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KG 【先秦諸子思想】黑暗儒家心法,荀子參上!
戈登探長 2017-5-18 19:11:24

自秦漢以後,政治學術,皆出於荀子。
——梁啟超

:^(


呢個係咩Post呀?
有追開嘅巴絲打都知道
:^(

之前我一直係講開「古典文學入門」嘅
中國古典嘢係環環相扣,不可分割
讀文學要讀得好,最好都係對中國思想有少少理解
:^(


今次我決定以先秦諸子入面
一個好鬼特別,又算係長期受人誤解嘅關鍵人物
:^(

以荀子呢個思想家作為今次嘅主題
佢係近年又算備受注視
連2018Dse中文都列佢篇勸學做範文
:^(

如果有中學生會睇,希望幫你攞多幾分
你又好唔好奇,佢點解會被戲稱做:
「黑暗儒家界嘅思想」
:^(


:^(

呢到我主要會集中講:
1.
由文本一步一步去接觸,理解佢嘅諗法
盡量介紹一個整體嘅荀子思想
:^(

2.
簡介中國古代思想嘅基本概念
希望可以對中國思想史有更多嘅把握
因為之前主要都係講文學
唔知講思想嘅嘢會點樣
盡量輕鬆少少
希望唔會悶親大家啦
:^(


:^(

介紹吓我參考嘅文本原典
:^(

唐代楊倞注
清代王先謙集解
《荀子集解.考證》一書
「注」:
即係注解考證
睇吓句野點解有咩典故咁
「集解」:
即係集合前人說法
再加以思考,比出自己嘅睇法

Ads

戈登探長 2017-5-18 19:13:16 相信如果有追開嘅巴絲打
都會知道呢個Post係舊文重發
:^(

最主要嘅原因係,之前用連登up圖死哂
而家改用返係blog到up圖
為左方便閱讀,決定重發一次
同埋要加少少更正咁

歡迎大家隨時討論
記得留名正評啦,堆圖都整左幾粒鐘
:^(


其他系列都重發緊,未睇可以追埋佢
陶淵明:
https://lihkg.com/thread/244538/page/1
李商隱:
https://lihkg.com/thread/245419/page/1
梵谷Van Gogh:
https://lihkg.com/thread/246863/page/1
最後放返個Blog比大家分享
http://deliver90.blogspot.tw/
戈登探長 2017-5-18 19:14:24 補充:
荀子系列會盡快發完
今個周末會發新Post講法家思想
敬請各位巴絲留意啦
:^(
柒頭叫我 2017-5-18 19:16:50 留名支持
秦王亞里 2017-5-18 19:18:53 留名
戈登探長 2017-5-18 19:22:56

尷尬還是特殊? 談荀子生平及其歷史角色

:^(


荀子係中國思想體系入面
被歸為「儒家」一派
可以話係孔子、孟子之後
最具代表性嘅人物
:^(

講到荀子一定要講埋佢嘅生平
有好值得玩味、思考嘅地方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曰: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荀子活係戰國七雄嘅時代
即係齊、楚、燕、韓、趙、魏、秦
仲未比秦始皇統一天下果陣
而佢就係趙國人啦
後來出國去左齊到讀書做大官
:^(


呢到有三個重點:
1.「最為老師」、「三為祭酒」
相比孔子孟子成日走黎走去
希望自己學說比人重用
荀子可以話係撈得十分之掂
:^(

係現代黎講就係做教育局長咁
絕對係領導階層嘅人黎

2.「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
荀子係歷史上備受討論
甚至受到好多批評
:^(

都係因為佢有兩個弟子
一個係法家大師韓非子
一個係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嘅李斯
秦始皇暴政,焚書坑儒
都係受到李斯主張法家思想嘅影響
:^(


:^(


黃子華講過:請你好好放低
:^(

秦始皇搞左樣咁得罪知識分子嘅事
後人就開始追溯返
哦原來係李斯嘅諗法黎
:^(

即係佢仆街啦
哦原來李斯係荀子嘅學生
:^(

咁佢咪仲仆街
所以呢個歷史角色對後人點睇荀子
造成左好大嘅負面影響
甚至今時今日都仲未完結
:^(

Btw,
根據上面推論,荀子又自認係孔子嘅學生
哦原來萬世師表都係……

3.「春申君死而荀卿廢」
荀子在世時享有高位
無得撈之後就專心著書
「序列著數萬言而卒」
:^(

幾萬字就係寫左本《荀子》出黎
呢本書嘅特色係
對比《論語》、《孟子》
呢種仲係以對話為主嘅語錄體
《荀子》已經係一篇又一篇完整嘅議論文
:^(

係文學黎講,樹立左議論文嘅典範

另外題外話講少少
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
:^(

上面話荀子「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
如果真係五十先去齊國
佢即係有成百幾歲命仲要有精力寫幾萬字
所以有學者話係「十五」先啱
又有人話佢真係活到咁老
所以其實我地係無法確定荀子生日死忌
而呢一種古人生平背景研究
好多時都係吹水式嘅推論,只能夠大致確定範圍
:^(
戈登探長 2017-5-18 19:29:53

