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up幾句
讀到「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有少少身同感受,但當然唔係死別、亦唔係愛情。
細個時父母事忙,無暇照顧家庭,所以我喺某段時間得自己一個。
記得有晚瞓教夢見自己遇到阿媽,因為發夢,所以口不能言,然後眼白白睇佢慢慢離去。
醒返就好似蘇軾咁講,「惟有淚千行」。
呢點同尤袤所謂「胸中襞積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語無」嘅感覺略有不同,大概感情太激鬱,無法言語罷。
唔係言語無法表達自己心中所想,而係心中根本咩都無諗。
自己覺得過片過得好,因為佢(表現得)夠平淡,夠普遍。
夜來幽夢,所指唔一定係從前,可以係依家,好平淡嘅一件事。
只係物是人非。
就好似「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又或者係「悲莫悲兮生別離」
有咩悲哀得過別離呢,就係別離後又夢見相思果個人或者事物,可望而不可即。
又或者相顧有言又如何,可以傾到幾多嘢,最後都係要醒,咁不如唔講嘢重好。
別離唔一定係「愛情」,可以係「親情」,甚至係「志向」,甚至係「人生」,所以呢闋詞真係填得好好。
雖然我鍾意賀鑄嘅半死桐多啲。 :^(
:^(
簡介基本古典文學概念:和詩
並讀〈懷澠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澠池懷舊〉
正文第七章
東坡同佢細佬子由係好好感情嘅兄弟 :^(
林語堂《蘇東坡傳》咁樣形容佢地嘅外形:
「兄弟二人,氣質不同,形貌各異。子由高大,豐滿的圓臉,兩頰附近的鬆肉很多,而東坡則健壯結實,骨肉勻停。由他的畫像,我們不難判斷,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臉大,顴骨高,前額高大,眼睛很長而閃閃發光,下巴端正,鬍鬚長而末端尖細。」
東坡熱情,敢言,幽默
子由冷靜,慎密,穩重
人格反映文格,亦因此兩人的文學風格好唔同
同時間東坡成日得罪人,講嘢唔經大腦 :^(
而子由則比較內歛,講嘢之前會諗過先
佢地好似兩個互補不足嘅齒輪咁,成日扶持對方
:^(
東坡同子由一生第一次分別
就係子由留係京都陪老豆,而東坡出去鳳翔做官
佢地日日都好掛住對方,成日寫詩寄比對方 :^(
例如子由寫左首〈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樑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子由呢首詩係懷念昔日同東坡一齊經過呢個地方
子由係早期曾經任命做呢到嘅主簿
不過考中進士就唔做咁低職位
「共道長途怕雪泥」
可以特別留意「怕」呢個字 :^(
代表緊子由擔心未來兩人嘅人生,會唔會有好多阻礙呢?
「舊宿僧房壁共題」
曾經係呢到一齊題詩
子由當然好掛住東坡啦 :^(
結尾「遙想獨遊佳味少」,得返自己一個仲有咩意思呢?
呢首詩充滿不捨,對人生嘅不安,同埋都幾悲觀
咁東坡收到呢首詩之後
佢就「和詩」啦,和詩係根據原著 :^(
再依照人地嘅韻腳寫詩,「同聲和應」
有人一唱,有人一和,再有人一和,可以係咁Loop
東坡呢世同子由和詩和左成世人 :^(
和詩有遊戲筆墨嘅作品,但亦都有詩人認真之作
好似東坡同子由嘅詩、詞、文往來
正係一種心靈嘅互相呼應,不斷安慰鼓勵身在遠方嘅彼此 :^(
呢首係佢最出名嘅和子由詩:
:^(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由以實事為題,東坡則由實化虛 :^(
似乎係同緊子由講:
唔好咁傷心啦,唔好咁怕啦 :^(
人生本來就係不可知
好似鴻雁偶然立足係雪泥上面
留下嘅指印,都必然會事過境遷
而鴻雁又何曾會計較何曾會害怕呢?
