廣大帝國內的所有自由民無論是猶太裔、希臘裔,甚至有北方蠻族血統,都成為羅馬公民。隨著公民人數增加,控訴的數量也應該會增加。在卡拉卡拉之前的皇帝已經為處理控訴花費不少時間。在新法實施之後,羅馬人失去了控訴權,證明羅馬人正在一點一滴地,放棄了自己身為羅馬人的理由。
雅各賓派 2017-8-23 17:09:11 縱使如此,亞歷山大的施政即時和羅馬治下的和平時比較仍然是無懈可擊,最起碼不辱於當初執行奧里略政策的諾言,然而,命運女神沒放過他。即位四年後的西元226年,明君的統治開始蒙上陰影。這年亞曆山德爾的外祖母由利亞•美沙過世。這名掌握權勢的敘利亞女子,死因是衰老造成的自然死亡。就在羅馬少見的雨水中,盛大的送葬隊伍經過哈德良皇帝興建的阿耶利斯橋,前往“哈德良靈廟”下葬。

:^(


代替由利亞•美沙成為青年皇帝監護人的,是太后由利亞•馬梅亞。美沙是個邪惡但精明的女人,她的女兒馬梅亞卻是個邪惡但愚蠢的貨色。由利亞•美沙逝世後,首當其衝的受害者,該是地位有如宰相的烏庇亞努。

對烏庇亞努、亞歷山大來說,這是一段微妙敏感的時期,只要稍有變動,就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走向。亞歷山大這時正值十八到二十歲之間,已經脫離少年時期了。如果他能擺出堅決的態度的話,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偏偏這個年輕人缺乏處理困難局勢時不可或缺的彈性,以及有必要時血染雙手的決斷能力。光是善良有責任感,還不足以擔任領袖。西元228年,由利亞•美沙逝世兩年後,可能是在太后默許之下,經由反對派煽動,烏庇亞努竟然被部下禁衛軍團士兵殺害。

亞曆山大皇帝的治世,縱使内部因爲烏庇亞努和由利亞•美沙的去世而風起雲湧,表面上至少是國泰民安。徹底改變這個太平盛世的不幸,並非來自內部,而是源於帝國境外風起雲湧的局勢變化。在東方,羅馬的宿敵安息王國滅亡了,代之崛起的是波斯薩桑王朝。

:^(
雅各賓派 2017-8-23 17:24:18 正當安息帝國因爲來自羅馬的持續入侵而衰落之際,作爲外來者的遊牧民族帕提亞人已經無辦法鎮壓來自波斯的反抗。在最後一代國王阿爾達班五世任内,法爾斯總督,擁有貴族血統的阿爾達希爾一世得到法爾斯省地方世俗與宗教權貴的支持,宣布法爾斯地區獨立並起兵討伐阿爾達班五世。他要求法爾斯各地的貴族向他效忠,又奪取了鄰近地區克爾曼、伊斯法罕、蘇薩、梅塞納(Mesene)。他的擴張引起了安息帝國阿爾達班五世的注意,他在224年下令胡齊斯坦的總督討伐阿爾達希爾,但阿爾達希爾在戰事裡獲勝,阿爾達班五世遂親征阿爾達希爾,他在荷姆茲甘戰死。

224年,他在今天伊朗的胡齊斯坦省的奧爾米茲達甘平原擊敗並殺死了阿爾達班五世(也有文獻認為此事發生於227年),安息的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戰死後,阿爾達希爾一世入侵了安息帝國的西部。滅亡了帕提亞帝國。阿爾達希爾在泰西封加冕為波斯的唯一統治者,結束了安息帝國近400年的統治,定都於泰西封(約226年)。阿爾達希爾一世確定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

:^(

薩珊國徽

由於他的祖父薩珊是阿那希特神廟的祭司,於是起名為薩珊帝國。在西元226年登基稱王。阿爾達希爾提出的口號是復興丘洛斯、大流士時代的波斯帝國,用現代的語言,即”實現波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於西元三世紀的波斯人來說,復興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前的波斯帝國的理想,足以賜予波斯人榮譽感,也促成波斯人的團結統一。換句話說,這是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有效的理想。同樣身為東方民族,帕提亞人就沒有這種氣魄。

:^(

薩珊王朝的皇家旗幟之一

新興的波斯人,雖然同屬波斯民族,但與五百年前的統治階層沒有血緣關係。對羅馬來說這是更大的威脅。亦即羅馬人在西元三世紀遇到的敵人,不是在亞歷山大大帝手下猛吃敗仗的王公貴族,也不是他們的直屬後裔。波斯薩桑王朝並非復興古代波斯,而是由新興的波斯人所成立。而且一個新興民族往往有偏好趁勢進擊的傾向。

就在這微妙的時期中,羅馬的亞歷山大大帝由於失去祖母和老師的指導,在“東方”發生巨變時,“西方”沒有人能夠正確認知並樹立對策。亦即走向衰退的羅馬帝國,碰上了充滿新興氣盛的波斯薩桑王朝。而新興國家常常會為了轉移國內反對勢力聲浪,而將矛頭指向國外。阿爾達希爾在即位不到四年,就決定揮軍西北。首先,波斯軍隊進攻仍然效忠安息帝國的哈德拉,阿迪亞波納和亞美尼亞,這些國家同時也是羅馬的附庸國,可以視爲對羅馬的直接挑釁。

