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HKG [信長撚]有冇朋友有興趣聽戰國史?(2)
石田佐吉三成 2017-2-7 23:15:21 7月29日,朝鮮王李昖以金命元將主將,揮軍兩萬企圖收復平壤,但又被小西行長擊敗;另一方面,明朝派大臣沈惟敬與小西行長著手和議。

得悉明朝參戰,石田三成、黑田孝高、增田長盛、大谷吉繼遠渡漢城,向八大軍團長轉達豐臣秀吉命令,表示「延遲進攻明朝計劃」及「秀吉不會親征」,黑田孝高建議加強漢城防備,以及在漢城北部修築多座要塞戒備,小西行長認為明軍不會正式參戰,就回到平壤防守,由於加藤清正遠征女真族,未能參戰,響加藤清正既《朝鮮侵略實錄》中記載石田三成事後向豐臣秀吉告發,表示加藤清正過份深入,影響佈署,令二人關係更趨惡化。

8月29日,沈惟敬與小西行長達成共識,約定休戰五十日,後世有人分析此舉為明朝既緩兵之計,方便籌集遼東軍力。

南部戰線方面,8月24日李舜臣、李億祺從金海出發,與元均會合,一共動員約166艘戰船,相等於朝鮮南部所有水軍戰力,打算趁海岸封鎖下,修復釜山,兩日後在長臨浦擊沉六艘豐臣軍戰船。於9月1日經過絕影島,接近釜山浦,鄭運認為此次行動過份深入,可能中豐臣軍包圍之計,但李舜臣堅持進攻。

豐臣軍自閑山島海戰後,由毛利秀元、小早川隆景在釜山海岸修築丸山城、小早川城兩座要塞,豐臣軍將輕裝戰船清空,停泊在釜山浦地區。

李舜臣收到消息後,大舉進攻釜山浦,怎知道豐臣軍依山防守,從三面射擊火矢,不惜犧牲停泊既幾百艘空船,與朝鮮水軍玉石俱焚,此時裝有火砲、鐵砲既重裝戰船從外圍伏擊,原來豐臣軍旨在引誘李舜臣深入,一舉包抄,鄭運、尹思功等人戰死,李舜臣炮轟百幾艘空船後,敗退到加德島,自此不再於釜山海域出現,轉而襲擊豐臣軍運輸船。

:^(


釜山浦海戰 概念圖

接著,在釜山勝利既豐臣軍向西攻打晉州城,話說5月朝鮮官軍失據後,全羅道東部百姓自組義勇軍,據守堅城 - 晉州城,多次以游擊戰術擾亂豐臣軍,並收復全羅道部份地區。長谷川秀一、細川忠興為平定後方,於9月23日率領二萬大軍殺向晉州城,首先在昌原一帶擊敗朝鮮官軍,慶尚右兵使柳崇仁退到晉州,但城主金時敏怕亂軍心,拒絕開門,結果柳崇仁在城外戰死。

10月4日,豐臣軍大舉進攻晉州城,金時敏僅用3800人堅持城池,多次瓦解豐臣軍攻城戰術,死守三日後義勇軍郭再佑、崔慶會等人救援晉州,與豐臣軍打游擊戰,令攻城一度中斷,然而城主金時敏卻被鐵砲射傷。10月10日,朝鮮軍運送物資支援晉州,激勵守軍士氣,細川忠興判斷晉州難以攻破,收兵撤退,雖然抗戰成功,但金時敏卻重傷身亡,晉州防務由徐禮元接任,此後晉州軍隊不時侵擾陸上補給線,令豐臣軍大為頭痛。

:^(


第一次晉州城之戰

此後直到年末,朝鮮戰事多是豐臣八大軍團既小型攻城鎮壓戰,但一切卻於1593年開始劇變。

眼見藩屬國被打到落花流水,明朝身為宗主國,為保存威名又豈能視而不見?於是,在「和議」達成後,8月安排宋應昌負責籌組迎擊豐臣軍事務,並賜命李如松掌管東北、山東、保定(河北)一帶軍務,從全國調配43000名士兵,當中以遼東軍團為主。李如松為遼東著名戰將 - 李成梁[2]之子,所率領既遼東兵團都由父親一手訓練,在邊境多次戰勝蒙古、女真人,而其中一隊薊州軍團更是由昔日抗倭名將 - 戚繼光訓練而成,精銳強悍、驍勇善戰。