前面呢四句非常出名,正在於由實化虛嘅人生共同經驗 :^(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呢兩句正正係上面道理嘅延續
我地當年住過嘅僧房已經無左啦
題過嘅詩自然無埋
但係咁樣唔代表事情無發過,唔代表事情係無意義 :^(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東坡自注:
「往歲,馬死于二陵,騎驢至澠池」
之前經過呢頭果陣,隻馬死左,我地唯有騎驢啦 :^(
子由你仲記唔記得呀?
當年我地嘅崎嶇,我地依然彷彿身處其中
因為過去造就我地,就算有難關我地會過到啦
無呢種苦果,我地都無今日嘅成就
等我地繼續向前行,馬無左咪騎驢囉
因為我地仲有美好嘅人生,等我地不斷向前架! :^(
佢地兄弟交情真係好好
真係三生修到 :^(
Ads
9up幾句
讀到「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有少少身同感受,但當然唔係死別、亦唔係愛情。
細個時父母事忙,無暇照顧家庭,所以我喺某段時間得自己一個。
記得有晚瞓教夢見自己遇到阿媽,因為發夢,所以口不能言,然後眼白白睇佢慢慢離去。
醒返就好似蘇軾咁講,「惟有淚千行」。
呢點同尤袤所謂「胸中襞積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語無」嘅感覺略有不同,大概感情太激鬱,無法言語罷。
唔係言語無法表達自己心中所想,而係心中根本咩都無諗。
自己覺得過片過得好,因為佢(表現得)夠平淡,夠普遍。
夜來幽夢,所指唔一定係從前,可以係依家,好平淡嘅一件事。
只係物是人非。
就好似「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又或者係「悲莫悲兮生別離」
有咩悲哀得過別離呢,就係別離後又夢見相思果個人或者事物,可望而不可即。
又或者相顧有言又如何,可以傾到幾多嘢,最後都係要醒,咁不如唔講嘢重好。
別離唔一定係「愛情」,可以係「親情」,甚至係「志向」,甚至係「人生」,所以呢闋詞真係填得好好。
雖然我鍾意賀鑄嘅半死桐多啲。 :^(
人生唔多唔少都要面對別離之痛呢 :^(
同對方關係越深,別離必然越痛 :^(
我都好怕呢一天既來臨,有時不自控地預想 :^( :^(
:^(
簡介基本古典文學概念:和詩
並讀〈懷澠池寄子瞻兄〉、〈和子由澠池懷舊〉
正文第七章
東坡同佢細佬子由係好好感情嘅兄弟 :^(
林語堂《蘇東坡傳》咁樣形容佢地嘅外形:
「兄弟二人,氣質不同,形貌各異。子由高大,豐滿的圓臉,兩頰附近的鬆肉很多,而東坡則健壯結實,骨肉勻停。由他的畫像,我們不難判斷,他大概是五尺七八寸身高,臉大,顴骨高,前額高大,眼睛很長而閃閃發光,下巴端正,鬍鬚長而末端尖細。」
東坡熱情,敢言,幽默
子由冷靜,慎密,穩重
人格反映文格,亦因此兩人的文學風格好唔同
同時間東坡成日得罪人,講嘢唔經大腦 :^(
而子由則比較內歛,講嘢之前會諗過先
佢地好似兩個互補不足嘅齒輪咁,成日扶持對方
:^(
東坡同子由一生第一次分別
就係子由留係京都陪老豆,而東坡出去鳳翔做官
佢地日日都好掛住對方,成日寫詩寄比對方 :^(
例如子由寫左首〈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樑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子由呢首詩係懷念昔日同東坡一齊經過呢個地方
子由係早期曾經任命做呢到嘅主簿
不過考中進士就唔做咁低職位
「共道長途怕雪泥」
可以特別留意「怕」呢個字 :^(
代表緊子由擔心未來兩人嘅人生,會唔會有好多阻礙呢?
「舊宿僧房壁共題」
曾經係呢到一齊題詩
子由當然好掛住東坡啦 :^(
結尾「遙想獨遊佳味少」,得返自己一個仲有咩意思呢?