:^(

阿胡拉·馬茲達對阿爾達希爾一世的授權儀式。

230年一支波斯軍隊越過幼發拉底河進入羅馬的美索不達米亞行省,圍攻尼西比。朝北渡過幼發拉底河的軍隊,不僅蹂躪了與羅馬同盟的亞美尼亞王國,還突破羅馬帝國防線,攻進卡帕杜西亞行省。而向西跨越幼發拉底河的軍隊,更使敘利亞行省陷入恐怖深淵。

貿易商人不敢外出旅遊,躲在四面有高牆圍繞的城鎮中觀望局勢。羅馬歷任皇帝,尤其圖拉真、哈德良為了國防需求與振興東西貿易,在沙漠中辛苦修築了石板大道,可是現在大道上已看不到人馬蹤跡。不久後出現在大道上的,則是重裝的波斯騎兵,以及在耕作期間遭徵調入伍的大批輕步兵。原本派駐敘利亞行省的各軍團應負責迎擊,可是他們已經失去危機處理能力。先是馬克利努斯屈辱地媾和與撤軍打擊了士氣;亞曆山大在位至今十年,中央對他們都棄置不理。失去戰力也是理所當然的結局。
雅各賓派 2017-8-23 17:49:19 如果放任這個局勢不理,等於要羅馬帝國東半部的人民送死。亞曆山大皇帝決定在西元232年御駕親征。但是當時羅馬東部邊境的軍隊剛剛叛亂,殺死了他們的首領,因此他們不可靠,他們的紀律和士氣也非常低。

亞曆山大皇帝到達安提阿之後,遇到的卻是隊伍紊亂、服裝不整,而且人員不齊的軍團。打聽之下才知道,大多數士兵根本沒有回到達弗奈營區,而是躲在安提阿的公共浴場、競技場與青樓度日。人員不齊,意味著儘管事前通知過皇帝將前來此地,仍然有許多士兵耽溺玩樂,錯過集合時間。亞曆山大在盛怒之下,命令逮捕並監禁所有缺席士兵,並且嚴格執行。

當消息傳開之後,其他士兵卻為了抗議同袍受到的懲罰,竟然包圍皇帝所在的行省總督官邸。亞曆山大接獲報告後,下令把拘禁中的士兵以鐵煉綁起,拖到官邸前廣場,而他本人則出現在官邸的陽臺上。前來抗議的士兵聚集成一個半圓形,無法壓制反對聲浪的皇帝只好強行將示威的軍團強制退役就地解散。直到233年,羅馬才重新組織好軍隊參與對薩珊波斯的戰爭。

:^(

222AD Ancient Silver Roman Coin

羅馬與新興的波斯薩桑王朝正面衝突的戰役,就在西元233年春天展開。以往羅馬與帕提亞在美索不達米亞地方展開過無數次戰役,如今換個對象,又成為戰場。兩國的領軍司令分別為具有最高指揮官身分的國王與皇帝,因此兵力自然不少。羅馬方面為六到七萬,波斯方面則據說超過十萬,不過雙方都沒留下詳細數位記載。波斯方面在建國第七年就能動員這般龐大的兵力,只怕是因為背後有廣大的腹地。而且還要加上波斯賭上民族尊嚴,聲稱要把西方勢力趕入地中海裡。

:^(


西元233年的波斯戰役,對羅馬來說是一場防衛作戰。不知該說出乎意料,還是該說理當如此,總之羅馬方面採取的是攻擊戰略。羅馬方面兵分三路采夾擊戰術。分別為由幼發拉底河上游渡河攻進美索不達米亞的分隊;由敘利亞沙漠向東進,渡過幼發拉底河中游攻打美索不達米亞的主力;以及從西南往上進擊的部隊。這個戰略還不錯。不過必須要有一貫的戰略思想,並能靈活運用三支部隊。最高指揮官亞曆山大的工作,就在於參酌戰況下令實現戰略。

當時羅馬的目標是波斯帝國的中心泰西封,但流傳下來的文獻對於戰事的細節報導不清晰,不同的報導也很矛盾。但是似乎羅馬最高統帥未能完美地協調三個分隔的軍隊的共同進攻。顯然雙方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此後喪失了其進攻能力。

總的來說羅馬獲得勝利,因為波斯的進攻被擊退,羅馬不但沒有喪失土地而且收復了十五年前馬克利努斯與安息媾和時失去的美索不達米亞北部。雙方沒有達成和平條約,但是由於資源耗盡也無法繼續戰鬥。莫米婭和亞歷山大在同年回到羅馬報告元老院戰爭的勝利並慶祝了凱旋。

:^(


但實際上,羅馬當時雖然無落敗但也沒有取得明確勝利,在這個情況下草率撤軍卻是為後來的東部邊境防患留下隱憂,幾年以後薩珊王朝就又開始在美索不達米亞對羅馬發動進攻。但更爲致命的是,羅馬人民和元老院都相信這位羅馬皇帝似乎就是馬其頓的那位亞歷山大,但軍隊卻因爲皇帝缺乏威信和受母親擺佈而缺乏對皇帝的忠誠。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羅馬撤出了多瑙河防綫的軍隊參與對波斯的戰爭,233年和234年日耳曼人藉機對羅馬占地進行劫掠,並摧毀了部分防禦設施。日耳曼人的行動對羅馬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作爲羅馬兩大主權者的元老院和人民一致要求亞歷山大前往討伐日耳曼人。御駕親征時,元老院議員與公民代表從首都羅馬送行了一百羅馬裡。由此可見全體國民對亞曆山德爾抱持多大的期待,這次年輕的皇帝勢必要帶著完全勝利歸來不可。

