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碧蹄館明軍應該冇二萬人咁多
全軍得四萬幾人先鋒又點會派2萬人
當時因爲天氣問題開京到漢城一帶路況唔好大軍係好難行進
而且明軍糧餉都有一定問題
而且李如松好似係信左D山埃貼士話漢城空虛
所以先會係"輕騎"直踩漢城(呢個都係佢一貫風格)
而且碧蹄館如果真係如日方記載死五千人
李如松應該晨早要俾人免官番鄉下 :^(
的確有人係戰後彈劾李如松兵部尚書仲派人快馬加鞭去朝鮮教訓佢 :^(
班文官由打既第一日媽叉到打完都仲媽叉緊
但李奴松戰後都仲有加官
咁其實至少係朝鮮佢應該就冇咩大敗
打仗有邊次唔係文官誤國呀 :^(
碧蹄館明軍應該冇二萬人咁多
全軍得四萬幾人先鋒又點會派2萬人
當時因爲天氣問題開京到漢城一帶路況唔好大軍係好難行進
而且明軍糧餉都有一定問題
而且李如松好似係信左D山埃貼士話漢城空虛
所以先會係"輕騎"直踩漢城(呢個都係佢一貫風格)
而且碧蹄館如果真係如日方記載死五千人
李如松應該晨早要俾人免官番鄉下 :^(
的確有人係戰後彈劾李如松兵部尚書仲派人快馬加鞭去朝鮮教訓佢 :^(
班文官由打既第一日媽叉到打完都仲媽叉緊
但李奴松戰後都仲有加官
咁其實至少係朝鮮佢應該就冇咩大敗
明升暗貶, 將佢調去中軍都督府遠離前線
過幾年先調去遼東總兵, 過幾個月後死埋
其實李氏父子係明朝嗰朵臭臭地, 係到清朝先確立忠臣地位
呢個唔係重點
重點係有大敗又點會有加官
直情好似楊鎬咁俾人罷官離開戰場仲邊會咁體面
碧蹄館明軍應該冇二萬人咁多
全軍得四萬幾人先鋒又點會派2萬人
當時因爲天氣問題開京到漢城一帶路況唔好大軍係好難行進
而且明軍糧餉都有一定問題
而且李如松好似係信左D山埃貼士話漢城空虛
所以先會係"輕騎"直踩漢城(呢個都係佢一貫風格)
而且碧蹄館如果真係如日方記載死五千人
李如松應該晨早要俾人免官番鄉下 :^(
的確有人係戰後彈劾李如松兵部尚書仲派人快馬加鞭去朝鮮教訓佢 :^(
班文官由打既第一日媽叉到打完都仲媽叉緊
但李奴松戰後都仲有加官
咁其實至少係朝鮮佢應該就冇咩大敗
明升暗貶, 將佢調去中軍都督府遠離前線
過幾年先調去遼東總兵, 過幾個月後死埋
其實李氏父子係明朝嗰朵臭臭地, 係到清朝先確立忠臣地位
呢個唔係重點
重點係有大敗又點會有加官
直情好似楊鎬咁俾人罷官離開戰場仲邊會咁體面
其實李如松平哱拜之後已經係提督兼總兵, 之後封中軍左都督表面上係由從一品升正一品, 但無得做總兵實質上兵權比人削咗
碧蹄館係當時的確係震驚朝廷, 遼東鐵騎三十年不敗就比李如松敗走咗, 如果唔係之後燒日軍糧倉有功分分鐘又一次比人罷免(李氏父子生活奢華, 軍紀又唔嚴謹, 加上李成梁係由張居正提拔, 朝中好多人睇佢地父子唔順眼)
明主和派亦都係此戰之後主導咗朝廷
事後睇返碧蹄館原全係一場無必要嘅戰役, 李如松等同將啲精兵推去送死
碧蹄館明軍應該冇二萬人咁多
全軍得四萬幾人先鋒又點會派2萬人
當時因爲天氣問題開京到漢城一帶路況唔好大軍係好難行進
而且明軍糧餉都有一定問題
