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KG 【宋詞趣談】小二,黎一碗東坡肉!!!(多圖餓撚勿入)
張繼聰相繼失聰 2017-6-23 19:36:50 樓主會唔會介紹多D東坡最精彩既詩?雖然最出名係詞
:^(

Ads

張繼聰相繼失聰 2017-6-23 19:39:24 原來「好風如水」係出自東坡
:^(
:^(
:^(
:^(
:^(
:^(
張繼聰相繼失聰 2017-6-23 20:12:28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又令我諗起白先勇
:^(
:^(
張繼聰相繼失聰 2017-6-23 20:25:08 首夢醒時份係好好聽
:^(
張繼聰相繼失聰 2017-6-23 20:29:30
:^(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紞如:擊鼓聲
夢雲:夢見女子之意

上半片以倒敘手法,描述詞人一連串嘅客觀經驗
由夢醒至尋覓,尋覓中又見美景,卻有寂寞之情
明月如霜之句,可見全詞寫作嘅規律
:^(

明月對好風
霜對水
首兩句對偶,尾句凝聚出焦點
清景無限,全在明月清風

深夜寂靜,三更鼓聲
以至一葉搖曳,都能令人從夢中驚醒
夢醒爾後,猶有昏沈,走出小園
只見夜色茫茫,欲尋回夢中女子不得,再三徘徊
深夜無人,東坡眼見明月灑於池塘
:^(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清風掠過林木,正是美景當前
美景當前,心中卻有寂寞之意
魚跳露瀉,至少有東坡見證
但又有邊個見證東坡此時此刻嘅孤單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FKNalvnpo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下半片重於抒情,夢醒尋覓不得嘅情感
東坡自悲身世,仕途幾經波折
詩人多遊宦,四處飄盪
無方法返去家鄉,唯有係做天涯倦客啦
:^(

歸路何在?山中之路曲折難行
望斷即不見其終止之處
心眼,佛家之語
此處應指內心嘅渴求
僅能想像而不能達成嘅希冀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這種情思,更進而成為東坡對歷史嘅悲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東坡有相似嘅感慨,以一設問,自問自答
說出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嘅浩歎
張建封為關盼盼所建之樓,如今卻人去樓空
:^(

只有後人憑古蹟見證滄桑
只有燕子仍舊飛至橫樑佇立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異時,意指不同時代
東坡嘅夢即人生,人生即夢
東坡係後世先見到燕子樓嘅虛妄
呢一個時代,東坡又為百姓所建造黃樓
百年身死,後人唔係都有相同嘅感慨咩?

東坡由歷史嘅縱深,對照哲理嘅高度
從古至今,的確都係好似莊周夢蝶咁樣
個人以至歷史,歷史又回到個人
:^(

東坡只得浩歎一聲:
再美好嘅人事,最後
最後都係他人從景物見證自己嘅事跡
我地都係活係夢一般嘅人生
但又無法脫離人生嘅夢呀!
:^(

呢首好哲學喎
張繼聰相繼失聰 2017-6-23 20:40:25
1.田園
陶淵明創田園詩
東坡創田園詞
雖然東坡係跟隨陶淵明嘅風格開拓
但都從生活上努力實踐耕種嘅辛苦
我諗東坡應該唔算係旁觀者
特別對比好多詩人詞人特登寫田園題材嘅造作
不過當然無陶淵明咁幸運
可以係田園呢個理想地安然生活

主要係蘇軾係父母官,陶淵明係純粹一個比較有錢嘅農民
蘇軾嘅耕作,比較難去到陶淵明果個程度
應該咁講,蘇軾嘅耕唔會去到力耕
佢咁講「人馬正卿哀其令食,於郡請故營地,使躬耕其中。」
畢竟佢係父母官,其實同陶淵明會有一定分別
五首沅溪沙,同陶淵明嘅詩相比會比較易睇出當中嘅分別
其實辛棄疾同蘇軾都差唔多(提到田園比較輕鬆,自在,出世,有意思嘅係,陶淵明嘅田園反而比人感覺係入世積極),我諗宋詞多數都係咁。除咗少數好似王炎嘅: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陶淵明呢…所謂世與我而相違,雖則佢歸園田居都尚算有米
可以同人對酒當歌,不過對田園嘅認知
始終同蘇軾好唔同
陶淵明寫〈乞食〉(雖則有學者認為係早年寫),蘇軾咁樣評價:
「淵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謝主人。哀哉!哀哉!此大類丐者口頰也。非獨余哀之,舉世莫不哀之也。饑寒常在身前,聲名常在身後。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窮也。」
猶有甚焉