呢首詩充滿不捨,對人生嘅不安,同埋都幾悲觀
咁東坡收到呢首詩之後
佢就「和詩」啦,和詩係根據原著 :^(
再依照人地嘅韻腳寫詩,「同聲和應」
有人一唱,有人一和,再有人一和,可以係咁Loop
東坡呢世同子由和詩和左成世人 :^(
和詩有遊戲筆墨嘅作品,但亦都有詩人認真之作
好似東坡同子由嘅詩、詞、文往來
正係一種心靈嘅互相呼應,不斷安慰鼓勵身在遠方嘅彼此 :^(
呢首係佢最出名嘅和子由詩:
:^(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由以實事為題,東坡則由實化虛 :^(
似乎係同緊子由講:
唔好咁傷心啦,唔好咁怕啦 :^(
人生本來就係不可知
好似鴻雁偶然立足係雪泥上面
留下嘅指印,都必然會事過境遷
而鴻雁又何曾會計較何曾會害怕呢?
前面呢四句非常出名,正在於由實化虛嘅人生共同經驗 :^(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呢兩句正正係上面道理嘅延續
我地當年住過嘅僧房已經無左啦
題過嘅詩自然無埋
但係咁樣唔代表事情無發過,唔代表事情係無意義 :^(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東坡自注:
「往歲,馬死于二陵,騎驢至澠池」
之前經過呢頭果陣,隻馬死左,我地唯有騎驢啦 :^(
子由你仲記唔記得呀?
當年我地嘅崎嶇,我地依然彷彿身處其中
因為過去造就我地,就算有難關我地會過到啦
無呢種苦果,我地都無今日嘅成就
等我地繼續向前行,馬無左咪騎驢囉
因為我地仲有美好嘅人生,等我地不斷向前架! :^(
佢地兄弟交情真係好好
真係三生修到 :^(
咁睇東坡豁達過細佬 :^(
今人理解古人嘅名作,往往只係從賞析出發,因為我地無法體驗古人嘅經歷,有時候古人嘅作器同我地嘅經歷有相似處,就會使人惻惻然、有所感,有所經歷,就會理解,就會有共鳴。錢鍾書《宋詩選注》講得好:
「杜 甫 律 詩 的 聲 調 音 節 是 公 推 為 唐 代 律 洔 裡 最 弘 亮 而 又 沉 著 的 , 黃 庭 堅 和 陳 師 道 費 心 用 力 地 學 杜 甫 , 忽 略 了 這 一 點 。 陳 與 義 卻 注 意 到 了 , 所 以 他 的 洔 盡 管 意 思 不 深 , 可 是 詞 句 明 淨 , 而 且 音 調 響 亮 , 比 江 西 派 的 討 人 喜 歡 。
靖 康 之 難 發 生 , 宋 代 詩 人 遭 遇 到 天 崩 地 塌 的 大 變 動 , 在流 離 顛 沛 之 中 , 才 深 切 體 會 出 杜 甫 詩 裡 所 寫 安 史 之 亂 的 境 界 , 起 國 破 家 亡 、 天 涯 淪 落 的 同 感 , 先 前 只 以 為 杜 甫 “ 風 雅 可 師 ” , 這 時 候 更 認 識 他 是 個 患 難 中 的 知 心 伴 侶 。
王 銍 《 別 孝 先 》 就 說 : 「平 生 嘗 歎 少 陵 詩 , 豈 謂 殘 生 盡 見 之 」 ; 後 來 逃 難 到 襄 陽 去 的 北 方 人 題 光 孝 寺 壁 也 說 : “「蹤 跡 大 綱 王 粲 傳 , 情 懷 小 樣 杜 陵 詩 」 。 都 可 以 證 明 身 經 離 亂 的 宋 人 對 杜 甫 發 生 了 一 種 心 心 相 印 的 新 關係。