而且李如松好似係信左D山埃貼士話漢城空虛
所以先會係"輕騎"直踩漢城(呢個都係佢一貫風格)
而且碧蹄館如果真係如日方記載死五千人
李如松應該晨早要俾人免官番鄉下 :^(
的確有人係戰後彈劾李如松兵部尚書仲派人快馬加鞭去朝鮮教訓佢 :^(
班文官由打既第一日媽叉到打完都仲媽叉緊
但李奴松戰後都仲有加官
咁其實至少係朝鮮佢應該就冇咩大敗
明升暗貶, 將佢調去中軍都督府遠離前線
過幾年先調去遼東總兵, 過幾個月後死埋
其實李氏父子係明朝嗰朵臭臭地, 係到清朝先確立忠臣地位
呢個唔係重點
重點係有大敗又點會有加官
直情好似楊鎬咁俾人罷官離開戰場仲邊會咁體面
碧蹄館明軍應該冇二萬人咁多
全軍得四萬幾人先鋒又點會派2萬人
當時因爲天氣問題開京到漢城一帶路況唔好大軍係好難行進
而且明軍糧餉都有一定問題
而且李如松好似係信左D山埃貼士話漢城空虛
所以先會係"輕騎"直踩漢城(呢個都係佢一貫風格)
而且碧蹄館如果真係如日方記載死五千人
李如松應該晨早要俾人免官番鄉下 :^(
的確有人係戰後彈劾李如松兵部尚書仲派人快馬加鞭去朝鮮教訓佢 :^(
班文官由打既第一日媽叉到打完都仲媽叉緊
但李奴松戰後都仲有加官
咁其實至少係朝鮮佢應該就冇咩大敗
明升暗貶, 將佢調去中軍都督府遠離前線
過幾年先調去遼東總兵, 過幾個月後死埋
其實李氏父子係明朝嗰朵臭臭地, 係到清朝先確立忠臣地位
呢個唔係重點
重點係有大敗又點會有加官
直情好似楊鎬咁俾人罷官離開戰場仲邊會咁體面
其實李如松平哱拜之後已經係提督兼總兵, 之後封中軍左都督表面上係由從一品升正一品, 但無得做總兵實質上兵權比人削咗
碧蹄館係當時的確係震驚朝廷, 遼東鐵騎三十年不敗就比李如松敗走咗, 如果唔係之後燒日軍糧倉有功分分鐘又一次比人罷免(李氏父子生活奢華, 軍紀又唔嚴謹, 加上李成梁係由張居正提拔, 朝中好多人睇佢地父子唔順眼)
明主和派亦都係此戰之後主導咗朝廷
事後睇返碧蹄館原全係一場無必要嘅戰役, 李如松等同將啲精兵推去送死
李如松仲要謊報軍情話自己打贏日軍, 不過佢兩父子嗰朵臭哂, 朝中無人信佢, 兵部拿拿林派人監佢軍, 後尾調走埋佢
碧蹄館明軍應該冇二萬人咁多
全軍得四萬幾人先鋒又點會派2萬人
當時因爲天氣問題開京到漢城一帶路況唔好大軍係好難行進
而且明軍糧餉都有一定問題
而且李如松好似係信左D山埃貼士話漢城空虛
所以先會係"輕騎"直踩漢城(呢個都係佢一貫風格)
而且碧蹄館如果真係如日方記載死五千人
李如松應該晨早要俾人免官番鄉下 :^(
的確有人係戰後彈劾李如松兵部尚書仲派人快馬加鞭去朝鮮教訓佢 :^(
班文官由打既第一日媽叉到打完都仲媽叉緊
但李奴松戰後都仲有加官
咁其實至少係朝鮮佢應該就冇咩大敗
明升暗貶, 將佢調去中軍都督府遠離前線
過幾年先調去遼東總兵, 過幾個月後死埋
其實李氏父子係明朝嗰朵臭臭地, 係到清朝先確立忠臣地位
呢個唔係重點
重點係有大敗又點會有加官
直情好似楊鎬咁俾人罷官離開戰場仲邊會咁體面
其實李如松平哱拜之後已經係提督兼總兵, 之後封中軍左都督表面上係由從一品升正一品, 但無得做總兵實質上兵權比人削咗