簡介基本古代思想概念:周文疲弊 兼談《荀子》思想如何變成儒家歧途

:^(


人文學科嘅嘢,係唔會無中生有
:^(

所以要理解先秦諸子嘅思想
我地必須問一樣嘢:
點解先秦諸子會出現呢?

:^(


三皇五帝夏商周
先秦諸子之首,孔子係眼見周朝沒落嘅人
「周文疲弊」係講緊周朝以禮樂為文化嘅世代
已經衰敗緊,千瘡百孔
:^(

所以會形容果陣係「禮壞樂崩」,成個價值系統崩潰
於是孔子、墨子、老子等都係面對呢個時代問題
提出自己如何面對世界,如何重構價值嘅一套思想
:^(


後來嘅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
雖然已經接受左周朝沒落嘅事實
:^(

但春秋戰國,群雄各據嘅情況更加激烈
迫使好多思想出現,到底點樣先解決一切問題呢?
:^(

例如孟子將孔子思想更進一步發揚光大
韓非子否定儒家思想,主張法家

簡言之,先秦諸子嘅學說
係一種為左時代問題政治現實而誕生嘅學說
並唔係單純嘅哲學思辨
:^(

比較多係社會倫理、政治教化嘅思想

孔子面對「周文疲弊」提出左仁、義、禮
孟子後來執重仁、義
荀子後來執重禮
荀孟都係自稱孔子嘅繼承者
好可惜嘅係今時今日
大家都只會記得孔孟學說
:^(

荀子成為「儒學之歧途」
到底點解會變成咁樣?

上次引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司馬遷果陣係將荀孟並列
更加唔好提,荀子在世時身居要位
絕對係一個推廣佢思想好大嘅助力
我諗佢點都諗唔到後世嘅人點樣批評佢……
:^(


:^(


漢代楊雄批評佢「見同門而異戶也」
即係話我都係儒家中人,但唔係同佢一個Lv
唐代韓愈話「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去到宋明清嘅理學家,甚至否定荀子係孔門一脈
:^(

朱熹《四書》入面只收《論語》、《孟子》
《荀子》正式排除左係正統之外
:^(

蘇東坡寫左成篇文《荀卿論》罵佢
「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即係怪佢做李斯老師,教到佢害左天下嘅百姓
直到清代,好似我用緊本書嘅學者王先謙
佢地將荀子納入返做儒門一脈,但孟子仍係遠高於荀子

:^(


呢種主流講法直到而家基本上都無改變
:^(

民初梁啟超話:
「實則所傳者,僅荀學一支派,此真孔學之大不幸也。」
近代新儒家學派盛行
香港勞思光話荀子係儒學之歧途
台灣王邦雄話荀子係儒學之歧出
只要睇睇思想史入門嘅著作,全部都係類似嘅講法
所以點解話荀子係暗黑界儒者
:^(


但到底呢種批評係咪合理呢?
荀子係咪真係比唔上孟子?
荀子真正嘅思想有冇比人誤解?
以上呢幾個問題
就等我地之後一篇又一篇
跟住荀子嘅文本去講解啦!
:^(
戈登探長 2017-5-18 19:30:10

簡介基本古代思想概念:周文疲弊 兼談《荀子》思想如何變成儒家歧途

:^(


人文學科嘅嘢,係唔會無中生有
:^(

所以要理解先秦諸子嘅思想
我地必須問一樣嘢:
點解先秦諸子會出現呢?