陶淵明、東坡都係大文學家
但始終唔係大思想家,對於生死大事睇唔穿
東坡的確更加明顯,尤其係佢求仙煉丹
不過大體黎講,佢主要嘅生死觀同陶淵明都好接近
大抵求仙之事都係一個希望,自己都唔太肯定
走向都係人生人世,盡情開心
但面對死亡、變化、親友離別,都係成日好傷心
而呢種感情反而成就文學嘅傑作

我自己覺得陶淵明飲酒唔係逃避,係樂在其中
所謂「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巴打分享嘅挽歌詩,大概有三首
其中一首臨尾幾句係咁:
「親戚或餘悲,佗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一方面會覺得生離死別好傷心
另一方面,覺得呢樣嘢又莫非自然
莊子養生主記老子死後以及大宗師寫孟孫才老母死後嘅態度
其實就係安於死亡
另一首講自己死咗之後,我諗比較少人會咁寫
枯槁蒼涼,風格獨特
真係好少人會咁寫
不過莊子有咁寫過,但唔係講自己
當然呢方面係我自己個人解讀,一定混雜咗好多自己嘅情感落去

東坡相對其他人的確幾好彩
大起大落,都叫有起過
係當時文學嘅地位已經好高
我地都知,好多文學家生前都唔受到好高嘅重視
東坡對空幻自有一番體會
好似上篇講「夢」
之後三篇結局篇,都會有所連繫
東坡去到黃州之後,對名利已經睇得好淡
因為知道呢種事隨時都會無左

佢心目中名利所指就係建功立業,為國效勞
人們眼中嘅名利,就係文名、得利
佢得唔到心中嘅名利
無哂,要寄託
自然係享受江上嘅明月,同山間嘅清風
所以有時候呢種感情會出返嚟,有時候會隱入去
可以睇佢首〈八聲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
西州路,不應回首,爲我沾衣。

印象中係黃州之後作,查返就係1091年作
喺呢一刻,名利(話名利不如話志向,自己表達得差)對佢嚟講仍然有份量
但又會有悲有哀
死去後,亦不應為我落淚
而後先歸於平淡

不過平淡中總帶有一兩點希望
唔似李後主嗰種心死

:^(
戈登探長 2017-6-23 20:54:58

赤壁三部曲(一):不可久留之孤高境界
一讀東坡後赤壁賦


作家常有詩文同胎的現象:蘇軾的〈念奴嬌〉與〈赤壁賦〉便是一例。……作家對於自己關心的題材,橫看成嶺,側看成峰,而再三模寫以窮盡其狀,一方面固然是求材盡其用,一方面對自己的彈性與耐力,以及層出不窮的創意,也是很苛的考驗。
——余光中

:^(



正文第三十五章

同一題材,點解要寫幾次呢?
:^(

呢個係形式同內容之間嘅問題
假如內容係水,形式係杯
咁樣唔同種類嘅杯,就能呈現水嘅唔同形狀
文體、語言係有佢嘅局限
:^(

好似詩詞咁,擅長用意象表達情感
而散文呢,比較可以呈現思辨嘅結晶
小說戲劇,可以鋪排細膩動人嘅故事

作為大文學家,東坡又擅寫咁多文體
自然深知一個豐饒嘅題材,唔係用單一嘅文體
唔係寫一次,就能夠充分表達題材嘅複雜
:^(

赤壁懷古,三國英雄齊聚嘅赤壁之戰
不論東坡嘅時代,抑或2017年嘅當下,都係好精彩嘅故事
千百年來咁多人用呢個題材創作,不妨視作人類嘅同題書寫
而東坡寫下一首詞,兩篇散文賦
永遠都係三國赤壁文學入面最耀眼嘅作品
:^(


