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古人之弊,「知人論世」的誤用
談李商隱無題詩(相見難時別亦難)
古人之弊,「知人論世」的誤用
談李商隱無題詩(相見難時別亦難)
:^(
有關李商隱大多無題詩之作
古人大多用「知人論世」嘅方法強行實解 :^(
咩係「知人論世」呢?
就係主張用作者嘅生平同時代社會嘅方法讀詩
個人生平+時代政治+作品年表
例如話李商隱係香港1997年寫左一首詩
就會用黎推論呢首詩一定係講緊香港回歸
就算睇落去唔似,都會勉強解釋到似 :^(
呢種方法唔係唔可以用
但好多時古人只係用死呢種方法
尤其係解釋李商隱嘅情詩 :^(
強求實解,而年表並不可信
落於俗套,將詩歌美感扼殺
最顯著嘅例子,莫過於我地今日讀嘅呢首無題詩
:^(
無題
相見難時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東風:春風,指春天
以情解詩,起首已經感到呢首詩嘅精彩
無題詩最吸引人嘅特色 :^(
就係在於以個別具體嘅情況
表達出人類普遍嘅情感經驗
呢一種感情,呢一種經驗
係你我都會感嘆,好似特登為我地而寫咁 :^(
「難」是此詩嘅關鍵
世間愛情之所以令人覺得偉大
往往在於「難」,兩情相悅而有無法違逆之阻隔
我地會想像,到底係點樣嘅問題呢? :^(
距離?
戰亂?
倫理?
生死?
難於相見,相見後不知何時再會
難上加難,令人不忍別離 :^(
前面係事實描述,後面係詩人嘅高超想像
春天既講現實,又係象徵愛情
「無力」係講緊春天結束,又係話無能為力改變
「百花殘」嘅悲慘淒美,遍地殘花
令詩人聯想到自己愛情嘅悲劇 :^(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整首詩最出名嘅句子
正正反映左詩人嘅天才,譬喻嘅高明 :^(
譬喻嘅動人,在於係日常生活普遍會見到嘅事物
係好淺白好貼近古代嘅生活
將「春蠶」、「蠟炬」呢種共同生活經驗
昇華到人生愛情之譬喻 :^(
令人一讀就能感受當中感情嘅深厚
呢到有趣嘅地方係,「絲」係「思」嘅諧音
用「春蠶」嘅吐絲情況,轉入情人無盡嘅思念
俗語去講
即係話我愛你愛到我死果日
哇,呢一種本來係聽人都想嘔咁講法 :^(
詩人卻用譬喻令我地深刻感受到呢一種感情
「蠟炬」除左係日常生活經驗
試想像火光搖曳嘅情況,都象徵左好多嘢
係光明?
係不安?
定係燃燒自我?
「淚」既係蠟炬,亦都係愛情之悲 :^(
「絲方盡」、「淚始乾」
同樣都係一種漫長嘅相思之苦
詩人將抽象嘅愛情思念過程
具體咁用譬喻表達出黎
由抽象到具體,先會感動人心 :^(
Ads
古人之弊,「知人論世」的誤用
談李商隱無題詩(相見難時別亦難)
:^(
有關李商隱大多無題詩之作
古人大多用「知人論世」嘅方法強行實解 :^(
咩係「知人論世」呢?
就係主張用作者嘅生平同時代社會嘅方法讀詩
個人生平+時代政治+作品年表
例如話李商隱係香港1997年寫左一首詩
就會用黎推論呢首詩一定係講緊香港回歸
就算睇落去唔似,都會勉強解釋到似 :^(
呢種方法唔係唔可以用
但好多時古人只係用死呢種方法
尤其係解釋李商隱嘅情詩 :^(
強求實解,而年表並不可信
落於俗套,將詩歌美感扼殺
最顯著嘅例子,莫過於我地今日讀嘅呢首無題詩
:^(
無題
相見難時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東風:春風,指春天
以情解詩,起首已經感到呢首詩嘅精彩
無題詩最吸引人嘅特色 :^(
就係在於以個別具體嘅情況
表達出人類普遍嘅情感經驗
呢一種感情,呢一種經驗
係你我都會感嘆,好似特登為我地而寫咁 :^(
「難」是此詩嘅關鍵
世間愛情之所以令人覺得偉大
往往在於「難」,兩情相悅而有無法違逆之阻隔
我地會想像,到底係點樣嘅問題呢? :^(
距離?
戰亂?
倫理?
生死?
難於相見,相見後不知何時再會
難上加難,令人不忍別離 :^(
前面係事實描述,後面係詩人嘅高超想像
春天既講現實,又係象徵愛情
「無力」係講緊春天結束,又係話無能為力改變
「百花殘」嘅悲慘淒美,遍地殘花
令詩人聯想到自己愛情嘅悲劇 :^(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整首詩最出名嘅句子
正正反映左詩人嘅天才,譬喻嘅高明 :^(
譬喻嘅動人,在於係日常生活普遍會見到嘅事物
係好淺白好貼近古代嘅生活
將「春蠶」、「蠟炬」呢種共同生活經驗
昇華到人生愛情之譬喻 :^(
令人一讀就能感受當中感情嘅深厚
呢到有趣嘅地方係,「絲」係「思」嘅諧音
用「春蠶」嘅吐絲情況,轉入情人無盡嘅思念
俗語去講
即係話我愛你愛到我死果日
哇,呢一種本來係聽人都想嘔咁講法 :^(
詩人卻用譬喻令我地深刻感受到呢一種感情
「蠟炬」除左係日常生活經驗
試想像火光搖曳嘅情況,都象徵左好多嘢
係光明?