:^(


遼東鐵騎 概念圖

李如松在1592年6月於寧夏擊潰蒙古人哱拜叛亂,戰後即刻準備朝鮮戰事,於1592年12月23日橫渡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於1月3日抵達平壤附近,向小西行長表示實現明朝講和既消息,進行「封貢儀式」。小西行長大喜,

立即派使者迎接李如松,怎知半路明軍殺出,將使者一舉俘虜,只有少數脫險者成功匯報,小西行長立即與第一軍團死守平壤。

1月6日,李如松殺到平壤城下,豐臣軍用鐵砲不斷射擊,李如松出動神機營精銳兵器 - 佛朗機砲、虎蹲跑[3]等炸毀外城壁,將小西行長迫到內城,多名一門及家臣陣亡,李如松忌憚豐臣軍鐵砲強大,故意撤走東門既包圍,

放生小西行長,於是豐臣軍在1月7日乘夜撤退,怎知李如松一早安排伏兵侍候,斬殺不少士兵,小西行長亡命至龍泉山城,向黑田長政、大友義統求援,大友義統卻臨陣逃脫,擾亂豐臣軍防線,被明軍有機可乘。

1月18日,明軍收復開城,李如松僅用十二日時間,將失陷半年既江原道、黃海道、平安道、京畿道一帶收復,明軍以驚人氣勢壓倒豐臣軍,迫使各軍團長在漢城集合,共同商討應付眼前強敵。

:^(


明朝名將 李如松

次回

「萬曆朝鮮之役」

碧蹄館之戰 - 各執一詞的勝負

幸州山城之戰 - 日朝慘烈血戰

第二次晉州城之戰 - 義勇軍玉碎

和談開始,文祿之戰落幕

Ads

石田佐吉三成 2017-2-7 23:19:56 註1:
兀良哈之戰前,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曾向朝鮮提出幫手,但明朝及朝鮮認為其有狼子野心,斷然拒絕,努爾哈赤於是繼續統一女真。

註2:
李成梁 - 明朝名將,朝鮮裔,在遼東邊境戍守三十年,建立威震東北既遼東鐵騎,晚年被人彈劾失職。戍守期間殺死努爾哈赤父祖,等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後,以此為藉口反抗明朝。

註3:
虎蹲砲:由明朝名將戚繼光發明,以輕巧見稱,能夠應用在騎兵、戰船上,由於發射時需要用支撐架抵銷後座力,外型像猛虎蹲而得名,能夠發射散彈。

:^(


虎蹲砲
石田佐吉三成 2017-2-7 23:46:31
兩位講緊都係著眼究竟晚明仲有幾多錢,我覺得呢個討論幾好,但始終晚明史基於清代修史同民間史料有相沖,好難確定晚明財政係萬曆末年係點(之後無錢就無容置疑了
:^(
)
反而我想知豐臣檢地檢完係未真係撐到兩次大戰加秀賴修佛殿?咁樣姐係話日本一直以黎原來真係幾富庶,四個島的總經濟收入可唔可以算係亞洲頭幾位呢?
:^(


豐臣秀吉時代, 因為秀吉自己既「藏入地」(直轄地)範圍大, 而且多以商業、貿易為主, 佔據多個重要港口(堺港、長崎、博多港等), 以及坐擁金山、銀山, 所以經濟收入相當可觀。雖然帳面領地係200萬石, 比關東德川家仲低, 但實際收益係帳面既四倍以上, 所以支撐到。

然而, 只係豐臣家、德川家, 或坐擁海港既大名較富裕, 實際上豐臣、德川政權本身都有個敗筆 - 就係肥上瘦下既問題, 好多時中央政權有足夠財力發展, 而地方就因為收入、石高不足所限, 無法有效推動政策, 到左江戶幕府中期開始已呈財政敗象

你問豐臣是否富庶? 係, 但你問日本係唔係? 唔係
指原莉乃旦那樣 2017-2-8 00:56:48
兩位講緊都係著眼究竟晚明仲有幾多錢,我覺得呢個討論幾好,但始終晚明史基於清代修史同民間史料有相沖,好難確定晚明財政係萬曆末年係點(之後無錢就無容置疑了
:^(
)
反而我想知豐臣檢地檢完係未真係撐到兩次大戰加秀賴修佛殿?咁樣姐係話日本一直以黎原來真係幾富庶,四個島的總經濟收入可唔可以算係亞洲頭幾位呢?
:^(