:^(

係時間而論,東坡係寫念奴嬌(赤壁懷古)先
再寫赤壁賦,最後先係後赤壁賦嘅
亦都係話,東坡寫完詞作,覺得仲有嘢要講
:^(

之後再寫其他兩賦,係詞嘅補充,亦都係獨立作品嘅連結
劉少雄:
相較於詞,賦體重鋪陳,發議論,是較理性的文體;而且須具問答的形式,更方便相對論題的開展。東坡另外的赤壁文學,捨詞而取賦體,可見他不想深陷於情緒中,想以更明白理性的態度、更長的篇幅來探索這難解的人生課題。以理導情,融情入景,以臻自然,應是他設定的方針。

我地當然可以由時間順序去睇赤壁三部曲
但亦不妨以詞為中心,倒轉時序黎睇
由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嘅思考內容,切入東坡詞作嘅情感抒發
詩詞往往係提煉濃縮嘅精華,需要更多輔助方能深入
:^(


:^(

東坡 後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呢到首先講東坡同兩位朋友準備返去臨皋休息
經過黃泥路,眼前只見霜露依附係無哂樹葉嘅木幹
但呢種深秋初冬景況,無阻佢地嘅歡樂
似乎有幾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嘅意味

東坡於是係到講:
有客人果陣又無酒,有酒果陣又無菜餚
難得月明風清,天氣咁好我地做咩好!
:^(

客人就答佢:
我今日捉左條魚,應該幾好食
不過唔知呢個時候邊到有酒呢?
:^(

返到去佢地就同東坡老婆講
好彩東坡老婆平時都知佢地鍾意飲酒
特登留返一斗酒比佢地飲咋
:^(
戈登探長 2017-6-23 20:55:10
:^(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馮夷:水神名,即河伯
凜乎:凜,淒清。乎,歎詞

呢邊寫景當然寫得好精妙啦
:^(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江流、斷岸、山、月、水、石
無一不是對比,兩句都係對偶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離上次黎赤壁都唔係好耐,但景色已經變到認唔到啦

好有趣嘅係,東坡係到強調:
「予乃攝衣而上」、「蓋二客不能從焉」
第一段用咁多筆墨寫兩位客人同遊之樂
但去到第二段,已經連影都無啦
:^(

點解會咁樣?
「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
踏上險峻嘅山岩,撥開紛亂嘅野草
如虎豹可怕嘅怪石,如虯龍嘅樹枝
攀上猛禽雀巢嘅懸崖,下望水神嘅深宮
呢一切,其實都隱喻緊東坡嘅人生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有朋友相伴,去到孤獨前行
東坡於黃州嘅人生經驗,唔係正正係咁咩?
:^(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古人於情感翻覆之際,往往無法自制咁長嘯
東坡係呢種日子,寫下無數詞作
:^(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不可久留,正是: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人生一切高遠之精神境界,都係孤芳自賞
正因如此,只得東坡先見到赤壁嘅壯美
:^(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返到船上,劃至江心,任憑漂流停泊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正如呢首詞一樣,東坡都係必須回到人群之中
:^(


:^(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翩仙:飄然若仙

第三段有神仙幻想之語
東坡係自己船上,周圍都好靜無人
呢個時候竟然有孤鶴飛至,佢嘅翅膀有車轆咁大
:^(

黑色嘅尾巴如同黑裙子,上身嘅白羽如同潔白嘅上衣
長叫一聲,掠過船去到西邊遠處

東坡同客人告別,返屋企訓
夢見道士,著住羽毛織嘅衫黎到東坡屋企
呢位道士問東坡:
頭先玩得爽唔爽呀?
:^(

東坡緊係問佢:
喂阿哥你邊個黎?
:^(

道士就無出聲答東坡

「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
呵呵,我估到你係邊個啦!
你就係頭先飛鳴而過嘅孤鶴,係咪?
:^(

道士一笑,東坡由夢中驚醒

孤鶴,只係得東坡經驗孤高之時見到
道士,仙家之語,一直都係東坡出世嘅想像
呢一種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嘅渴望
正係暗示東坡若果唔係「凜乎其不可留也」
唔係驚高處不勝寒嘅話
或者佢真係可以成為孤鶴,雲遊四海
:^(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驚醒開門,空無一人
或者我地心目中都有一個閑雲野鶴嘅夢
遠離一切無謂、煩瑣嘅世俗規則
:^(

