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紞如:擊鼓聲
夢雲:夢見女子之意
上半片以倒敘手法,描述詞人一連串嘅客觀經驗
由夢醒至尋覓,尋覓中又見美景,卻有寂寞之情
明月如霜之句,可見全詞寫作嘅規律 :^(
明月對好風
霜對水
首兩句對偶,尾句凝聚出焦點
清景無限,全在明月清風
深夜寂靜,三更鼓聲
以至一葉搖曳,都能令人從夢中驚醒
夢醒爾後,猶有昏沈,走出小園
只見夜色茫茫,欲尋回夢中女子不得,再三徘徊
深夜無人,東坡眼見明月灑於池塘 :^(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清風掠過林木,正是美景當前
美景當前,心中卻有寂寞之意
魚跳露瀉,至少有東坡見證
但又有邊個見證東坡此時此刻嘅孤單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FKNalvnpo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下半片重於抒情,夢醒尋覓不得嘅情感
東坡自悲身世,仕途幾經波折
詩人多遊宦,四處飄盪
無方法返去家鄉,唯有係做天涯倦客啦 :^(
歸路何在?山中之路曲折難行
望斷即不見其終止之處
心眼,佛家之語
此處應指內心嘅渴求
僅能想像而不能達成嘅希冀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這種情思,更進而成為東坡對歷史嘅悲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東坡有相似嘅感慨,以一設問,自問自答
說出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嘅浩歎
張建封為關盼盼所建之樓,如今卻人去樓空 :^(
只有後人憑古蹟見證滄桑
只有燕子仍舊飛至橫樑佇立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異時,意指不同時代
東坡嘅夢即人生,人生即夢
東坡係後世先見到燕子樓嘅虛妄
呢一個時代,東坡又為百姓所建造黃樓
百年身死,後人唔係都有相同嘅感慨咩?
東坡由歷史嘅縱深,對照哲理嘅高度
從古至今,的確都係好似莊周夢蝶咁樣
個人以至歷史,歷史又回到個人 :^(
東坡只得浩歎一聲:
再美好嘅人事,最後
最後都係他人從景物見證自己嘅事跡
我地都係活係夢一般嘅人生
但又無法脫離人生嘅夢呀! :^(
1.田園
陶淵明創田園詩
東坡創田園詞
雖然東坡係跟隨陶淵明嘅風格開拓
但都從生活上努力實踐耕種嘅辛苦
我諗東坡應該唔算係旁觀者
特別對比好多詩人詞人特登寫田園題材嘅造作
不過當然無陶淵明咁幸運
可以係田園呢個理想地安然生活
主要係蘇軾係父母官,陶淵明係純粹一個比較有錢嘅農民
蘇軾嘅耕作,比較難去到陶淵明果個程度
應該咁講,蘇軾嘅耕唔會去到力耕
佢咁講「人馬正卿哀其令食,於郡請故營地,使躬耕其中。」
畢竟佢係父母官,其實同陶淵明會有一定分別
五首沅溪沙,同陶淵明嘅詩相比會比較易睇出當中嘅分別
其實辛棄疾同蘇軾都差唔多(提到田園比較輕鬆,自在,出世,有意思嘅係,陶淵明嘅田園反而比人感覺係入世積極),我諗宋詞多數都係咁。除咗少數好似王炎嘅: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陶淵明呢…所謂世與我而相違,雖則佢歸園田居都尚算有米
可以同人對酒當歌,不過對田園嘅認知
始終同蘇軾好唔同
陶淵明寫〈乞食〉(雖則有學者認為係早年寫),蘇軾咁樣評價:
「淵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謝主人。哀哉!哀哉!此大類丐者口頰也。非獨余哀之,舉世莫不哀之也。饑寒常在身前,聲名常在身後。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窮也。」
猶有甚焉
陶淵明、東坡都係大文學家
但始終唔係大思想家,對於生死大事睇唔穿
東坡的確更加明顯,尤其係佢求仙煉丹
不過大體黎講,佢主要嘅生死觀同陶淵明都好接近
大抵求仙之事都係一個希望,自己都唔太肯定
走向都係人生人世,盡情開心
但面對死亡、變化、親友離別,都係成日好傷心
而呢種感情反而成就文學嘅傑作
我自己覺得陶淵明飲酒唔係逃避,係樂在其中
所謂「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巴打分享嘅挽歌詩,大概有三首
其中一首臨尾幾句係咁:
「親戚或餘悲,佗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一方面會覺得生離死別好傷心
另一方面,覺得呢樣嘢又莫非自然
莊子養生主記老子死後以及大宗師寫孟孫才老母死後嘅態度
其實就係安於死亡
另一首講自己死咗之後,我諗比較少人會咁寫
枯槁蒼涼,風格獨特
真係好少人會咁寫
不過莊子有咁寫過,但唔係講自己
當然呢方面係我自己個人解讀,一定混雜咗好多自己嘅情感落去
東坡相對其他人的確幾好彩
大起大落,都叫有起過
係當時文學嘅地位已經好高
我地都知,好多文學家生前都唔受到好高嘅重視
東坡對空幻自有一番體會
好似上篇講「夢」