亞歷山大的前任埃拉伽巴路斯非常青睞軍隊,給軍隊大量的錢。但是長期地這樣的耗費羅馬無法支撐。莫米婭為了克服經濟危機減輕了稅收。她自己花費非常節儉,因此許多人怨恨她小氣。埃拉伽巴路斯時期撥給軍隊的特別費用都被她免掉了,這引起了軍隊裡的巨大不滿。再加上作戰沒有任何巨大的勝利,而皇帝本人有缺乏男子漢氣質。由於軍隊不受她的指揮莫米婭試圖收買日耳曼人,通過付錢來買得和平。這使得沒有獲得特殊支付的軍人更加不滿。對於他們來說假如更朝換代的話他們可能可以從新皇帝手中獲得更多錢。
雅各賓派 2017-8-23 17:49:51 而亞歷山大無嗣,因此人人有成為皇帝的機會,這當中包括軍隊内部的機會主義分子。隨著亞曆山大的談判進展,聚集在梅因茲一帶的官兵對只顧著如何與蠻族交涉的皇帝也日漸不滿。並非有人居中煽動,而是官兵心中自然地對亞曆山德爾皇帝產生輕視的念頭,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可以說整個萊茵河防線的官兵開始反對皇帝。對於他們來說假如更朝換代的話他們可能可以從新皇帝手中獲得更多錢。因此他們推舉教練新兵的軍官色雷斯人馬克西穆斯為皇帝。馬克西穆斯答應軍餉加倍,支付特殊獎金,以及赦免所有紀律處分。

:^(

色雷斯的馬克西米努斯

西元235年3月,官兵的情緒終於爆發了。亞歷山大當時停留在梅因茲附近的村落裡,而這天有一群士兵沖進皇帝的帳篷中行兇。據說行兇的士兵在亂刀行刺的同時,嘴裡怒喊著“這個沒斷奶的小鬼”。本次戰役中太后由利亞•馬梅亞與皇帝一同前往戰線,遇刺時正待在旁邊的帳篷內,因此也遭到殺害。不過亞曆山德爾•謝維勒與太后的遺體還是讓人運回首都,在舉辦符合皇帝、太后身分的葬禮後,入葬于哈德良靈廟。皇帝逝世時還未滿二十七歲,在位期間卻長達十三年。

而作爲新任皇帝的馬克西米努斯·色雷斯,非但是蠻族出身,更加不是元老院所培育出來或者行省的政治菁英。因此這場毫無策劃的暗殺,不但結束了自亞歷山大以來的和平局面,更加是開啓了軍人干政的内戰時期,後世稱亞歷山大的暗殺是三世紀危機的開始。
前田光世 2017-8-23 22:19:42 劉明一身蟻
Hog_Rider 2017-8-26 15:13:42 亞歷山大死得好無辜
:^(
厄介。F。不二雄 2017-8-26 15:15:24 留名

Ads

幽默感勉強唔黎 2017-9-4 01:26:55 垃圾軍隊
:^(
澤尻英龍華 2017-9-4 09:11:09
:^(
幽默感勉強唔黎 2017-9-5 04:46:44 唔係連呢個post都爛尾呀嘛
:^(
雅各賓派 2017-9-6 18:17:48
唔係連呢個post都爛尾呀嘛
:^(

開sem之後會慢d
雅各賓派 2017-9-9 12:52:58 色雷斯的馬克西米努斯

:^(


馬克西米努斯屬於個種一聼個名就知道唔係羅馬人既“野蠻人”。而且他不屬於由蠻族進入元老院既權貴,加上他和亞歷山大的暗殺離不開關係,元老院對於這位色雷斯人自然是非常忌憚而且鄙視。作爲軍人出身的馬克西米努斯,心知實力是令自己獲得尊重和建立正統性的唯一方法,於是他一反常態,不去羅馬接受元老院既委任,反而留係日耳曼前綫,並下令軍隊跨越萊恩河,以焦土方法摧毀當地聚居的日耳曼部落,甚至還進入到後世稱爲西伐利亞既地區。

“色雷斯人”打了三年勝仗。到了第三年西元238年時,馬克西米努斯皇帝把前線本部遷移到西爾謬姆。既然他以主動出擊戰略重新確立萊茵河防線與“日耳曼長城”的防衛功能,下一條戰線自然會是多瑙河中游。同一個時代的史學家荷洛迪亞這樣寫著:“如果諸神多給他幾年人生,想必萊茵河、日耳曼長城以及多瑙河等帝國北方命脈將會平穩化吧。

:^(


雖然馬克西米努斯累立戰功,但畢竟羅馬帝國不是單單可以透過戰爭來維持,長期既戰爭增加左羅馬增稅既壓力,而早前卡拉卡拉財政改革失敗既結果,也開始在馬克西米努斯任内浮現。對徵稅既不滿首先係羅馬既糧倉北非爆發,事情剛開始時,是農莊主對從迦太基前來此處收稅的皇帝財務官爆發不滿。這個財務官似乎是個死板的官吏,不顧實際收穫量直接課征暫時特別稅。而且他聲稱是受到正在北方戰線作戰的馬克西米努斯皇帝命令,沒有商量餘地。這項行為引發大型農莊主爆發不滿。其中年輕的農莊主更是情緒激動,在扭打之際不慎擊殺財務官。原本只是一場對徵稅表示不滿的示威抗議,頓時轉變成對公權力的挑戰。年輕的農莊主讓莊園裡的農民拿起武器,帶領農民前往省都迦太基。他們準備向行省總督直接抗議財務官的徵稅過度嚴苛,因為現任總督戈爾迪安向來體諒民心。

:^(

戈爾迪安在北非的官邸遺跡

當農莊主到迦太基的總督官邸會談時,話題卻往意外的方向發展。這些年輕的農莊主竟然請求總督接受推舉登基。不同於馬克西米努斯,當時擔任總督的戈爾迪安出身從共和時期流傳下來的世家,四百年來一直在元老院擁有議席;母親有圖拉真皇帝的血統,同樣出身元老院世家。戈爾迪安家在羅馬七座山丘之一柴利歐丘上的宅院,原本是由龐培所興建,以豪華聞名於整個西元二世紀。有人說,戈爾迪安別墅的回廊就象徵著帝國的財富。

:^(

Portrait of Gordian I. Marble, Roman artwork, 220–230 CE.