:^(


三皇五帝夏商周
先秦諸子之首,孔子係眼見周朝沒落嘅人
「周文疲弊」係講緊周朝以禮樂為文化嘅世代
已經衰敗緊,千瘡百孔
:^(

所以會形容果陣係「禮壞樂崩」,成個價值系統崩潰
於是孔子、墨子、老子等都係面對呢個時代問題
提出自己如何面對世界,如何重構價值嘅一套思想
:^(


後來嘅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
雖然已經接受左周朝沒落嘅事實
:^(

但春秋戰國,群雄各據嘅情況更加激烈
迫使好多思想出現,到底點樣先解決一切問題呢?
:^(

例如孟子將孔子思想更進一步發揚光大
韓非子否定儒家思想,主張法家

簡言之,先秦諸子嘅學說
係一種為左時代問題政治現實而誕生嘅學說
並唔係單純嘅哲學思辨
:^(

比較多係社會倫理、政治教化嘅思想

孔子面對「周文疲弊」提出左仁、義、禮
孟子後來執重仁、義
荀子後來執重禮
荀孟都係自稱孔子嘅繼承者
好可惜嘅係今時今日
大家都只會記得孔孟學說
:^(

荀子成為「儒學之歧途」
到底點解會變成咁樣?

上次引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司馬遷果陣係將荀孟並列
更加唔好提,荀子在世時身居要位
絕對係一個推廣佢思想好大嘅助力
我諗佢點都諗唔到後世嘅人點樣批評佢……
:^(


:^(


漢代楊雄批評佢「見同門而異戶也」
即係話我都係儒家中人,但唔係同佢一個Lv
唐代韓愈話「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去到宋明清嘅理學家,甚至否定荀子係孔門一脈
:^(

朱熹《四書》入面只收《論語》、《孟子》
《荀子》正式排除左係正統之外
:^(

蘇東坡寫左成篇文《荀卿論》罵佢
「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
即係怪佢做李斯老師,教到佢害左天下嘅百姓
直到清代,好似我用緊本書嘅學者王先謙
佢地將荀子納入返做儒門一脈,但孟子仍係遠高於荀子

:^(


呢種主流講法直到而家基本上都無改變
:^(

民初梁啟超話:
「實則所傳者,僅荀學一支派,此真孔學之大不幸也。」
近代新儒家學派盛行
香港勞思光話荀子係儒學之歧途
台灣王邦雄話荀子係儒學之歧出
只要睇睇思想史入門嘅著作,全部都係類似嘅講法
所以點解話荀子係暗黑界儒者
:^(


但到底呢種批評係咪合理呢?
荀子係咪真係比唔上孟子?
荀子真正嘅思想有冇比人誤解?
以上呢幾個問題
就等我地之後一篇又一篇
跟住荀子嘅文本去講解啦!
:^(
戈登探長 2017-5-18 19:40:46

人性本惡?站於時代回應之真相——荀子性惡篇(一)

:^(


作為一個傑出嘅思想家
往往對前人嘅思想都係唔太滿意
所以先會提出自己嘅一套
亦都咁樣先會自成一家,名留青史
:^(


:^(

孔子提出仁、義、禮
呢三者其實互為表裡,係緊密連結嘅
:^(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制自己,行事合禮,就係仁嘅表現啦
所以後來,自許「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嘅孟子
:^(

佢就開始講「四善端」嘅性善論

孟子著重嘅係仁、義
荀子睇完孟子嘅講法,唔太滿意
:^(

於是提出左備受世人誤解嘅「性惡論」
如果無細讀過荀子,好容易會直接覺得
荀子認為人性本質係惡嘅係衰嘅,無得救
:^(

但細心一諗,作為又係孔子弟子嘅佢
理想主義嘅繼承者,又點會講到咁灰呢?
:^(


:^(

荀子 性惡篇第二十三
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争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争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曓。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人為,改變自己嘅性所導出嘅惡

荀子思想理論:
性(因)>好利、疾惡、耳目之欲>爭奪、殘賊、淫亂>惡(果)
我地呢邊必須留意,荀子講嘅性,同孟子講嘅性唔同
荀子講嘅性,係專指人性本能,係一種人類嘅動物、生理欲望
:^(

孟子講嘅性,強調人性嘅道德自主,係一種人類特別嘅自覺

好多人會誤解性惡,其實根據荀子嘅講法
性、惡係分開嘅,性係天生本能
:^(

如果我地「順是」,咩都唔做,順住呢種本能嘅話
就會落入爭奪、殘賊、淫亂嘅惡
「生而有」嘅本能,係中性嘅,唔係本性就係惡
:^(


我地可以諗吓,荀子點解會提出呢種講法呢?
好有可能,係因為佢眼見自從孔子提出仁、義、禮
之後孟子再講「性善論」,個個都話佢係真傳
但呢個世界依然無點改變,只靠單純嘅道德自律係唔得嘅
:^(
戈登探長 2017-5-18 19:40:59
:^(