但係正東坡一樣,夢係超乎現實
而夢境係非理性、不可控制嘅內心渴望
有時甚至如鬼魂纏身,伏於暗處
防不勝防,撲出黎令人驚醒
:^(
戈登探長 2017-6-23 20:56:10
:^(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馮夷:水神名,即河伯
凜乎:凜,淒清。乎,歎詞

呢邊寫景當然寫得好精妙啦
:^(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江流、斷岸、山、月、水、石
無一不是對比,兩句都係對偶
「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離上次黎赤壁都唔係好耐,但景色已經變到認唔到啦

好有趣嘅係,東坡係到強調:
「予乃攝衣而上」、「蓋二客不能從焉」
第一段用咁多筆墨寫兩位客人同遊之樂
但去到第二段,已經連影都無啦
:^(

點解會咁樣?
「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
踏上險峻嘅山岩,撥開紛亂嘅野草
如虎豹可怕嘅怪石,如虯龍嘅樹枝
攀上猛禽雀巢嘅懸崖,下望水神嘅深宮
呢一切,其實都隱喻緊東坡嘅人生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有朋友相伴,去到孤獨前行
東坡於黃州嘅人生經驗,唔係正正係咁咩?
:^(

「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古人於情感翻覆之際,往往無法自制咁長嘯
東坡係呢種日子,寫下無數詞作
:^(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不可久留,正是: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人生一切高遠之精神境界,都係孤芳自賞
正因如此,只得東坡先見到赤壁嘅壯美
:^(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返到船上,劃至江心,任憑漂流停泊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正如呢首詞一樣,東坡都係必須回到人群之中
:^(


:^(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仙,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翩仙:飄然若仙

第三段有神仙幻想之語
東坡係自己船上,周圍都好靜無人
呢個時候竟然有孤鶴飛至,佢嘅翅膀有車轆咁大
:^(

黑色嘅尾巴如同黑裙子,上身嘅白羽如同潔白嘅上衣
長叫一聲,掠過船去到西邊遠處

東坡同客人告別,返屋企訓
夢見道士,著住羽毛織嘅衫黎到東坡屋企
呢位道士問東坡:
頭先玩得爽唔爽呀?
:^(

東坡緊係問佢:
喂阿哥你邊個黎?
:^(

道士就無出聲答東坡

「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
呵呵,我估到你係邊個啦!
你就係頭先飛鳴而過嘅孤鶴,係咪?
:^(

道士一笑,東坡由夢中驚醒

孤鶴,只係得東坡經驗孤高之時見到
道士,仙家之語,一直都係東坡出世嘅想像
呢一種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嘅渴望
正係暗示東坡若果唔係「凜乎其不可留也」
唔係驚高處不勝寒嘅話
或者佢真係可以成為孤鶴,雲遊四海
:^(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驚醒開門,空無一人
或者我地心目中都有一個閑雲野鶴嘅夢
遠離一切無謂、煩瑣嘅世俗規則
:^(

但係正東坡一樣,夢係超乎現實
而夢境係非理性、不可控制嘅內心渴望
有時甚至如鬼魂纏身,伏於暗處
防不勝防,撲出黎令人驚醒
:^(
戈登探長 2017-6-23 21:07:07
樓主會唔會介紹多D東坡最精彩既詩?雖然最出名係詞
:^(

可能未來再出番外篇
我已經太偏心,寫東坡多好多篇
:^(
戈登探長 2017-6-23 23:13:25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十個正
:^(

前赤壁賦寫景仲正
明日出
:^(
戈登探長 2017-6-23 23:17:09
原來「好風如水」係出自東坡
:^(
:^(
:^(
:^(
:^(
:^(

:^(
東坡出品,必屬佳品
戈登探長 2017-6-23 23:38:21
:^(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紞如:擊鼓聲
夢雲:夢見女子之意