西元238年6月26日,就在元老院議場上,該年度的執政官朱利斯•西拉努斯當眾宣讀亞非利加行省總督戈爾迪安寄來的書信:

向來厭惡“色雷斯人”的元老院馬上抓緊了機會,當信件一宣讀完畢,議場立刻爆發了熱潮。情緒激動的議員站起身子,高聲呼喊著:“戈爾迪安•奧古斯都!願諸神守護您。您一定能穩健地統治帝國。”“我們終於得救了。戈爾迪安拯救了帝國。我們要感謝他決心救出身陷野蠻的帝國。”

執政官兼議長出聲制止議員的呐喊說:“各位議員,我們必須決定如何處置馬克西米努斯。“敵人,公敵。我們應宣告他是國家公敵。”“殺死他的人有賞。”
執政官又詢問道:“留在馬克西米努斯身邊的人應如何處置?”“同樣是公敵。殺死這些人的人也可以獲得獎賞。”

於是元老院一致通過下列的議案:“國家公敵應如同奴隸般受十字架刑。無論逃竄何處,元老院的敵人都將受到追擊,直至消滅最後一人為止。”

第二天一大早,帶著下列公告的使者便策馬往全國各地疾馳:羅馬元老院向馬克西米努斯遞出挑戰書,親手揭開了內戰的序幕。當馬克西米努斯在多瑙河附近的西爾謬姆接獲消息時暴跳如雷,抓到東西就扔、拔起佩劍亂揮,第二天,馬克西米努斯就帶領多瑙河既軍團向住羅馬既方向進軍。
雅各賓派 2017-9-9 13:08:39 但事情卻無好似元老院想象既一樣順利,戈爾迪安得到既係非洲農場主同羅馬權貴階級既支持,但軍隊就傾向反對元老院,尤其是馬克西密努斯乃係由軍團擁立,他們無法接受元老院既出爾反爾。駐守努米底亞既第三奧古斯塔軍團無法接受亞非利加行省居民與羅馬元老院共謀擁立葛爾迪亞努士稱帝,於是首先出兵向戈爾迪安駐守既迦太基進軍。

:^(

戈爾迪安的皇宮

而迦太基當地並無駐守羅馬軍團,所以戈爾迪安周圍只有臨時徵伍既鄉勇同平時維持秩序既警察部隊,戈爾迪安的兒子雖然帶頭勇敢作戰,不過還沒開打雙方的局勢就已經底定了。最後一千名迦太基衛隊遭到驅散,戈爾迪安二世陣亡。戈爾迪安皇帝收到消息之後,也投身劍上自裁。從他即位起算只統治了22天(3月22日—4月12日)。

羅馬元老院接獲消息後,為了意外發展而慌亂。這時他們又不能撤銷對馬克西密努斯發出的國家公敵通告。元老院召開會議,討論到半夜,最後擁立富有軍事才能的普皮恩努斯·馬克西穆斯和德高望重的巴爾比努斯兩人為新的皇帝。由普皮恩努斯負責統率軍隊對抗馬克西米努斯,由巴爾比努斯負責羅馬的內政。這兩人都是元老院議員,其中普皮恩努斯具有從軍經驗,另一人巴爾比努斯沒有進過軍隊,是個純粹的文臣。

:^(

Bust of Emperor Pupienus. Marble, Roman artwork, 238 CE.

:^(

Decimus Caelius Calvinus Balbinus

這兩名人選與葛爾迪亞努士沒有任何關係。只因為雖然一登基就被打倒,但當初擁立戈爾迪安的是元老院,因此元老院有必要表示最初擁立戈爾迪安的想法沒有錯。元老院把凱撒,亦即次任皇帝的封號賜給住在首都的戈爾迪安外孫,讓他與兩位新任皇帝搭配。戈爾迪安三世這時還是個十三歲的少年,不過元老院讓他提前行成年禮,介紹給和“元老院”同為羅馬兩大主權者之一的“羅馬公民”。

馬克西米努斯離開多瑙河邊南下途中,收到戈爾迪安父子的死訊。剛收到消息時本來還挺高興的,可是不久後又得知元老院另外擁立兩名新任皇帝。只怕到了這時候,他才發現元老院對自己深惡痛絕,以及只剩下武力手段足以打倒元老院。或許他到這時候才發現,過去以為憑著擊退蠻族就足以負起皇帝的職責,只要獲勝就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是一項錯誤的判斷。就算他現在才醒悟,也已經無可挽回。

馬克西米努斯深信他與士兵連續打了三年勝仗,保衛了國界平安,因此行軍途中的鄉鎮、地區一定會樂於提供食宿,因此出發時只讓士兵攜帶少量的糧食。不幸的是這項判斷卻對他造成打擊。元老院彈劾馬克西米努斯為國家公敵的通告,這時已經傳遍整個帝國的都市、鄉村,而且越接近義大利本國,通告的效力就越強。馬克西米努斯與其下的軍隊面臨了身在國內卻物資糧草匱乏的局面。