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今人無師法則偏險而不正,無禮義則悖亂而不治。古者聖王以人性惡,以爲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爲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始皆出於治,合於道者也。今人之,化師法,積文學,道禮義者爲君子;縱性情,安恣睢,而違禮義者爲小人。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馴服
:違反
恣睢:任意做壞事

人性本能,如果順往呢個方向走,就必然會出現好多問題
:^(

咁荀子當然係提出一個解決方法,人性本能唔一定係衰
只要我地用「禮義」去導正佢:
聖人制定禮義法度>令人嘅本能走向合適嘅方向>文明社會,各有所分>淑世之治
荀子強調嘅係「禮」,係外在嘅重要
:^(

如果沒有形式,內容係無法呈現,形式同內容本為一體

:^(

今人之性,飢而欲飽,寒而欲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見長而不敢先食者,將有所讓也;勞而不敢求息者,將有所代也。夫子之讓乎父,弟之讓乎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於性而悖於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禮義之文理也。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於情性矣。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暖

呢到荀子用左個例子再次說明上面講嘅重點:
1.性係本能
2.見到長者會讓佢,係違反本能
3.所以能夠超越本能,係經過文明禮教嘅結果

因此,荀子係性惡篇所強調嘅
並唔係性、惡,而係「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嘅觀念
:^(

即係荀子唔係站於人類個別嘅特質、不可驗嘅道德本心去睇
而著眼於人類嘅普遍本能,戰國時代現實嘅紛爭
正視人性欲望,再去講人性點樣走向文明

馮友蘭話荀子係「現實主義者」
:^(

相對孟子黎講,係合理嘅
但荀子係現實中充滿理想,我地必須理解佢嘅時代定位
咁我地就必須睇埋佢有幾唔鍾意孟子啦
等下一篇性惡論(二)
我地再黎睇荀子點串孟子
:^(

Ads

戈登探長 2017-5-18 19:57:58 如果學術台有得編輯就好
有排搬文
:^(
戈登探長 2017-5-18 22:20:54

離地還是貼地?荀子批評孟子說——性惡篇(二)

:^(



荀子談性惡,孟子談性善
上次已經講過,荀子點解要批評孟子
:^(

今次我地就黎睇,荀子係點樣實際串孟子
可以話,荀子係儒家派入面罵孟子罵得最多嘅人
:^(


相對孟子,荀子講嘢係「現實」好多
佢成日會覺得孟子講嘅嘢太離地
:^(

除左少數人,根本就無人做得到
我地就睇睇荀子點樣用貼地去批評離地啦!

:^(

荀子 性惡篇第二十三
孟子曰:「人之學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偽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荀子批評孟子嘅論點係
「性」並唔係「善」,因為係荀子黎睇
「性」係「天之就也」,係講緊生物本能
:^(

而人之可以為善,在於「偽」,即係異於禽獸嘅可能
簡單黎講,荀孟對「性」嘅定義根本係唔同嘅
情況好似台灣同大陸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

可以話,呢種批評係各說各話嘅
但好明顯嘅係,荀子唔鍾意孟子「性」嘅定義
提出更加符合自己理論「性」之表述
:^(


:^(

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將皆失喪其性故也。」曰:若是則過矣。今人之性,生而離其朴,離其資,必失而喪之。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所謂性善者,不離其朴而美之,不離其資而利之也。……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於情性矣。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本質
:資質

孟子覺得,人點解會有惡行呢?
呢一種係「非才之罪」,即係唔關人嘅「性」事
大家都知,孟子講嘅性主要針對善心嘅自覺
為惡係因為果個人失去左道德嘅自律
只有貼近「性」,「不離其朴而美之,不離其資而利之也」
咁樣順往「性」就會變得善良
:^(


荀子嘅「性」係講求超脫本性
所以佢強調順往呢種本性必然走向惡
「故順情性則不辭讓矣,辭讓則悖於情性矣」
本性係無道德判斷,後天教育先係致善嘅可能
:^(

呢到雖然都係各說各話
但重點在於,荀子再次強調孟子比較少提嘅
就係後天學習嘅重要性啦
:^(


:^(

孟子曰:「人之性善。」曰:是不然。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是善惡之分也已。今誠以人之性固正理平治邪?則有惡用聖王,惡用禮義哉?雖有聖王禮義,將曷加於正理平治也哉?今不然,人之性惡。……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無辨合符驗,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設,張而不可施行,豈不過甚矣哉!故性善則去聖王,息禮義矣;性惡則與聖王,貴禮義矣。