豐臣秀吉時代, 因為秀吉自己既「藏入地」(直轄地)範圍大, 而且多以商業、貿易為主, 佔據多個重要港口(堺港、長崎、博多港等), 以及坐擁金山、銀山, 所以經濟收入相當可觀。雖然帳面領地係200萬石, 比關東德川家仲低, 但實際收益係帳面既四倍以上, 所以支撐到。

然而, 只係豐臣家、德川家, 或坐擁海港既大名較富裕, 實際上豐臣、德川政權本身都有個敗筆 - 就係肥上瘦下既問題, 好多時中央政權有足夠財力發展, 而地方就因為收入、石高不足所限, 無法有效推動政策, 到左江戶幕府中期開始已呈財政敗象

你問豐臣是否富庶? 係, 但你問日本係唔係? 唔係

肥上瘦下呢個情況係呢幾個世紀邊到都係咁,所以我唔係問人均而係講總經濟收入,檢地加上你所講貿易既話,我更會估當時日本四島可能會等同當時明代的五分之三(我知我有可能吹大左,有錯請細力d屌)
:^(

檢地呢個效果會唔會都有可能表現到個陣日本既生產力?(我知大多集中係畿內,但我都係想知個總數大約係點)
囂葛 2017-2-8 01:01:24 北陸最強人物-安冬愛季
:^(
伊勢新九郎盛時 2017-2-8 01:03:14
兩位講緊都係著眼究竟晚明仲有幾多錢,我覺得呢個討論幾好,但始終晚明史基於清代修史同民間史料有相沖,好難確定晚明財政係萬曆末年係點(之後無錢就無容置疑了
:^(
)
反而我想知豐臣檢地檢完係未真係撐到兩次大戰加秀賴修佛殿?咁樣姐係話日本一直以黎原來真係幾富庶,四個島的總經濟收入可唔可以算係亞洲頭幾位呢?
:^(


豐臣秀吉時代, 因為秀吉自己既「藏入地」(直轄地)範圍大, 而且多以商業、貿易為主, 佔據多個重要港口(堺港、長崎、博多港等), 以及坐擁金山、銀山, 所以經濟收入相當可觀。雖然帳面領地係200萬石, 比關東德川家仲低, 但實際收益係帳面既四倍以上, 所以支撐到。

然而, 只係豐臣家、德川家, 或坐擁海港既大名較富裕, 實際上豐臣、德川政權本身都有個敗筆 - 就係肥上瘦下既問題, 好多時中央政權有足夠財力發展, 而地方就因為收入、石高不足所限, 無法有效推動政策, 到左江戶幕府中期開始已呈財政敗象

你問豐臣是否富庶? 係, 但你問日本係唔係? 唔係

秀吉根本係將成個日本最揾錢既地方攞哂其實都好難唔有錢
其實江戶時代既財政危機係幕府同各藩都有
幕府可以話仲大鑊D
朂主要日本境內既金山銀山都枯竭左令到幕府冇左一大條水喉
之後既三大改革係得享保一個叫成功但都只係頭痛醫頭
伊勢新九郎盛時 2017-2-8 01:05:27
兩位講緊都係著眼究竟晚明仲有幾多錢,我覺得呢個討論幾好,但始終晚明史基於清代修史同民間史料有相沖,好難確定晚明財政係萬曆末年係點(之後無錢就無容置疑了
:^(
)
反而我想知豐臣檢地檢完係未真係撐到兩次大戰加秀賴修佛殿?咁樣姐係話日本一直以黎原來真係幾富庶,四個島的總經濟收入可唔可以算係亞洲頭幾位呢?
:^(


豐臣秀吉時代, 因為秀吉自己既「藏入地」(直轄地)範圍大, 而且多以商業、貿易為主, 佔據多個重要港口(堺港、長崎、博多港等), 以及坐擁金山、銀山, 所以經濟收入相當可觀。雖然帳面領地係200萬石, 比關東德川家仲低, 但實際收益係帳面既四倍以上, 所以支撐到。