詩人 要 抒 寫 家 國 之 痛 , 就 常 常 自 然 而 然 效 法 杜 甫 這 類 蒼 涼 悲 壯 的 作 品 , 前 面 所 選 呂 本 中 和 汪 藻 的 幾 首 五 律 就 是 例 子 , 何 況 陳 與 義 夲 來 是 個 師 法 杜 甫 的 人 。
他 逃 難 的 第 一 首 詩 《 發 商 水 道 中 》 可 以 說 是 他 後 期 詩 歌 的 開 宗 明 義 : 「草 草 檀 公 策 , 茫 茫 杜 老 詩 ! 」 他 的 《 正 月 十 二 日 自 房 州 城 遇 虜 至 》 又 說 : 「但 恨 平 生 意 , 輕 了 少 陵 詩 」,
表 示 他 經 曆 了 兵 荒 馬 亂 才 明 白 以 前 對 杜 甫 還 領 會 不 深 。 他 的 詩 進 了 一 步 , 有 了 雄 闊 慷 慨 的 風 格 。
讀蘇軾、李白作品,亦當有這種睇法。我有時都會明白佢地嘅心境,因為我由細到大都係失意開嘅 :^(
:^( :^( :^( :^( :^( :^(
非常同意!
文學作品之「遇」,係要有機緣
同近代提倡讀者接受美學相似
讀者要自己一生去遇見文學作品
一來一往,文學閱讀唔係被動,而係互動 :^(
見到咁多同道對各大中國文學議題有咁多精闢見解,真係搞到小弟好慚愧,自己愈讀愈sad :^(成日一諗起畢咗業之後唔知點算就好驚,讀到好無力 :^(
樓主 :^(
我都係拋磚引玉,經由大家討論,令我都諗到更多唔同面向嘅嘢 :^(
會願意入中文系,本身都係對文學有股熱情,勿忘初心呀巴打!
雖然我都深知中文系有時係會磨滅熱情,但總會搵到可以行嘅方向
分享一句比你:
顏崑陽<蒼鷹獨飛>
中文系教了十幾年書,最怕學生問一個問題:「讀中文系有飯吃嗎?」然而,問這種問題的學生卻偏偏很多。唉!我只能告訴他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聽說有中文系畢業的學生餓死;但是,不管唸什麼系,鬧精神病或自殺的人卻不少!」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的年輕人這麼早熟,早熟到少年十五二十時就開始擔心吃飯的問題。在匱乏的年代,人們似乎還沒有如此害怕沒飯吃。為什麼在這樣富裕的時候,卻滿街栖栖遑遑如將餓死之人?
二十歲,應該是一個狂想的年齡,像羽毛初豐的雛鷹,憧憬著試翼千里的壯舉;怎會像一隻老頹的麻雀,只想跳兩步,就找到米粒吃呢?甚至,還害怕餓死在枝頭簷角哩!我在想,飯是必須吃飽的;但是,假如一群年輕人只知道圍著一鍋別人煮好的飯,去爭搶分配;而不肯靠自己的能力去另起爐灶,煮一鍋更香的飯分給別人吃,那才真的不免要圍在空鍋邊餓死哩!
假如,您認為自己只是一隻想揀食米粒的麻雀,那麼,請不要飛進文學的殿堂。這裡面太空闊、太冷清了,只適合蒼鷹孤獨、堅忍的長征。
當我選擇了這條文學之路,就已準備作一隻獨飛的蒼鷹了。
見到咁多同道對各大中國文學議題有咁多精闢見解,真係搞到小弟好慚愧,自己愈讀愈sad :^(成日一諗起畢咗業之後唔知點算就好驚,讀到好無力 :^(
樓主 :^(
我都係拋磚引玉,經由大家討論,令我都諗到更多唔同面向嘅嘢 :^(
會願意入中文系,本身都係對文學有股熱情,勿忘初心呀巴打!