辨合:分析、辨證
符驗:符合事實嘅驗證

呢一大段,係好重要嘅
如果上面係講緊各說各話嘅批評
去到呢一段先係真正有力嘅
明白到荀子點解對孟子咁不滿嘅句子
:^(


荀子首先指出善惡之分:
「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
如果係好嘅時代,行仁義嘅時代,呢個世界係安定嘅
相反惡俗之世,自然係動亂不安,好鬼危險
呢到荀子進一步批評,「惡用聖王,惡用禮義哉?」
如果孟子講嘅無錯,仲要禮教法制做咩?
:^(


「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
荀子最後總結孟子思想最大嘅問題在於
根本係唔實際,根本用唔返係呢個世界嘅理想
:^(

孟子之說,無任何經驗事實去支持
你係唔可以由結果反推返「性善」
只見到順住人性本能嘅惡果
:^(


正因為咁,荀子先會覺得孟子講嘢太離地
:^(

喂你睇返地下嘅現實情況先啦,個世界唔係咁架
「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設張,而不可施行」
你果一套,根本係呢個世界行唔通,得個吹字
所以荀子先會講「性惡」,因為佢認為呢一套係可以:
「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

唯有貼地去講道理,先可以真正實踐返出黎
:^(

呢一個,正正係荀子點解咁講求「禮」嘅原因
「豈不過甚矣哉!」
就算講到幾咁美好,做唔到出黎
離地到咁,又有咩用呢?
:^(
茶藝詩 2017-5-18 22:47:35 留名支持
:^(
一個傻子 2017-5-18 23:01:02 留名學野
戈登探長 2017-5-18 23:56:50

化性起偽?新儒家對荀子之批評——性惡篇(三)

:^(



之前我地講過,荀子係不受重視嘅
:^(

由古至今,主流嘅講法都話佢不得孔子真傳
甚至成為法家暴政嘅起源
現代新儒家學者,大體都係揚孟抑荀嘅
除左我地提過歷史問題,更從荀子理論批評
:^(


舉例而言,港台兩地嘅中國思想史教本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中國哲學史》
前者講:
「就荀子之學未能順孟子之路以擴大重德哲學而言,是為儒學之歧途。……遂生法家,大悖儒學之義。」
後者講:
「從孔孟到荀子,正面說是儒學精神轉向客觀化的表現,負面說是儒學價值根源的失落。……吾人就由此說荀子是孔孟儒學傳統的歧出發展。」
呢兩本影響力係好鬼大嘅,可以話係入門必睇嘅書
個情況就好似朱熹《四書》無荀子咁
絕大多數嘅學生
好輕易就會接受左主流嘅講法
:^(

呢種情況係值得反思嘅

:^(

荀子 性惡篇第二十三
凡人之性者,堯、舜之與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今將以禮義積僞爲人之性邪?然則有曷貴堯、禹,曷貴君子矣哉?凡貴堯、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僞,僞起而生禮義。……天非私齊、魯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於父子之義,夫婦之別,不如齊、魯之孝具敬父者,何也?以秦人從情性,安恣睢,慢於禮義故也。豈其性異矣哉?


堯、舜:傳說古代嘅聖王
桀、跖:夏桀和柳下跖,泛指兇惡殘暴嘅人
:為什麼
:推舉

呢一到,荀子強調「化性起偽」嘅人
就係所謂聖人、君子嘅可貴之處
:^(

亦係異於其他順往本性嘅人之地方
動物之外,人之所為人嘅特色
所有人嘅欲望本能都係一樣嘅,文明同野蠻之別
在於可以唔順往本性,透過人為嘅努力,建立禮制法度
:^(


性偽之分:
性 人性本能 不可改變 生而有之
偽 人為學習 可以改變 後天建立
問題黎啦,新儒家學者會問:
咁點解好地地一個人,點會違反本性,有起偽嘅動力呢?
邊個係去建立所謂嘅禮制法度,比其他人學習?
:^(
戈登探長 2017-5-18 23:57:04
:^(

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生於聖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後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後然者,謂之生於偽。是性偽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故聖人之所以同於眾、其不異於眾者,性也;所以異而過眾者,偽也。