然而, 只係豐臣家、德川家, 或坐擁海港既大名較富裕, 實際上豐臣、德川政權本身都有個敗筆 - 就係肥上瘦下既問題, 好多時中央政權有足夠財力發展, 而地方就因為收入、石高不足所限, 無法有效推動政策, 到左江戶幕府中期開始已呈財政敗象

你問豐臣是否富庶? 係, 但你問日本係唔係? 唔係

肥上瘦下呢個情況係呢幾個世紀邊到都係咁,所以我唔係問人均而係講總經濟收入,檢地加上你所講貿易既話,我更會估當時日本四島可能會等同當時明代的五分之三(我知我有可能吹大左,有錯請細力d屌)
:^(

檢地呢個效果會唔會都有可能表現到個陣日本既生產力?(我知大多集中係畿內,但我都係想知個總數大約係點)

邊會有五分之三
連江浙一半都冇啦下話
書桓 2017-2-8 01:38:45
兩位講緊都係著眼究竟晚明仲有幾多錢,我覺得呢個討論幾好,但始終晚明史基於清代修史同民間史料有相沖,好難確定晚明財政係萬曆末年係點(之後無錢就無容置疑了
:^(
)
反而我想知豐臣檢地檢完係未真係撐到兩次大戰加秀賴修佛殿?咁樣姐係話日本一直以黎原來真係幾富庶,四個島的總經濟收入可唔可以算係亞洲頭幾位呢?
:^(


豐臣秀吉時代, 因為秀吉自己既「藏入地」(直轄地)範圍大, 而且多以商業、貿易為主, 佔據多個重要港口(堺港、長崎、博多港等), 以及坐擁金山、銀山, 所以經濟收入相當可觀。雖然帳面領地係200萬石, 比關東德川家仲低, 但實際收益係帳面既四倍以上, 所以支撐到。

然而, 只係豐臣家、德川家, 或坐擁海港既大名較富裕, 實際上豐臣、德川政權本身都有個敗筆 - 就係肥上瘦下既問題, 好多時中央政權有足夠財力發展, 而地方就因為收入、石高不足所限, 無法有效推動政策, 到左江戶幕府中期開始已呈財政敗象

你問豐臣是否富庶? 係, 但你問日本係唔係? 唔係

肥上瘦下呢個情況係呢幾個世紀邊到都係咁,所以我唔係問人均而係講總經濟收入,檢地加上你所講貿易既話,我更會估當時日本四島可能會等同當時明代的五分之三(我知我有可能吹大左,有錯請細力d屌)
:^(

檢地呢個效果會唔會都有可能表現到個陣日本既生產力?(我知大多集中係畿內,但我都係想知個總數大約係點)

邊會有五分之三
連江浙一半都冇啦下話

兩者都誇張咗啲
明萬曆人口現代估算 1- 1.5 億, 戶口簿就話 6000萬, 江浙佔近1800 萬
江戶初期人口現代估算2000- 3000 萬
伊勢新九郎盛時 2017-2-8 01:42:05
兩位講緊都係著眼究竟晚明仲有幾多錢,我覺得呢個討論幾好,但始終晚明史基於清代修史同民間史料有相沖,好難確定晚明財政係萬曆末年係點(之後無錢就無容置疑了
:^(
)
反而我想知豐臣檢地檢完係未真係撐到兩次大戰加秀賴修佛殿?咁樣姐係話日本一直以黎原來真係幾富庶,四個島的總經濟收入可唔可以算係亞洲頭幾位呢?
:^(


豐臣秀吉時代, 因為秀吉自己既「藏入地」(直轄地)範圍大, 而且多以商業、貿易為主, 佔據多個重要港口(堺港、長崎、博多港等), 以及坐擁金山、銀山, 所以經濟收入相當可觀。雖然帳面領地係200萬石, 比關東德川家仲低, 但實際收益係帳面既四倍以上, 所以支撐到。

然而, 只係豐臣家、德川家, 或坐擁海港既大名較富裕, 實際上豐臣、德川政權本身都有個敗筆 - 就係肥上瘦下既問題, 好多時中央政權有足夠財力發展, 而地方就因為收入、石高不足所限, 無法有效推動政策, 到左江戶幕府中期開始已呈財政敗象