由多瑙河順著羅馬大道進入義大利之後,第一個見到的大都市是亞德里亞海附近的亞奎雷亞。當地居民拒絕開啟城門迎接馬克西米努斯皇帝,而這時候從首都派來的帕庇艾努士皇帝還沒有到達亞奎雷亞。遭到居民排拒時,馬克西米努斯已經不是過去的他了。

:^(

亞奎雷亞

他下令部隊在亞奎雷亞城門前擺開陣式,展開攻城戰鬥。亞奎雷亞平日只有數百名衛兵,進攻方面卻是老練的部隊,原本應該能迅速攻陷,事情卻沒有這樣發展。因為在居民協力合作之下,亞奎雷亞防衛能力大為增強,進攻方面的糧食又幾乎見底,再加上冬季已經逐漸逼近了。雖說沒有多瑙河沿岸寒冷,義大利東北部的冬季也挺讓人吃不消。一路僵持之下,馬克西米努斯旗下的部隊一天比一天動搖。士氣動搖得最嚴重的,是第二帕提加軍團,他們的基地位元於首都附近的亞爾巴諾。士兵們開始擔心因為自己幫助遭到元老院彈劾的馬克西米努斯,留在基地的妻小已經被押做人質。

最後,趁著月黑風高,第二帕提加軍團的士兵襲擊了皇帝的帳篷,以“色雷斯人”外號聞名的馬克西米努斯皇帝就這樣結束人生。四天后元老院的人員前來檢查“色雷斯人”的首級,之後不允許下葬,將首級投入台伯河裡,而且沒有任何議員反對。

原本正在包圍亞奎雷亞的馬克西米努斯部隊,好像要趕著消除失敗的痕跡一樣地解除了包圍。亞奎雷亞的居民也敞開城門迎接他們,提供溫暖的臥榻與伙食。當帕庇艾努士到達之後,馬克西米努斯旗下的部隊與亞奎雷亞居民共同向皇帝宣示效忠。表面上看來,內戰危機已經過去,羅馬帝國在元老院主導擁立的兩名皇帝之下恢復統一局面。可是當“色雷斯人”離開政治舞臺後,兩名新任皇帝之間卻鬧翻了。
雅各賓派 2017-9-9 13:24:56 當時七十歲的普皮恩努斯雖為元老院議員,但是憑一己之力得席位,亦即羅馬人口中的“新入門”。據說他雖出身義大利本國,但屬於“平民”階層。普皮恩努斯在首都的表現頗受民眾歡迎,據說元老院會推舉他登基,就是因為看上首都民眾對他的好感。然而,一個人到了七十高齡,要期望他因為地位改變而轉換生活方式,怎麼說都不容易。

另一名新任皇帝巴爾比努斯出身貴族世家,不過並未因天生屬於元老院階層,就樂於享受在首都的舒適生活。至六十歲登基為止,巴爾比努斯幾乎外派過每個帝國行省。巴爾比努斯在能力上與普皮恩努斯不相上下,絕非無能的貴族。

只要與巴爾比努斯見過面的人,馬上都能感受到他的出身良好。雖然不是所謂的小白臉長相,但巴爾比努斯身材修長,是個十足的美男子。穿起長袍時風度翩翩,又有絕佳的口才。

在馬克西努斯出乎意料地被殺以後,元老院內部沒有團結一致協助兩名新任皇帝,反而分裂為各擁護一方的情勢。此外,受人擁護的普皮恩努斯與巴爾比努斯也沒有能力與氣概設法解決面前的問題。軍人好快就對再次陷入内訌既元老院心生不滿,尤其是他們不少都認爲馬西米努斯雖然是外族人,但始終比元老院既議員關心羅馬帝國,於是羅馬城內禁衛軍發生暴亂,普皮恩努斯和巴爾比努斯兩人均被殺害。
雅各賓派 2017-9-9 13:25:06 面對兩位皇帝的同時喪命,元老院很快就重新團結一致,擁立戈爾迪安三世為唯一皇帝,基於事態緊急,以六百人為定額的元老院也保證將協力迅速頒佈法案。幸運的是,由於“色雷斯人”的主動作戰奏效,防線外的蠻族沒有足夠力量跨越防線入侵。

:^(

Portrait of Gordian III. Marble, between 242 and 244 CE.

令人意外的是,原本頻臨内戰既羅馬帝國卻因爲元老院的重新團結而享有六年的和平,作爲皇帝左右手既禁衛長官提梅吉丟斯功不可沒,但就正在皇帝任命提梅吉丟斯擔任禁衛軍團長官的西元241年,東方的波斯薩桑王朝創始人亞爾達西爾過世了。王位理所當然地由長子繼承,但不久之後卻由次子夏普爾一世發動宮廷政變推翻。

:^(

Antoninianus of Gordian III

:^(

Coin of Shapur I, the second shah (king) of the Sasanian Empire.