荀子就指出,聖人係有「積思慮」嘅能力
經過思考、學習,建立世間嘅禮制法度
於是我地要更進一步追問:
點樣先可以變做聖人?
凡人可唔可以都做到聖人咁叻叻?
:^(


:^(

「塗之人可以爲禹」,曷謂也?曰:凡禹之所以爲禹者,以其爲仁義法正也。然則仁義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塗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然則其可以爲禹明矣。……今塗之人者,皆內可以知父子之義,外可以知君臣之正,然則其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其在塗之人明矣。今使塗之人者以其可以知之質,可以能之具,本夫仁義法正之可知可能之理,可能之具,然則其可以爲禹明矣。今使塗之人伏術爲學,專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故聖人者,人之所積而致矣。
塗之人:凡人
:大禹,古代聖王

荀子好明確咁講左儒家最根本嘅精神
:^(

人人皆可為堯舜,大家都可以做到聖人
正因為呢一句「塗之人可以爲禹」
荀子先勉強比人仲有理由計入儒門之內咋
:^(


簡單黎講:
塗之人>有資「質」、才「具」>可以「知」、「能」>仁義法正
其實去到呢邊,都仲未回應到新儒家學者嘅問題
:^(

即使荀子講左大家都做到聖人咁叻
但係普通人又點會有呢個動力去「化性起偽」
更根本嘅問題係,「價值根源」係邊?
:^(


孟子嘅「價值根源」係「性善」
即係大家都講過嘅「四善端」
所以當大家都有呢種道德本心,自然可以做到聖人啦
:^(

荀子嘅「性」只係講緊動物本能
唔係一種價值意識、自由意志
:^(

既然係咁,即係荀子嘅「價值根源」並不在「性」

咁到底呢種價值根源係邊呢?
下一篇,我地終於離開基礎嘅性惡篇
:^(

去睇荀子更多更豐富嘅思想概念
到底新儒家嘅批評,係咪真係咁有道理?
就等我地慢慢再跟住文本去睇啦!
:^(
戈登探長 2017-5-19 00:14:04 高質回覆:

#225濟癲

我簡短補充下何謂新儒家。
除左好似戈登巴打論新儒家想中西哲會通外(例如牟宗三用康德講儒家),新儒家都係上承宋明理學而黎,所以唐君毅同錢穆搞左間新亞書院,即係今日中文大學前身,呢一點係宋明理學既書院遺風。
除此之外,新儒家開始左儒釋道合流,即係新儒家既思想唔單單基於儒家一家既思想,釋道都會係新儒家獲取思考資源既流派,呢一點其實係宋明理學既時候已經開始,特別見於心學同禪宗。
至於新儒家既代表人物除左有人所共知既唐(君毅)牟(宗三)仲有其它,我將佢地劃分做前期同後期。
前期有:方東美、熊十力(牟宗三老師)、梁漱溟、張君勱,馬一浮等等
後期有: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馮友蘭
當代華人新儒家代表非余英時莫屬。
個人推薦梁漱溟既《中西文化及其哲學》,徐復觀既《學術與政治之間》,唐君毅《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另外有認識新儒家必睇既《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A Manifesto for a Re-appraisal of Sinology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如果想由其它進路認識近中現代中國思想,代表人物有胡適同羅隆基,胡適有本《中國哲學史大綱》同羅隆基有合著一本小書叫《人權論集》,值得一讀。
戈登探長 2017-5-19 00:14:56 終於出返哂性惡篇
明日再搞
:^(
戈登探長 2017-5-19 15:20:42

由人之欲望走向禮之三本 讀荀子禮論篇(一)

:^(



要更進一步了解荀子思想
必須了解「性惡論」只係荀子嘅思想概念之一
荀子談性惡,係為左說明「禮」嘅重要
:^(

文明與野蠻嘅界線在於「禮」
今次我地講講荀子點講「禮之根本」

:^(

荀子 禮論篇第十九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禮」呢個概念,當然唔係荀子講先
第一個將「禮」放入思想,而且將佢當做重要嘅嘢
就係萬世師表孔子無雙啦
而係孟子嘅思想,「禮」呢樣咁重要嘅嘢係好少提及
荀子不斷強調「禮」,仲特登寫左呢篇禮論
:^(


荀子呢到解釋左禮之根本,點解會出現?
人生而有(天生)>欲(需求)>爭、亂(物質有限)>聖人制定禮義(治理)>給人之求(分配)>禮(善)
荀子談禮,最重要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
即係人類天生嘅欲望,唔係要壓制佢,唔係要消滅佢
「養人之欲,給人以求」
最好嘅做法,係比佢恰當咁得到抒發
唔會出現過度嘅、獨佔所有資源嘅情況
而呢種分配方法,就係聖人設立嘅「禮」
:^(