你問豐臣是否富庶? 係, 但你問日本係唔係? 唔係

肥上瘦下呢個情況係呢幾個世紀邊到都係咁,所以我唔係問人均而係講總經濟收入,檢地加上你所講貿易既話,我更會估當時日本四島可能會等同當時明代的五分之三(我知我有可能吹大左,有錯請細力d屌)
:^(

檢地呢個效果會唔會都有可能表現到個陣日本既生產力?(我知大多集中係畿內,但我都係想知個總數大約係點)

邊會有五分之三
連江浙一半都冇啦下話

兩者都誇張咗啲
明萬曆人口現代估算 1- 1.5 億, 戶口簿就話 6000萬, 江浙佔近1800 萬
江戶初期人口現代估算2000- 3000 萬

但江浙一帶繁榮係遠非日本可比
伊勢新九郎盛時 2017-2-8 01:44:26 而且秀吉時代人口應該係唔會過二千萬
書桓 2017-2-8 01:55:01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至於明朝本來就冇一個好完善既中央財政體系
一直有咩事都係周圍問地方問中央分開籌旗架喎
幾時有話好似現代咁一個機構搞掂過
但最緊要係根本仲俾得出錢仲打到落去
史實就係咁你扯咩如果
補給困難係2邊都有本身離咁遠又有咩出奇
財政好一樣有事架喎

援朝保守估計用咗超過1千萬兩白銀軍費
明收入先得幾百萬兩
明神宗實錄記載咗好多當時邊鎮因為要攤分援朝軍費而導致糧餉不足嘅事
明史仲誇張, 不過本書清朝人寫

補充返, 明萬曆太庫收入around 250- 500 萬兩白銀, 計埋其他收入應該有 1000 至 2000 萬兩左右

Ads

書桓 2017-2-8 02:12:20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至於明朝本來就冇一個好完善既中央財政體系
一直有咩事都係周圍問地方問中央分開籌旗架喎
幾時有話好似現代咁一個機構搞掂過
但最緊要係根本仲俾得出錢仲打到落去
史實就係咁你扯咩如果
補給困難係2邊都有本身離咁遠又有咩出奇
財政好一樣有事架喎

援朝保守估計用咗超過1千萬兩白銀軍費
明收入先得幾百萬兩
明神宗實錄記載咗好多當時邊鎮因為要攤分援朝軍費而導致糧餉不足嘅事
明史仲誇張, 不過本書清朝人寫

補充返, 明萬曆太庫收入around 250- 500 萬兩白銀, 計埋其他收入應該有 1000 至 2000 萬兩左右

但軍費最主要由太庫, aka 皇帝私己錢,出
其他收入基本上已經預支咗出去
書桓 2017-2-8 02:14:44
兩位講緊都係著眼究竟晚明仲有幾多錢,我覺得呢個討論幾好,但始終晚明史基於清代修史同民間史料有相沖,好難確定晚明財政係萬曆末年係點(之後無錢就無容置疑了
:^(
)
反而我想知豐臣檢地檢完係未真係撐到兩次大戰加秀賴修佛殿?咁樣姐係話日本一直以黎原來真係幾富庶,四個島的總經濟收入可唔可以算係亞洲頭幾位呢?
:^(


豐臣秀吉時代, 因為秀吉自己既「藏入地」(直轄地)範圍大, 而且多以商業、貿易為主, 佔據多個重要港口(堺港、長崎、博多港等), 以及坐擁金山、銀山, 所以經濟收入相當可觀。雖然帳面領地係200萬石, 比關東德川家仲低, 但實際收益係帳面既四倍以上, 所以支撐到。

然而, 只係豐臣家、德川家, 或坐擁海港既大名較富裕, 實際上豐臣、德川政權本身都有個敗筆 - 就係肥上瘦下既問題, 好多時中央政權有足夠財力發展, 而地方就因為收入、石高不足所限, 無法有效推動政策, 到左江戶幕府中期開始已呈財政敗象

你問豐臣是否富庶? 係, 但你問日本係唔係? 唔係

肥上瘦下呢個情況係呢幾個世紀邊到都係咁,所以我唔係問人均而係講總經濟收入,檢地加上你所講貿易既話,我更會估當時日本四島可能會等同當時明代的五分之三(我知我有可能吹大左,有錯請細力d屌)
:^(