作爲波斯帝國的繼承人,夏普爾一世利用羅馬無暇兼顧的時機,出兵底格利斯河,入侵敍利亞行省。不久後便逼近位於敘利亞,與埃及亞歷山大同為羅馬帝國東方首要都市的安提阿。波斯薩桑王朝的第二代國王夏普爾一世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這也是夏普爾與他的父親亞爾達西爾最大的不同處。他事先命一個出入波斯宮廷,出身安提阿的希臘人潛入安提阿市內。在這個背叛者的煽動之下,中東最美麗的大都市不久就敞開城門投降。

不過夏普爾沒有打算長期佔據這座城市,既然不納入版圖,自然應該徹底掠奪。只不過掠奪也需要付出些時間,波斯王又打算在羅馬帝國東方防線上的軍團離開基地出動前解決事情。安提阿是東西貿易的中心地,以此地為根據的商人,無論希臘裔或猶太裔,都比其他民眾來得富有。而只要能花錢消災時,有錢人自然不會猶豫。結果在波斯軍擄掠之下,失去房舍、冒生命危險的還是一般市民。

:^(


當身在西方的提梅吉丟斯獲得消息之後,認為這是波斯對羅馬展開進攻的“肇始”,不是偶發事件。而且敘利亞行省省都安提阿竟然這樣輕易讓敵人掠奪,對於羅馬帝國東部的希臘及中東等地民眾自然會造成影響。帝國必須要能保障霸權下各地民眾身家財產安全,才稱得上是帝國。因為身家財產受保障,民眾才願意納稅。提梅吉丟斯曾在帝國各個行省擔任徵稅事務,相信他會特別熱心說服認為這只是偶發事件,不願出征的元老院。總之皇帝與元老院最後一致認為,有必要與波斯開戰。

遠征波斯的羅馬軍主力,按例由多瑙河沿岸各基地的官兵擔綱。畢竟隨時面對強敵的部隊,才是最精銳難擋的精兵。基於上述情勢,東征部隊的編組與後勤準備,便不在首都,而在多瑙河沿岸的前線基地進行。部隊一方面準備東征,一方面應付不時渡河入侵的日耳曼部族。對羅馬方面來說,這正是一石二鳥之計。正好可在東征之前,消除背後的隱憂。而提梅吉丟斯也充分發揮了組織能力,東征軍伴隨著皇帝與禁衛軍團長官,在冬季到來前就進入了安提阿。

儘管皇帝現年才十六歲,但御駕親征代表羅馬帝國重視邊界問題。安提阿雖然還殘留著波斯軍破壞與掠奪後的痕跡,不過畢竟是讓人稱為東方之珠的國際都市,而且當地居民充滿了協助羅馬軍作戰的意願。安提阿居民才剛剛見識過中央集權的波斯統治方式,對他們來說大幅容許地方自治的羅馬政體要來得好多了。居民重新體認到羅馬人以同化統治被統治雙方的政治哲學。也因此,當羅馬以安提阿為補給基地準備波斯戰役時,過程一切順利。羅馬也決定於第二年,西元143年春季展開戰役。
雅各賓派 2017-9-9 13:34:31 現在等於伊拉克北部既美素不達米亞,除左處於兩河之間既肥腴土地之外,還是羅馬和波斯之間既必爭之地。奧理略,賽維魯,甚至係這片土地上喪生既卡拉卡拉都係由美素不達米亞北部進攻波斯帝國。

:^(


西元243年的羅馬軍也是按照這項戰略行軍。當時的東征軍名義上是由戈爾迪亞三世率軍,實質上則是由提梅吉丟斯帶隊。夏普爾無疑地也知道羅馬會如何行動,波斯方面不必派遣間諜,就可以得知羅馬的行動方針,當波斯王得知羅馬軍往東行進的消息後,毫不猶豫地命部隊北上。

一如預期,雙方最後以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為戰場。五萬人以上的羅馬大軍,打一開始就飽佔優勢。主力部隊雖來自氣候地形皆與中東不同的多瑙河沿岸,但後勤補給完善,與派駐敘利亞及約旦的部隊間也合作良好。羅馬短期內便收復了艾德薩與卡雷,隨即持續向東進擊,拿下離底格裡斯河的距離較幼發拉底河短的尼西庇斯與辛迦拉。這些城鎮的居民多為希臘裔,他們自動敞開城門,因此羅馬方面無須包圍就取得了城鎮主權。兩軍之間也未曾發生佈陣平原上的大型會戰,只見波斯軍一遇到羅馬軍就遭驅散。波斯勢力在短期之內,就被逐出當時羅馬人單純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伊拉克北部。

戰役的第二階段,自然是要進擊底格裡斯與幼發拉底最接近處的波斯首都格帖絲皇。此時官兵士氣高昂,每個人都認定羅馬軍所向無敵,在西元243年內便能結束波斯戰役。實際上,羅馬軍也的確開始如同雪崩一般由美索不達米亞南下,然而不幸的事情就在這時發生了:領軍既提梅吉丟斯過勞而死。

:^(

Cameo of Shapur I

隨著提梅吉丟斯過世,西元243年由他個人能力發揮至極編組而成的羅馬軍也頓時冰消瓦解。羅馬軍已經無力襲擊波斯首都,逼使夏普爾向東流竄。最大的傷痛,在於補給體系失去功能。羅馬軍陷入了在幼發拉底河岸邊進退不得的局面。雖說將提梅吉丟斯的次席官員菲力普升格補位元,情況依舊沒有好轉,羅馬軍只能停在原地消耗糧餉。

身在敵境時遇到這種情況,不僅困擾而且有覆滅的危險。士兵知道局勢不妙之後開始騷亂,這本是戈爾迪亞三世皇帝表現個人解困能力的時候,偏偏十九歲的皇帝還帶著剛登基時的幼年風氣。他聚集官兵,向官兵明示目前羅馬軍面臨的困苦。士兵聽完皇帝正直地訴苦後更是失望至極,甚至有人表示該找禁衛軍團長官阿拉伯人菲力普協助打破困境。然而菲力普長官卻以未曾獲得授權為由,冷眼旁觀皇帝的立場一天天惡化。