:^(

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別。曷謂別?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故人一之於禮義,則兩得之矣;一之於情性,則兩喪之矣。故儒者將使人兩得之者也,墨者將使人兩喪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荀子提出人之欲望有五種
口(食)、鼻(嗅)、目(視)、耳(聽)、體(住)
而作為活係禮義法度世界嘅人,係得到恰當嘅滿足
係諸子百家入面,荀子算係最為正視人嘅欲望,講得好仔細
:^(


儒家思想好強調一樣嘢:「等差」
咩係等差呢?
簡單黎講,即係人係有級別之分
你會愛自己父母多,愛街外人少
所以先會講君臣父子,長幼有序嘅倫理
而呢種階級講法,正正係分配資源嘅標準
:^(

例如荀子會認為:
天子>諸侯>士大夫>百姓
用呢種階級去分配資源,各得其所

「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
呢一樣嘢,係儒家一個好現實嘅講法
:^(

唔同墨子講「兼愛」,一種宗教式嘅大愛
「是儒墨之分也」
荀子認為,只要人活係禮義法度入面
不論係欲望,定係仁義,都可以同時得到滿足
:^(

「一之於禮義,則兩得之矣」
相反順住人嘅本性而無禮義,就咩都無哂
:^(

「一之於情性,則兩喪之矣」

:^(

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簡單黎講,禮有三個本源,「禮之三本」:
:^(

1.天地>生之本(天地供養人類)>祭天地>「禮儀」(典禮儀式)>禮之起源
2.先祖>類之本(種族繁衍人類)>敬先祖>「禮義」(正當行為)>禮之本質
3.君師>治之本(政治管理人類)>尊君師>「禮制」(政治制度)>禮之實踐

荀子禮論詳加說明呢三個本源
正正係「禮」嘅三重意思,缺一不可
:^(

係諸子百家入面,能夠將「禮」講得咁清晰嘅人
只有荀子,因為荀子係最重視孔子講「禮」

禮中有義,禮中有制
呢一個形式係同內容不可分割
而內容亦必須依靠呢種客觀嘅存在先可以呈現
荀子講「禮」,係咁多個諸子入面講得最精彩嘅人
:^(

Ads

戈登探長 2017-5-19 18:09:58

簡介基本古代思想概念:禮 兼談荀子禮論篇(二)之「禮」的發展及目的

:^(



我地之前講過「周文疲弊」
:^(

即係話孔子係生於周朝呢個「禮崩樂壞」嘅世界
咁但係咩係「禮」呢?
用學術嘅講法
1.狹義黎講,只係指禮儀嘅形式
2.廣義嘅話,即係指社會嘅秩序
又或者我地唔理咁多古代嘅繁文縟節
余英時講,「禮」即係現代所謂嘅「文明」
:^(


正因如此,當孔子見到呢個世界失去左文明
佢就想提出一套好嘅諗法,重建文明社會
當中「禮」係好關鍵嘅概念
孔子論語入面提左「仁」大約一百次
而講到「禮」竟然高達七十幾次
:^(


或者有人會區分「仁」、「義」、「禮」
話「仁」、「義」係先係核心
「禮」只不過係外在形式
呢一種講法,其實並不能表達到孔子嘅思想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
呢三個概念係一體嘅,唯有將三個連結
先能夠明白孔子講「禮」嘅重要
:^(

「不學禮,無以立」
唯有去到「禮」嘅實踐,先可以真正重建文明
:^(


:^(

荀子 禮論篇十九
凡禮,始乎梲,成乎文,終乎悅校。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代勝;其下復情以歸大一也。……禮豈不至矣哉!立隆以為極,而天下莫之能損益也。


:疏略
:文飾
悅校:恰到好處

咁雖然孔子係儒家之首,係最重要嘅思想家
:^(

但作為儒學始創者,好多嘢都係未完成嘅概念黎
需要有人更進一步去發揮,講得更加詳細
咁「禮」講得最好最詳細嘅,就係荀子啦
:^(


佢除左講「禮之三本」
更加講埋「禮之發展」
到底「禮」應該點實際發展呢?
:^(

最初開始>梲(非常簡略)>文(開始有制度,有修飾)>悅校(情同禮之間嘅平衡恰到好處)
所以荀子提倡嘅係文明進化觀
相比「法先王」更重視「法後王」

孔子講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文」,外在嘅,「質」,內在嘅,配合得恰到好處
:^(