雖然我都深知中文系有時係會磨滅熱情,但總會搵到可以行嘅方向
分享一句比你:
顏崑陽<蒼鷹獨飛>
中文系教了十幾年書,最怕學生問一個問題:「讀中文系有飯吃嗎?」然而,問這種問題的學生卻偏偏很多。唉!我只能告訴他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聽說有中文系畢業的學生餓死;但是,不管唸什麼系,鬧精神病或自殺的人卻不少!」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的年輕人這麼早熟,早熟到少年十五二十時就開始擔心吃飯的問題。在匱乏的年代,人們似乎還沒有如此害怕沒飯吃。為什麼在這樣富裕的時候,卻滿街栖栖遑遑如將餓死之人?
二十歲,應該是一個狂想的年齡,像羽毛初豐的雛鷹,憧憬著試翼千里的壯舉;怎會像一隻老頹的麻雀,只想跳兩步,就找到米粒吃呢?甚至,還害怕餓死在枝頭簷角哩!我在想,飯是必須吃飽的;但是,假如一群年輕人只知道圍著一鍋別人煮好的飯,去爭搶分配;而不肯靠自己的能力去另起爐灶,煮一鍋更香的飯分給別人吃,那才真的不免要圍在空鍋邊餓死哩!
假如,您認為自己只是一隻想揀食米粒的麻雀,那麼,請不要飛進文學的殿堂。這裡面太空闊、太冷清了,只適合蒼鷹孤獨、堅忍的長征。
當我選擇了這條文學之路,就已準備作一隻獨飛的蒼鷹了。
講得好好 :^( :^(
不過其實都係源自近代社會一股急功近利既風氣,係大氣候既問題,而非個人意志問題,唔怪得D學生。
大家應該都覺得社會越來越講求效益?
一步一步朝著高效、高利潤既生活方式進發; 相反,需要時間去琢磨、難以帶來實質利益既範疇就趨向被淘汰,更被稱為「無用」。
希望多D人認清人生既意義,追求滿足物慾之餘,亦懂欣賞能提升精神內涵既東西 :^(
今人理解古人嘅名作,往往只係從賞析出發,因為我地無法體驗古人嘅經歷,有時候古人嘅作器同我地嘅經歷有相似處,就會使人惻惻然、有所感,有所經歷,就會理解,就會有共鳴。錢鍾書《宋詩選注》講得好:
「杜 甫 律 詩 的 聲 調 音 節 是 公 推 為 唐 代 律 洔 裡 最 弘 亮 而 又 沉 著 的 , 黃 庭 堅 和 陳 師 道 費 心 用 力 地 學 杜 甫 , 忽 略 了 這 一 點 。 陳 與 義 卻 注 意 到 了 , 所 以 他 的 洔 盡 管 意 思 不 深 , 可 是 詞 句 明 淨 , 而 且 音 調 響 亮 , 比 江 西 派 的 討 人 喜 歡 。
靖 康 之 難 發 生 , 宋 代 詩 人 遭 遇 到 天 崩 地 塌 的 大 變 動 , 在流 離 顛 沛 之 中 , 才 深 切 體 會 出 杜 甫 詩 裡 所 寫 安 史 之 亂 的 境 界 , 起 國 破 家 亡 、 天 涯 淪 落 的 同 感 , 先 前 只 以 為 杜 甫 “ 風 雅 可 師 ” , 這 時 候 更 認 識 他 是 個 患 難 中 的 知 心 伴 侶 。
王 銍 《 別 孝 先 》 就 說 : 「平 生 嘗 歎 少 陵 詩 , 豈 謂 殘 生 盡 見 之 」 ; 後 來 逃 難 到 襄 陽 去 的 北 方 人 題 光 孝 寺 壁 也 說 : “「蹤 跡 大 綱 王 粲 傳 , 情 懷 小 樣 杜 陵 詩 」 。 都 可 以 證 明 身 經 離 亂 的 宋 人 對 杜 甫 發 生 了 一 種 心 心 相 印 的 新 關係。
詩人 要 抒 寫 家 國 之 痛 , 就 常 常 自 然 而 然 效 法 杜 甫 這 類 蒼 涼 悲 壯 的 作 品 , 前 面 所 選 呂 本 中 和 汪 藻 的 幾 首 五 律 就 是 例 子 , 何 況 陳 與 義 夲 來 是 個 師 法 杜 甫 的 人 。
他 逃 難 的 第 一 首 詩 《 發 商 水 道 中 》 可 以 說 是 他 後 期 詩 歌 的 開 宗 明 義 : 「草 草 檀 公 策 , 茫 茫 杜 老 詩 ! 」 他 的 《 正 月 十 二 日 自 房 州 城 遇 虜 至 》 又 說 : 「但 恨 平 生 意 , 輕 了 少 陵 詩 」,
表 示 他 經 曆 了 兵 荒 馬 亂 才 明 白 以 前 對 杜 甫 還 領 會 不 深 。 他 的 詩 進 了 一 步 , 有 了 雄 闊 慷 慨 的 風 格 。
讀蘇軾、李白作品,亦當有這種睇法。我有時都會明白佢地嘅心境,因為我由細到大都係失意開嘅 :^(
:^( :^( :^( :^( :^( :^(
非常同意!