:^(

Bust of Roman emperor Philip the Arab

按常理來看,士兵心中會開始不平不滿的時候,往往不在戰鬥期,而在休戰期間。而比起全面的匱乏狀態,相對的匱乏還要來得容易引起不滿。羅馬軍在幼發拉底河邊過冬時,並未挨餓受苦。只不過當士兵心中揣測隔壁的帳篷獲得的食物較豐富時,需要最高負責人毅然的態度來打消這種念頭,然而十九歲的皇帝缺乏這種氣魄。而不滿的情緒沒有在冬營期間爆發,是在冬營期間將結束,快要進入戰鬥期間的時候爆發的。

西元244年2月將結束時,有九名士兵闖入葛爾迪亞努士三世的帳篷。據說這九名士兵已受到禁衛軍團長官阿拉伯人菲力普收買,禁衛軍團長官菲力普隨即向羅馬元老院報告說皇帝因病逝世。當然,他也召集官兵,強調戰役期間內,身兼最高司令官的皇帝席位不能空缺,要求官兵推舉自己即位。

推舉的形式,是由官兵附和,亦即有數名人員提議,其餘人員齊聲贊同的方式。這是一種直接民主制度,然而直接民主制度的缺點,在於容易受煽動者操控。軍官會同意推舉菲力普登基,應該是因為想避免在戰役期間遇上最高司令官空缺的窘狀。畢竟菲力普是唯一一個在這個時期稱帝的人。話說回來,菲力普至今為止沒有特別突出的功績。羅馬元老院只好追認既成事實。由於元老院沒有預想到年輕的葛爾迪亞努士三世會這樣早過世,在突發狀況下,只好承認菲力普登基。並且接受菲力普要求,決議將已故的皇帝神格化。

:^(

錢幣上的阿拉伯的菲利普
雅各賓派 2017-9-9 14:16:44 “阿拉伯人”菲力普登基後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派遣使者向波斯王夏普爾求和。這並非菲力普皇帝熱愛和平,只是他不想與“色雷斯人”馬克西米努斯一樣,認為只要連戰皆捷就不須回到首都,犯下讓元老院另外擁立皇帝的錯誤。波斯薩桑王朝的第二任國王夏普爾一世,在軍事方面也許不如其生父,但在其他方面卻要高明許多。尤其見機行事賺取優勢的才能,更是出類拔萃。當西元三世紀,羅馬的領袖階層漸漸失去這方面才能時,東方竟然出現夏普爾這類的人物,只能說是羅馬帝國的不幸。

元244年時,波斯方面明顯地占劣勢。說誇張點的話,夏普爾的命運根本是風中殘燭。打倒兄長篡位至今才第三年,雖說有掠奪安提阿的戰績,但隨後一直遭到羅馬軍壓制。這個局勢會讓波斯宮廷裡的反對派勢力抬頭,說不定在羅馬軍攻入首都把他趕出東方前,反對派會先派人進行刺殺。向夏普爾伸出援手的,卻是“阿拉伯人”菲力普。波斯人向來自認是東方最具文明的民族,也很清楚該如何應付這種情況下的阿拉伯人。

夏普爾答應接受菲力普皇帝的求和,不過強調在和約中必須明文規定,羅馬人全面放棄其稱為“美索不達米亞行省”的美索不達米亞北部。而且要求不僅如此,還包括羅馬皇帝默許波斯將亞美尼亞王國納入波斯勢力範圍內。這個和約為日後的羅馬帝國與波斯薩桑王朝埋下了導火線。然而菲力普一心只想趕緊回到首都羅馬順利登基,竟接納了夏普爾的一切要求,羅馬與波斯間的和談就此成立。

:^(

貝都因騎兵

菲力普皇帝進入首都以後,外界對他的評價比他預期中要好。因為這名阿拉伯裔的羅馬皇帝對元老院畢恭畢敬。元老院議員其實挺瞧不起新任皇帝,認為他出身貝都因人。在過去,地中海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敘利亞沙漠,本是乘著阿拉伯馬的貝都因人的天下。後來羅馬帝國執著於在沙漠地區樹立“羅馬和平”,因此將這股沙漠盜匪吸收為輔助兵部隊。位於敘利亞沙漠中央的帕耳美拉能在羅馬時代達到繁榮巔峰期,也是因為帝國在沙漠中確立了“羅馬和平”。而貝都因人讓羅馬軍吸收之後,兩百年來已經從流民轉變成定居民族。

菲力普皇帝待在首都的兩年內,既沒有受元老院彈劾,也沒有遭到一般民眾敵視。其主要原因,一則東方的波斯沒有動靜,北方的日耳曼人也偃旗息鼓。二來如同上述,皇帝對元老院畢恭畢敬。第三點則因為菲力普在政策方面實際上什麼都沒做。

由皇帝提案,請元老院立法的政策,絕大多數是順著元老院的意願擬定:
一、未經皇帝的助理機構“內閣”同意,即使皇帝本人也不得提出法案。
二、遭逐出首都的人得以全數回歸首都,皇帝保證不會放逐元老院議員的法案。
三、廢除亞曆山大時代將控訴權由皇帝及元老院轉移至行省總督的法案。
四、立法規定地方議會的議員子弟中,至少一人有義務繼承父親議員職位。

第四項法案主要是針對羅馬官僚機構日益龐大,地方自治權利日益削弱既情況,以前羅馬有產者為左爭取公職經常積極參與地方議會的選舉,但羅馬帝國建立後,地方權力日益向羅馬既中央集權體制轉移,地方議會變成純粹執行羅馬國家意志既工具,變成吃力不討好既工作,無人再願意擔任地方公職的情況下,只有透過立法將公職世襲。