就係儒家美學最高境界:「君子」
呢到荀子正正係用呢個諗法
實際分埋「禮」嘅級數
最高級:「情」同「文」兩者配合到最好
次一級:「情」同「文」嘅比例有唔同
最低級:得返「情」,變到同原始人差唔多
:^(


荀子主張「隆禮」
正正係講求最高級,情文俱全嘅「禮」
唔係話只係主張外在形式嘅隆重
「而天下莫之能損益也」
:^(

正正係咁樣,就能夠建立人類嘅文明世界

:^(

喪禮之凡,變而飾,動而遠,久而平。……一朝而喪其嚴親,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則嫌於禽獸矣,君子恥之。故變而飾,所以滅惡也;動而遠,所以遂敬也;久而平,所以優生也。

:常規
:死
:儀式
:送別死者
:平復傷痛

儒家主張守孝三年
荀子係禮論講左好多禮嘅例子
而死後嘅葬禮,係講得最多嘅
:^(

荀子係非常關注人點樣面對死亡嘅傷痛

「禮」除左比人表達情感
更加係比人分別人同禽獸嘅唔同
荀子以親人離世作例子,話如果係「不哀不敬」
就唔係文明嘅表現
因此,「禮」同時係有「滅惡」嘅功能
:^(


「久而平,所以優生也」
儒家不談鬼神之說
死左咪死左咁點解要有葬儀呢?
:^(

其實最重要係比生者有一個面對傷痛嘅過程
三年已經夠啦
三年之後會好好忘掉一切嘅傷痛
:^(

好好咁面對人生
呢一點係非常能夠呈現儒家嘅人文關懷

:^(

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後成聖人之名,一天下之功於是就也。

最後,荀子講「禮之目的」
:^(

其實好簡單,就係「性偽合」
本性同人為嘅禮義法度相配合,去到恰到好處
去到「隆禮」嘅境界
:^(

就可以做到聖人,令天下重返文明世界啦
戈登探長 2017-5-19 18:16:03
:^(
出完禮論
唐貴人 2017-5-19 20:59:50 儒家我麻麻
反而道家先係我杯茶
戈登探長 2017-5-19 22:36:58

簡介基本古代思想概念:天 兼談荀子天論篇——天人之分

:^(



「天」係中國古代思想非常重要
正所謂觀念決定思想嘅發展
:^(

對中國人黎講
「天」本身就係一種特別嘅存在
好似西方講嘅「神」咁特別
「天」有時更係一個思想嘅「價值根源」
:^(


大體黎講,必有例外
:^(

天的觀念可大分「天命」和「天道」
「天命」:
1.人格義>中國先民傳統諗法>天係至高無上嘅主宰,會行使自己嘅意志
2.道德義>孔孟、中庸嘅諗法>天係道德倫理最高嘅標準
「天道」:
3.形上義>老子嘅諗法>天係一個形上實體嘅存在
4.自然義>荀子嘅諗法>下面會講

:^(

荀子 天論篇十七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一個思想家點樣睇「天」係好緊要嘅
如果你當「天」係神明
自然就會諗方法去取悅上天
等上天可以照住你
:^(


荀子對「天」呢一樣嘢
係出奇地貼近現代都市人嘅觀念
可以話佢行得好前
:^(

因為對荀子黎講,「天」就只係客觀嘅大自然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大自然運作係有固定嘅規律法則
無論係聖人定係賤人
殺人放火定修橋補路
大自然都係唔會因人而改變
:^(


所以,我地做返好自己
就算大自然有咩變化
都足以好好應付
最緊要唔好自亂陣腳
:^(


:^(

治亂,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厤,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時邪?曰: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臧於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時也。地邪?曰: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地也。

:語助詞,通耶

呢到進一步用天、時、地去講
荀子眼見好多人會用「天」做為一種迷信
話國家動亂不安係因為「天」作怪
荀子對呢種睇法好唔滿意
:^(


日月星辰嘅運行
四季氣象嘅改變
國家土地嘅佔有
以上三者,明主昏君都面對相似嘅情況
明主有治理之道,昏君就亂咁黎
呢一樣先係治亂嘅關鍵
同天、時、地都無直接關係
:^(


:^(

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星隊木鳴:流星墜落、樹木發響

呢到好有趣
連我自己都記憶都深刻
:^(

荀子講古代出現流星墜落嘅情況
咁古人無現代科學知識,其實會話係神怪嘢好正常
但荀子真係好醒,直接話係「天地之變」
自然變化嘅嘢
覺得「怪」係正常,但唔需要「畏」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