係不安?
定係燃燒自我?
「淚」既係蠟炬,亦都係愛情之悲 :^(
「絲方盡」、「淚始乾」
同樣都係一種漫長嘅相思之苦
詩人將抽象嘅愛情思念過程
具體咁用譬喻表達出黎
由抽象到具體,先會感動人心 :^(
最記得同鍾意都係呢兩句
細個睇嗰時領會唔到當中嘅情感
宜家大多少少就明多啲
我諗之後再睇應該又會有新嘅體會
知人論世都冇咩大問題嘅
唔通真係完全服膺新批評咩?
講起
林奕含話好多人當「紅學」等於「曹學」
言下之意佢係唔認同嘅
雖然我同意作品不必扣連作者背景
但有時過份抽離反而可能過度詮釋
呢個亦係我一直覺得好難掌握嘅位
義山應該係幾好嘅發揮者
家英哥話齋
「好難捉摸啊」
杜甫、李白、杜牧都好解好多 :^(
簡介基本古典文學概念:名句
兼讀李商隱無題詩(昨夜星辰昨夜風)
好奇一問
有冇機會講埋外國文學
會 :^(
不過可能出單篇書評
始終要講外國文學多數係小說
內容篇幅都好長
:^( :^( :^(
對外國文學都好有興趣
Ads
好奇一問
有冇機會講埋外國文學
會 :^(
不過可能出單篇書評
始終要講外國文學多數係小說
內容篇幅都好長
:^( :^( :^(
對外國文學都好有興趣
等埋開Facebook page再搞 :^(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omg :^(
我最愛
之前讀文學一直都唔鍾意背詩
但呢首係我唔背都記得嘅
一直諗緊你幾時講
終於等到
好開心 :^(
好奇一問
有冇機會講埋外國文學
會 :^(
不過可能出單篇書評
始終要講外國文學多數係小說
內容篇幅都好長
:^( :^( :^(
對外國文學都好有興趣
等埋開Facebook page再搞 :^(
Dostoyevsky
Fitzgerald
Baudelaire
好期待
但小說真係好長
會唔會考慮詩集
外國嘅詩又別有一番風味
簡介基本古典文學概念:類無題
並讀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詩
我地之前介紹過咩係「無題」
而又有一種講法,係由「無題」引申出黎
叫做「類無題」,即有題目如無題目
即係作品題目並不能為讀者提供任何「閱讀定向」
「無題」嘅本質正是如此
就算作者有題目,但都可以同作品嘅閱讀無關係嘅
呢一種「類無題」作品,係李商隱詩中成日見到
往往更強調詩歌嘅想像、詮釋空間
而唔係實際事情、作者本意去追求唯一答案
我地今次讀嘅呢首詩,正正係「類無題」之作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呢首哲理詩,係李商隱另一種面貌
無用典故,用字淺白,完全唔需要查字典
一眼睇落去,隻隻字都識
但加埋一齊,偏偏睇唔明
李商隱係短短幾句入面
已經充分咁講左中國傳統典型嘅宇宙觀
所有嘅事物,都係二元對立嘅辯證
即係生即係死,愛即係恨,完滿即係缺憾
最能夠呈現呢種思想嘅例子係《周易》六十四卦
六十三卦既濟
六四十卦未濟
完結,即係開始,一切都係不斷循環
正因為咁,「荷葉」代表左一切客觀存在嘅事物
萬物一出現係呢個世界,荷葉一出生果一刻
春天嘅時候萬物滋生,已經代表「春恨生」
埋伏左佢消逝於世嘅因子
所以隨往時間過去,事物變化
荷葉係必然會枯萎,萬物一定會滅亡
「秋恨成」,生之於死,係一體兩面
現代哲人話:「人是向死的存在」
李商隱呢一首詩何止講人,萬物生,萬物亦死
深知身在情常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前兩句以象徵比喻說明哲理
後兩句,將詩人李商隱嘅深情表達得極好
從客觀萬物之變化生滅,走回詩人主觀嘅感性心靈
一切都係李商隱嘅人生感悟,係詩人真實咁經驗過
可能係家人,可能係愛侶,可能係朋友
李商隱就算體驗生命嘅無常
李商隱就算知道死亡嘅必然
但佢更加明白到「身在情常在」嘅存在過程
起點同終點都唔係最重要
最重要嘅係過程,係呢種過程只要人身尚存
亦都代表左我地感情常在
我地必須經驗呢一切嘅事物
由「深知」對「悵望」,係一個強烈嘅對比
詩人會認為消逝係「恨」,正因為佢有「愛」
感情常在,喜怒哀樂,愛恨交纏不清
正因為人有感情,先會有咁多遺憾
「深知」哲理,係無方法解決人生嘅種種遺憾
所以詩人只有「悵望」江水嘅流逝
「天地有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
連天地都解決唔到嘅事,凡人又點會解決到呢?
我地可以做嘅,亦都唯有好好咁感受一切
正如李商隱好好咁望住流水,好好咁聽住水聲
暮秋獨遊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常在,悵望江頭江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