檢地呢個效果會唔會都有可能表現到個陣日本既生產力?(我知大多集中係畿內,但我都係想知個總數大約係點)

邊會有五分之三
連江浙一半都冇啦下話

兩者都誇張咗啲
明萬曆人口現代估算 1- 1.5 億, 戶口簿就話 6000萬, 江浙佔近1800 萬
江戶初期人口現代估算2000- 3000 萬

但江浙一帶繁榮係遠非日本可比

其實真係好難比較
gdp 比明一定高過日本
但白銀收入好難計, 單位都唔同
明徵稅效率好低
書桓 2017-2-8 02:30:01

遠征朝鮮嗰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至於明朝本來就冇一個好完善既中央財政體系
一直有咩事都係周圍問地方問中央分開籌旗架喎
幾時有話好似現代咁一個機構搞掂過
但最緊要係根本仲俾得出錢仲打到落去
史實就係咁你扯咩如果
補給困難係2邊都有本身離咁遠又有咩出奇
財政好一樣有事架喎

援朝保守估計用咗超過1千萬兩白銀軍費
明收入先得幾百萬兩
明神宗實錄記載咗好多當時邊鎮因為要攤分援朝軍費而導致糧餉不足嘅事
明史仲誇張, 不過本書清朝人寫

補充返, 明萬曆太庫收入around 250- 500 萬兩白銀, 計埋其他收入應該有 1000 至 2000 萬兩左右

但軍費最主要由戶部太庫出
其他收入基本上已經預支咗出去
書桓 2017-2-8 02:47:15 清人看法:

明史·日本傳

當是時,寧夏未平,朝鮮事起,兵部尚書石星計無所出,募能說倭者偵之,於是嘉興人沈惟敬應募。星即假游擊將軍銜,送之如松麾下。明年,如松師大捷於平壤,朝鮮所失四道並復。如松乘勝趨碧蹄館,敗而退師。於是封貢之議起,中朝彌縫惟敬以成款局,事詳《朝鮮傳》。久之,秀吉死,諸倭揚帆盡歸,朝鮮患亦平。然自關白侵東國,前後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朝鮮迄無勝算。至關白死,兵禍始休,諸倭亦皆退守島巢,東南稍有安枕之日矣。秀吉凡再傳而亡。

終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嚴,閭巷小民,至指倭相詈罵,甚以噤其小兒女雲。

話打和
:^(
書桓 2017-2-8 02:47:46
清人看法:

明史·日本傳

當是時,寧夏未平,朝鮮事起,兵部尚書石星計無所出,募能說倭者偵之,於是嘉興人沈惟敬應募。星即假游擊將軍銜,送之如松麾下。明年,如松師大捷於平壤,朝鮮所失四道並復。如松乘勝趨碧蹄館,敗而退師。於是封貢之議起,中朝彌縫惟敬以成款局,事詳《朝鮮傳》。久之,秀吉死,諸倭揚帆盡歸,朝鮮患亦平。然自關白侵東國,前後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朝鮮迄無勝算。至關白死,兵禍始休,諸倭亦皆退守島巢,東南稍有安枕之日矣。秀吉凡再傳而亡。

終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嚴,閭巷小民,至指倭相詈罵,甚以噤其小兒女雲。

話打和
:^(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明史/卷322
指原莉乃旦那樣 2017-2-8 08:45:01 又想問,點解秀吉唔肯親自過海去打?各軍團已經去到漢城,佢過埋海係釜山坐陣應該都唔係太危險
:^(
石田佐吉三成 2017-2-8 12:34:11
又想問,點解秀吉唔肯親自過海去打?各軍團已經去到漢城,佢過埋海係釜山坐陣應該都唔係太危險
:^(


以下係普遍講法
1: 年紀大機器壞,而且剛死左個仔,想瘋狂造人
2: 當時無論朝鮮至日本航路、朝鮮本身都不穩
3: 綜合第二點,日本名義雖統一,但關東、奧羽,甚至九州仲有人心懷鬼胎,單係鎮住德川家康已經夠麻煩,又點敢出去?陣間唔好彩死左,日本又會大亂
4: 秀吉出動既都係西國、九州大名,佔全國一半兵力,已經係相對忠心了
指原莉乃旦那樣 2017-2-8 14:23:20
又想問,點解秀吉唔肯親自過海去打?各軍團已經去到漢城,佢過埋海係釜山坐陣應該都唔係太危險
:^(


