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講返唐宋
其實小弟覺得陳子昂以至韓柳發起古文運動真係好重要
如果唔係個文學道統可能會斷
跟住歐陽修、蘇家三父子、曾鞏再一路落
其實文學發展都係一個鐘擺
任何一種風格/文體都會盛極而衰
宮體詩如是 駢文如是
絲打嘅講法正係周作人嘅主張
其實套入世界各地,都大體如此
實事到抽象,抽象又回到實事
巴打果然挑通眼眉
周作人嘅文學史觀影響我好深
周作人文學史觀影響到成個學術界發展好深遠
我好記得佢用張圖講中國文學發展,一條好長波浪嘅曲線 :^(
同埋我都幾鍾意睇佢嘅散文
佢嘅散文好睇 亦好難睇
只適宜極清醒嘅時候讀 :^(
周作人有咩入門作品易讀又有意義?
之前睇過少少覺得好悶 :^(
〈春江花月夜〉可以同〈把酒問月〉並讀。
留意: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同〈把酒問月〉之句: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如果識追源,又何嘗唔係離騷嘅: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又或是詩經陳風日出,又或是邶風日月。
然後再睇〈贈白馬王彪〉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讀〈水調歌頭〉,處處有熟人,同時要同前後赤壁賦並讀。
然後引首王景仁嘅詩,雖然我覺得寫得差:
明月幾時有,人間何事無。傾城顧形影,壯士撫頭顱。
方寸誰堪比,深宵我共孤。感君行樂處,分照及蓬廬。
又想問問
古代無標點符號,有時寫文言文成舊野無停頓咁咁,現代人睇會有困難
咁寫詩/詞係咪都有相同情況?每句之間有無停頓?
睇完巴打啲文簡直重燃我對中史同中文既熱情 :^(
一直對中史好有興趣
利申 以前好撚憎中文 文言文極憎
屌那星太多鳩post 推返啲討論post上黎先
通常日間部長D POST會消失晒 :^(
夜晚通常會推番上黎 :^(
月亮總係特別美
晚間先係文學嘅時間 :^(
幫巴打推推先,
日頭都會浮出水面! :^(
又想問問
古代無標點符號,有時寫文言文成舊野無停頓咁咁,現代人睇會有困難
咁寫詩/詞係咪都有相同情況?每句之間有無停頓?
呢一個係好問題!
有人話:中國古代無標點符號
係咪真呢?其實唔係,中國古代已經有唔少標點
但古代嘅標點唔同今日嘅標點
並無加以統一,官方無規範,大家亂用亂作,咁當然無咩大作用啦
今日我地用嘅標點,除左引入西方,亦有沿用古代
我地必須留意「標點」最大嘅作用係語氣嘅停頓
古代細個讀書人就要訓練「斷句」,強調讀書人自己親手點書
咁樣先會讀得入腦,係一種讀書嘅方法
而「斷句」嘅訓練,令佢地好早已經具備呢種分別語氣停頓嘅能力
當然係某些例子會有爭議,引致今日好似論語咁,都有幾句有幾種讀法
詩詞嘅斷句,比較好處理
好似詩經四字一句,又或者韻腳咁去分別
詞因為本身有詞牌,從詞牌嘅字句限定去睇
加埋詩詞曲多數本身有音樂相配,歌唱必定有其節奏
現代人比較有出入嘅理解,可能在於「!」同「?」
好影響到對一首詩詞表達嘅詮釋,你睇好多個編者呢個細節位都會唔同
呢邊順便提埋詩詞嘅「句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通常:
五言讀法
2︳2︳1
2︳1︳2
七言讀法
2︳2︳2︳1
2︳2︳1︳2
讀古典詩詞留意吓句讀,絕對有助理解
Ads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都係詠月嘅神作,月亮係中國詩人嘅集體想像,一個重要嘅主題。因為月亮往往比太陽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