碧蹄館係當時的確係震驚朝廷, 遼東鐵騎三十年不敗就比李如松敗走咗, 如果唔係之後燒日軍糧倉有功分分鐘又一次比人罷免(李氏父子生活奢華, 軍紀又唔嚴謹, 加上李成梁係由張居正提拔, 朝中好多人睇佢地父子唔順眼)
明主和派亦都係此戰之後主導咗朝廷
事後睇返碧蹄館原全係一場無必要嘅戰役, 李如松等同將啲精兵推去送死
碧蹄館明軍應該冇二萬人咁多
全軍得四萬幾人先鋒又點會派2萬人
當時因爲天氣問題開京到漢城一帶路況唔好大軍係好難行進
而且明軍糧餉都有一定問題
而且李如松好似係信左D山埃貼士話漢城空虛
所以先會係"輕騎"直踩漢城(呢個都係佢一貫風格)
而且碧蹄館如果真係如日方記載死五千人
李如松應該晨早要俾人免官番鄉下 :^(
的確有人係戰後彈劾李如松兵部尚書仲派人快馬加鞭去朝鮮教訓佢 :^(
班文官由打既第一日媽叉到打完都仲媽叉緊
但李奴松戰後都仲有加官
咁其實至少係朝鮮佢應該就冇咩大敗
明升暗貶, 將佢調去中軍都督府遠離前線
過幾年先調去遼東總兵, 過幾個月後死埋
其實李氏父子係明朝嗰朵臭臭地, 係到清朝先確立忠臣地位
呢個唔係重點
重點係有大敗又點會有加官
直情好似楊鎬咁俾人罷官離開戰場仲邊會咁體面
其實李如松平哱拜之後已經係提督兼總兵, 之後封中軍左都督表面上係由從一品升正一品, 但無得做總兵實質上兵權比人削咗
碧蹄館係當時的確係震驚朝廷, 遼東鐵騎三十年不敗就比李如松敗走咗, 如果唔係之後燒日軍糧倉有功分分鐘又一次比人罷免(李氏父子生活奢華, 軍紀又唔嚴謹, 加上李成梁係由張居正提拔, 朝中好多人睇佢地父子唔順眼)
明主和派亦都係此戰之後主導咗朝廷
事後睇返碧蹄館原全係一場無必要嘅戰役, 李如松等同將啲精兵推去送死
Ads
唔知各位又點睇豐臣秀次事件,我覺得佢係有惡行(九戶政實之亂時),而且鍾意玩女人呢樣好正常,佢養父更係俵俵者,但冇後世形容得咁誇張
秀吉立場: 好明顯自己老來得子唔想益秀次
秀次: 好心就醒少少立即交返個位出黎,秀吉肯定會封個小國比佢,起碼幾十萬石至少食十世,安享榮華富貴
唔知各位又點睇豐臣秀次事件,我覺得佢係有惡行(九戶政實之亂時),而且鍾意玩女人呢樣好正常,佢養父更係俵俵者,但冇後世形容得咁誇張
秀吉立場: 好明顯自己老來得子唔想益秀次
秀次: 好心就醒少少立即交返個位出黎,秀吉肯定會封個小國比佢,起碼幾十萬石至少食十世,安享榮華富貴
要醒個個係秀吉
當時秀次呢種養子繼承係武士家庭根本係好平常既事
當時日本武士家族傳統從來都係輕血統重家名
而且無論秀次行為係點佢威信已經建立
咁樣廢左佢點都係不智
"豐臣家"都算係威信掃地
唔知各位又點睇豐臣秀次事件,我覺得佢係有惡行(九戶政實之亂時),而且鍾意玩女人呢樣好正常,佢養父更係俵俵者,但冇後世形容得咁誇張
秀吉立場: 好明顯自己老來得子唔想益秀次
秀次: 好心就醒少少立即交返個位出黎,秀吉肯定會封個小國比佢,起碼幾十萬石至少食十世,安享榮華富貴
要醒個個係秀吉
當時秀次呢種養子繼承係武士家庭根本係好平常既事
當時日本武士家族傳統從來都係輕血統重家名
而且無論秀次行為係點佢威信已經建立
