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掌握母語不等於能以母語表達,說話要言之有物、出口成文,除了要豐富的詞彙,亦要有清晰的表達方式,說話卷的核心價值在於檢視學生在日常用語之外,能否有效建構論點展開討論,而廢除後則無地方訓練學生這頂基本能力。
ii. 掌握母語不等於能理解別人話語內容,聆聽別人的說話可以訓練學生將對話精煉的能力,亦即是捕捉重點的能力,假如廢除,恐怕學生會失去一個練習的平台,無法與人有效溝通。
iii. 以語言系公開試ielts雅思為例,考核學生英語水平以讀聽寫說四考卷,尤其是以說話難度最高,一向是該考試衡量英語高水平者的好標準,如今 貴組研廢除聆、說二卷,猶如自斷一臂。
2. 本人不認同把通識教育科由核心科目改為選修科目,甚至除消該科目,原因如下:
i. 文件提出教育局及學校重視及正推動學生全人發展、價值觀教育,這正與通識科的課程宗旨相符。教育局概述通識科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自身、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的理解、從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和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 成為獨立思考者,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不斷轉變的情況而建構知識、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創造力、解決問題、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在多元社會中欣賞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並學習處理相互衝突的價值觀、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他們成為對社會、國家和世界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公民 (retrieved from https://ls.edb.hkedcity.net/tc/overview.php)。如此,為何需要除消該科?
ii. 要解決學生未能有足夠空間鑽研其他科目、發展個人專長和興趣,原因除了課程工作量大,更是制度問題。社會上充斥金錢導向的觀念、「知識改變命運」的風氣,學業成績與未來經濟地位普遍掛勾,此academic determinism正在壓迫莘莘學子。而教育局卻沒有任何介入及支援。
iii. 此外,期望 貴組甚至部門制定及實施政策時能以學生及教育工作者之利益作依歸,而非出於任何政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