上半片以倒敘手法,描述詞人一連串嘅客觀經驗
由夢醒至尋覓,尋覓中又見美景,卻有寂寞之情
明月如霜之句,可見全詞寫作嘅規律
:^(

明月對好風
霜對水
首兩句對偶,尾句凝聚出焦點
清景無限,全在明月清風

深夜寂靜,三更鼓聲
以至一葉搖曳,都能令人從夢中驚醒
夢醒爾後,猶有昏沈,走出小園
只見夜色茫茫,欲尋回夢中女子不得,再三徘徊
深夜無人,東坡眼見明月灑於池塘
:^(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清風掠過林木,正是美景當前
美景當前,心中卻有寂寞之意
魚跳露瀉,至少有東坡見證
但又有邊個見證東坡此時此刻嘅孤單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FKNalvnpo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下半片重於抒情,夢醒尋覓不得嘅情感
東坡自悲身世,仕途幾經波折
詩人多遊宦,四處飄盪
無方法返去家鄉,唯有係做天涯倦客啦
:^(

歸路何在?山中之路曲折難行
望斷即不見其終止之處
心眼,佛家之語
此處應指內心嘅渴求
僅能想像而不能達成嘅希冀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這種情思,更進而成為東坡對歷史嘅悲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東坡有相似嘅感慨,以一設問,自問自答
說出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嘅浩歎
張建封為關盼盼所建之樓,如今卻人去樓空
:^(

只有後人憑古蹟見證滄桑
只有燕子仍舊飛至橫樑佇立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異時,意指不同時代
東坡嘅夢即人生,人生即夢
東坡係後世先見到燕子樓嘅虛妄
呢一個時代,東坡又為百姓所建造黃樓
百年身死,後人唔係都有相同嘅感慨咩?

東坡由歷史嘅縱深,對照哲理嘅高度
從古至今,的確都係好似莊周夢蝶咁樣
個人以至歷史,歷史又回到個人
:^(

東坡只得浩歎一聲:
再美好嘅人事,最後
最後都係他人從景物見證自己嘅事跡
我地都係活係夢一般嘅人生
但又無法脫離人生嘅夢呀!
:^(

呢首好哲學喎

哲理詩哲理詞
寫得好特別吸引
尤其呢種作品數量唔多
月影成三人 2017-6-24 01:42:06 後赤壁賦好精彩
不過睇得出東坡內心都好多掙扎
最後嘅夢醒都幾悲情
:^(
津軽 2017-6-24 11:55:47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戈登探長 2017-6-24 12:57:12
後赤壁賦好精彩
不過睇得出東坡內心都好多掙扎
最後嘅夢醒都幾悲情
:^(

係精彩,好有趣嘅係
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都係比較超然
但去到最後嘅後赤壁賦又見其掙扎
都好反映東坡呢個文學家
充滿彈性嘅動態心路歷程
:^(
戈登探長 2017-6-24 13:12:18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

Ads

津軽 2017-6-24 14:05:34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

之前都有睇過兩篇赤壁賦
當時覺得相比之下後赤壁賦平平無奇
但順住探長介紹佢既生平
如今再讀才忽覺其精闢之處
又諗起佢曾經寫過「平淡,絢爛之極也。」
戈登探長 2017-6-24 15:35:39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

之前都有睇過兩篇赤壁賦
當時覺得相比之下後赤壁賦平平無奇
但順住探長介紹佢既生平
如今再讀才忽覺其精闢之處
又諗起佢曾經寫過「平淡,絢爛之極也。」

我當初睇完前赤壁賦
再睇後赤壁賦,都覺得一般
尤其不解仙人之語,怪力亂神
前赤壁賦講得咁超然,但後赤壁賦咁壓抑
睇完會失望,點解又跌返一個層次

但東坡嘢睇多左
自己都大,明白到文學家都係人
要真正理解東坡
就唔可以用文學史片面定型佢
東坡邊有可能每次都咁超脫
東坡同我地一樣,都有好多雜亂嘅情緒
後赤壁賦,相對黎講係好真實
難怪袁枚會話後赤壁賦精彩過前赤壁賦
月影成三人 2017-6-24 17:11:03 睇完你地傾
更加期待巴打今日講前赤壁賦
:^(
月影成三人 2017-6-24 17:19:44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

之前都有睇過兩篇赤壁賦
當時覺得相比之下後赤壁賦平平無奇
但順住探長介紹佢既生平
如今再讀才忽覺其精闢之處
又諗起佢曾經寫過「平淡,絢爛之極也。」

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 彩色絢爛, 漸老漸熟, 乃造平淡; 其實不是平淡, 絢爛之極也。

哇,即刻查返成句
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