咁樣廢左佢點都係不智
"豐臣家"都算係威信掃地
個個人性格都唔同,想留返最好既比親生仔都無可厚非,
特別係上層,做天下人又同一般大名唔同,唸住有咁多手下,以為點玩都可以穩如泰山,
呢單只係足利義政同義視既翻版,唸住無得再生又偏偏最後生到
Btw 秀次如果係分天下果到,即刻出家唔知駛唔駛死呢
唔知各位又點睇豐臣秀次事件,我覺得佢係有惡行(九戶政實之亂時),而且鍾意玩女人呢樣好正常,佢養父更係俵俵者,但冇後世形容得咁誇張
秀吉立場: 好明顯自己老來得子唔想益秀次
秀次: 好心就醒少少立即交返個位出黎,秀吉肯定會封個小國比佢,起碼幾十萬石至少食十世,安享榮華富貴
要醒個個係秀吉
當時秀次呢種養子繼承係武士家庭根本係好平常既事
當時日本武士家族傳統從來都係輕血統重家名
而且無論秀次行為係點佢威信已經建立
咁樣廢左佢點都係不智
"豐臣家"都算係威信掃地
個個人性格都唔同,想留返最好既比親生仔都無可厚非,
特別係上層,做天下人又同一般大名唔同,唸住有咁多手下,以為點玩都可以穩如泰山,
呢單只係足利義政同義視既翻版,唸住無得再生又偏偏最後生到
Btw 秀次如果係分天下果到,即刻出家唔知駛唔駛死呢
日本武家從來都唔可以咁玩
不過秀吉本來觀念就同武士好唔同結果咁就出事
始終當時仲係一個武家政權
而且你都知道足利義政同義視個單後果係咩
再正如早雲公所講,秀次已經建立軍威(參戰紀州、四國、小田原城、平定九戶政實),治內又有京都管理經驗,有起碼十年既優越經驗不選,偏偏倚重個細二十三年,又未經教育及評估既細路,做老細都識搵接班人,秀吉真係不合格
Ads
秀吉跟本就唔係傳統日本武士家族
點會用武士思維諗繼承人 :^(
再正如早雲公所講,秀次已經建立軍威(參戰紀州、四國、小田原城、平定九戶政實),治內又有京都管理經驗,有起碼十年既優越經驗不選,偏偏倚重個細二十三年,又未經教育及評估既細路,做老細都識搵接班人,秀吉真係不合格
揾親生仔繼承自己就係人之常情
但當時風俗養子繼承大統都係冇咩唔合理
秀次可以話名正言順仲要連關白都做埋
實情係大把方法根本唔駛廢左佢
大可以塞秀賴俾佢做養子同指定做佢繼承人其實都已經解決都問題
再正如早雲公所講,秀次已經建立軍威(參戰紀州、四國、小田原城、平定九戶政實),治內又有京都管理經驗,有起碼十年既優越經驗不選,偏偏倚重個細二十三年,又未經教育及評估既細路,做老細都識搵接班人,秀吉真係不合格
揾親生仔繼承自己就係人之常情
但當時風俗養子繼承大統都係冇咩唔合理
秀次可以話名正言順仲要連關白都做埋
實情係大把方法根本唔駛廢左佢
大可以塞秀賴俾佢做養子同指定做佢繼承人其實都已經解決都問題
秀吉應該係一心一意要自己個仔繼承
無論係分天下定做養子 都排除唔到秀吉死後秀次會奪自己個仔權 由其係秀吉同秀次有衝突之後 秀次係秀吉眼中唔再係聽話既棋子 到最後要殺哂秀次一家 都係要防止有人奪到個仔權
呢個唔係重點
重點係有大敗又點會有加官
直情好似楊鎬咁俾人罷官離開戰場仲邊會咁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