248年,菲利普舉辦了羅馬建城1000周年的慶典。西元248年4月21日起,羅馬舉辦了三天的千年國慶祭典,帶頭的是以羅馬式托加長袍衣角遮頭的“阿拉伯人”。然而列席的元老院議員與公民對此沒有半點抱怨,想來這是帝國應當有的社會風貌。

:^(

羅馬建國千年紀念幣

西元三世紀慶祝建國千年時,包括共和時期的經營成果在內,帝國首都已經有四百年的歷史。不只是帝國東方的敘利亞,首都羅馬與帝國西方的其他都市也有所不同。同樣位於西方,羅馬時代的倫敦、里昂、科隆、維也納、布達佩斯一樣與羅馬沒得比較。就算將範圍限於出自不列顛行省的文物,大英博物館展示的古羅馬文物,在質與量兩方面還是不能與羅馬的任何一家美術館相比。只因前者是帝國行省的都市,羅馬則是帝國首都。菲力普皇帝在登基前從未到過首都,因此對於“世界首都”的壯麗更是加倍感動。

然而,從慶祝建國千年的這一年起,羅馬人有整整半個世紀要忙於應付如同波濤般南下的日耳曼人。這也是歷史上常見的,讓人覺得諷刺的巧合。

Ads

雅各賓派 2017-9-9 14:17:13 西元248年,羅馬舉辦莊嚴、豪華的千年國慶祭典之後不到半年,在多瑙河下游與羅馬對峙的日爾曼部族裡邊,勢力較為龐大的哥德族,就對莫埃西亞行省總督抗議年貢遲遲未繳。其實抗議也只是個形式罷了,消息還沒傳到總督耳裡,哥德族已經大舉渡河。

:^(

哥德族

羅馬方面當然也設法抵抗,問題是來襲的敵人以掠奪為目的,沒有帶著妨礙作戰的老弱婦孺。而且這些人計畫以俘虜來拉車運輸戰利品,出擊的部隊純由騎兵組成。此外,他們還避開勢必強烈反擊的軍團基地,專挑平民的居住區下手。羅馬軍能做的,只有等在對方拉著俘虜與戰利品的歸途中,重新擊退敵人,搶回戰利品與俘虜。可是當民眾回到家園時,看到的是遭燒殺擄掠的房舍田地,當然會感到絕望。

守護帝國多瑙河前線的官兵以及附近居民的共同期待,就是身在首都的菲力普皇帝率軍前來,指揮一場大規模報復攻擊。可是菲力普沒有這樣做,他只有把當時擔任首都長官的德西烏斯派到多瑙河前線。這舉措不僅讓悔恨無力阻止哥德族入侵的多瑙河官兵感到失望,更讓官兵大感憤慨。

官兵對菲力普的不滿,可以歸納成下列三點:
第一,他們遠征東方,辛苦收復了美索不達米亞,菲力普卻因急於與波斯議和輕易放手。
第二,菲力普成天在首都看元老院臉色推出政策。身在前線的官兵,向來厭惡在安全舒適的首都享受高位的元老院議員。
第三,皇帝身兼羅馬軍最高司令官,然而菲力普登基後從未出征過。如今有了需求,卻怠忽職守,打算派個代理了事。

:^(


官兵對獲派來此的德西烏斯並無不滿,只是他們感慨菲力普畢竟只是個“阿拉伯人”,不適合擔任羅馬帝國的皇帝。愛德華·吉朋在《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第十章寫到,事前德西烏斯一直拒絕皇帝菲利普指派他前往平亂的命令,似乎他早已預知當有能力的將領出現在有野心的軍隊面前將會發生什麼事。果然亂平之後,德斯烏斯統率的軍隊發生吪變,他們擁戴德斯烏斯為新的皇帝,起兵反對皇帝菲利普。

菲力普皇帝得知後馬上聚集了禁衛軍團與米塞諾軍港的水兵、船員,組成了德西烏斯討伐軍朝北行進。雖說菲力普對元老院畢恭畢敬,這些議員卻是擅長見風轉舵的人。當皇帝率軍北上時,議員紛紛稱病躲在郊區的別墅,沒有人來送行。

249年,德斯烏斯的軍隊進入義大利,在維羅納與阿拉伯人菲利普戰鬥,阿拉伯人菲利普在遭到麾下的官兵拋棄後,決心寧可自裁也不受俘。元老院知道內戰結果後,議決處置前任皇帝菲力普“記錄抹煞刑”(Damnatio Memoriae)。對於古代民族中最重視名譽的羅馬人來說,這項刑罰將受刑人的姓名與所有業績由官方記錄中完全刪除,是最為嚴酷的刑罰。阿拉伯出身的菲力普皇帝在這方面與尼祿皇帝可說是同病相憐。

:^(

Antoninianus of Trajan Decius

於是德西烏斯得到元老院的承認,正式成為羅馬皇帝。而正當羅馬再次因爲繼承權問題而爆發内戰之際,哥德族已經有如洪水一樣湧入羅馬崩潰既防綫,對後世研究羅馬歷史既學者來講,這次哥德民族既入侵,由於擁有歷史上從未遇見的規模,而被視爲民族大遷移既開始。
長期正數 2017-9-9 19:47:12
:^(
幽默感勉強唔黎 2017-9-11 19:06:10 雅各賓巴真係清泉
:^(
Xavi🐯 2017-9-14 10:15:36
雅各賓巴真係清泉
:^(

:^(
:^(
:^(
can't agree any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