文學作品之「遇」,係要有機緣
同近代提倡讀者接受美學相似
讀者要自己一生去遇見文學作品
一來一往,文學閱讀唔係被動,而係互動 :^(
你講得啱: 好難強求人人都產生對文學既共鳴同興趣
Ads
見到咁多同道對各大中國文學議題有咁多精闢見解,真係搞到小弟好慚愧,自己愈讀愈sad :^(成日一諗起畢咗業之後唔知點算就好驚,讀到好無力 :^(
樓主 :^(
我都係拋磚引玉,經由大家討論,令我都諗到更多唔同面向嘅嘢 :^(
會願意入中文系,本身都係對文學有股熱情,勿忘初心呀巴打!
雖然我都深知中文系有時係會磨滅熱情,但總會搵到可以行嘅方向
分享一句比你:
顏崑陽<蒼鷹獨飛>
中文系教了十幾年書,最怕學生問一個問題:「讀中文系有飯吃嗎?」然而,問這種問題的學生卻偏偏很多。唉!我只能告訴他們:「到現在為止,我還沒聽說有中文系畢業的學生餓死;但是,不管唸什麼系,鬧精神病或自殺的人卻不少!」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代的年輕人這麼早熟,早熟到少年十五二十時就開始擔心吃飯的問題。在匱乏的年代,人們似乎還沒有如此害怕沒飯吃。為什麼在這樣富裕的時候,卻滿街栖栖遑遑如將餓死之人?
二十歲,應該是一個狂想的年齡,像羽毛初豐的雛鷹,憧憬著試翼千里的壯舉;怎會像一隻老頹的麻雀,只想跳兩步,就找到米粒吃呢?甚至,還害怕餓死在枝頭簷角哩!我在想,飯是必須吃飽的;但是,假如一群年輕人只知道圍著一鍋別人煮好的飯,去爭搶分配;而不肯靠自己的能力去另起爐灶,煮一鍋更香的飯分給別人吃,那才真的不免要圍在空鍋邊餓死哩!
假如,您認為自己只是一隻想揀食米粒的麻雀,那麼,請不要飛進文學的殿堂。這裡面太空闊、太冷清了,只適合蒼鷹孤獨、堅忍的長征。
當我選擇了這條文學之路,就已準備作一隻獨飛的蒼鷹了。
講得好好 :^( :^(
不過其實都係源自近代社會一股急功近利既風氣,係大氣候既問題,而非個人意志問題,唔怪得D學生。
大家應該都覺得社會越來越講求效益?
一步一步朝著高效、高利潤既生活方式進發; 相反,需要時間去琢磨、難以帶來實質利益既範疇就趨向被淘汰,更被稱為「無用」。
希望多D人認清人生既意義,追求滿足物慾之餘,亦懂欣賞能提升精神內涵既東西 :^(
可能係最多香港人識背嘅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