之後三篇結局篇,都會有所連繫
東坡去到黃州之後,對名利已經睇得好淡
因為知道呢種事隨時都會無左
佢心目中名利所指就係建功立業,為國效勞
人們眼中嘅名利,就係文名、得利
佢得唔到心中嘅名利
無哂,要寄託
自然係享受江上嘅明月,同山間嘅清風
所以有時候呢種感情會出返嚟,有時候會隱入去
可以睇佢首〈八聲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
西州路,不應回首,爲我沾衣。
印象中係黃州之後作,查返就係1091年作
喺呢一刻,名利(話名利不如話志向,自己表達得差)對佢嚟講仍然有份量
但又會有悲有哀
死去後,亦不應為我落淚
而後先歸於平淡
不過平淡中總帶有一兩點希望
唔似李後主嗰種心死
赤壁三部曲(一):不可久留之孤高境界
一讀東坡後赤壁賦
作家常有詩文同胎的現象:蘇軾的〈念奴嬌〉與〈赤壁賦〉便是一例。……作家對於自己關心的題材,橫看成嶺,側看成峰,而再三模寫以窮盡其狀,一方面固然是求材盡其用,一方面對自己的彈性與耐力,以及層出不窮的創意,也是很苛的考驗。
——余光中
:^(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紞如:擊鼓聲
夢雲:夢見女子之意
上半片以倒敘手法,描述詞人一連串嘅客觀經驗
由夢醒至尋覓,尋覓中又見美景,卻有寂寞之情
明月如霜之句,可見全詞寫作嘅規律 :^(
明月對好風
霜對水
首兩句對偶,尾句凝聚出焦點
清景無限,全在明月清風
深夜寂靜,三更鼓聲
以至一葉搖曳,都能令人從夢中驚醒
夢醒爾後,猶有昏沈,走出小園
只見夜色茫茫,欲尋回夢中女子不得,再三徘徊
深夜無人,東坡眼見明月灑於池塘 :^(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清風掠過林木,正是美景當前
美景當前,心中卻有寂寞之意
魚跳露瀉,至少有東坡見證
但又有邊個見證東坡此時此刻嘅孤單呢?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FKNalvnpo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下半片重於抒情,夢醒尋覓不得嘅情感
東坡自悲身世,仕途幾經波折
詩人多遊宦,四處飄盪
無方法返去家鄉,唯有係做天涯倦客啦 :^(
歸路何在?山中之路曲折難行
望斷即不見其終止之處
心眼,佛家之語
此處應指內心嘅渴求
僅能想像而不能達成嘅希冀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這種情思,更進而成為東坡對歷史嘅悲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東坡有相似嘅感慨,以一設問,自問自答
說出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嘅浩歎
張建封為關盼盼所建之樓,如今卻人去樓空 :^(
只有後人憑古蹟見證滄桑
只有燕子仍舊飛至橫樑佇立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異時,意指不同時代
東坡嘅夢即人生,人生即夢
東坡係後世先見到燕子樓嘅虛妄
呢一個時代,東坡又為百姓所建造黃樓
百年身死,後人唔係都有相同嘅感慨咩?
東坡由歷史嘅縱深,對照哲理嘅高度
從古至今,的確都係好似莊周夢蝶咁樣
個人以至歷史,歷史又回到個人 :^(
東坡只得浩歎一聲:
再美好嘅人事,最後
最後都係他人從景物見證自己嘅事跡
我地都係活係夢一般嘅人生
但又無法脫離人生嘅夢呀! :^(
呢首好哲學喎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後赤壁賦好精彩
不過睇得出東坡內心都好多掙扎
最後嘅夢醒都幾悲情 :^(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Ads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
之前都有睇過兩篇赤壁賦
當時覺得相比之下後赤壁賦平平無奇
但順住探長介紹佢既生平
如今再讀才忽覺其精闢之處
又諗起佢曾經寫過「平淡,絢爛之極也。」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東坡有「古今如夢」之感
「何曾夢覺」,正係化用莊子之哲理
千古如是,後世如是,係人無法脫離嘅生存困境
就算曾有覺悟,但人生種種情感瑣事紛紛襲來
舊歡新怨隨即又成一新夢,令人無法自拔
睇完上一篇解說再睇埋今次呢幾句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真係好慨嘆我地只不過是人非夢
好無力好無力
巴打讀得好深入,的確如此呀⋯⋯ :^(
希望前赤壁賦同赤壁懷古嘅解讀
可以令巴打無咁愁,東坡係前兩作比較超脫
返黎今晚再出文 :^(
之前都有睇過兩篇赤壁賦
當時覺得相比之下後赤壁賦平平無奇
但順住探長介紹佢既生平
如今再讀才忽覺其精闢之處
又諗起佢曾經寫過「平淡,絢爛之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