以下係普遍講法
1: 年紀大機器壞,而且剛死左個仔,想瘋狂造人
2: 當時無論朝鮮至日本航路、朝鮮本身都不穩
3: 綜合第二點,日本名義雖統一,但關東、奧羽,甚至九州仲有人心懷鬼胎,單係鎮住德川家康已經夠麻煩,又點敢出去?陣間唔好彩死左,日本又會大亂
4: 秀吉出動既都係西國、九州大名,佔全國一半兵力,已經係相對忠心了

家康唔洗去係因為鎮住關東,定係益佢報答佢臣服?
書桓 2017-2-8 14:32:01
又想問,點解秀吉唔肯親自過海去打?各軍團已經去到漢城,佢過埋海係釜山坐陣應該都唔係太危險
:^(


以下係普遍講法
1: 年紀大機器壞,而且剛死左個仔,想瘋狂造人
2: 當時無論朝鮮至日本航路、朝鮮本身都不穩
3: 綜合第二點,日本名義雖統一,但關東、奧羽,甚至九州仲有人心懷鬼胎,單係鎮住德川家康已經夠麻煩,又點敢出去?陣間唔好彩死左,日本又會大亂
4: 秀吉出動既都係西國、九州大名,佔全國一半兵力,已經係相對忠心了

家康唔洗去係因為鎮住關東,定係益佢報答佢臣服?



事實當時剛滅北條

關東人心原穩,奧州明顯口服心原服

南部家又內亂

猴子,木下秀吉可以信的人,只有德川

我以為秀吉信上杉多過德川
:^(
伊勢新九郎盛時 2017-2-8 14:42:57
清人看法:

明史·日本傳

當是時,寧夏未平,朝鮮事起,兵部尚書石星計無所出,募能說倭者偵之,於是嘉興人沈惟敬應募。星即假游擊將軍銜,送之如松麾下。明年,如松師大捷於平壤,朝鮮所失四道並復。如松乘勝趨碧蹄館,敗而退師。於是封貢之議起,中朝彌縫惟敬以成款局,事詳《朝鮮傳》。久之,秀吉死,諸倭揚帆盡歸,朝鮮患亦平。然自關白侵東國,前後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朝鮮迄無勝算。至關白死,兵禍始休,諸倭亦皆退守島巢,東南稍有安枕之日矣。秀吉凡再傳而亡。

終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嚴,閭巷小民,至指倭相詈罵,甚以噤其小兒女雲。

話打和
:^(

點樣打和
陸上係攻唔入日軍防線冇錯
日本退兵之前日軍只係守係半島南部沿海一帶地區根本就再冇力推進
水軍更加俾人打殘到連補給都確保唔到
之後鄧子龍直接出明朝水師更加唔係對手
之後秀吉再要出兵分分金鐘連過海都成問題
我真係睇唔到邊到係冇勝算
伊勢新九郎盛時 2017-2-8 14:46:04
清人看法:

明史·日本傳

當是時,寧夏未平,朝鮮事起,兵部尚書石星計無所出,募能說倭者偵之,於是嘉興人沈惟敬應募。星即假游擊將軍銜,送之如松麾下。明年,如松師大捷於平壤,朝鮮所失四道並復。如松乘勝趨碧蹄館,敗而退師。於是封貢之議起,中朝彌縫惟敬以成款局,事詳《朝鮮傳》。久之,秀吉死,諸倭揚帆盡歸,朝鮮患亦平。然自關白侵東國,前後七載,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朝鮮迄無勝算。至關白死,兵禍始休,諸倭亦皆退守島巢,東南稍有安枕之日矣。秀吉凡再傳而亡。

終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嚴,閭巷小民,至指倭相詈罵,甚以噤其小兒女雲。

話打和
:^(

點樣打和
陸上係攻唔入日軍防線冇錯
但日本退兵之前日軍只係守係半島南部沿海一帶地區根本就再冇力推進
水軍更加俾人打殘到連補給都確保唔到
之後鄧子龍直接出明朝水師更加唔係對手
之後秀吉再要出兵分分金鐘連過海都成問題
我真係睇唔到邊到係冇勝算
伊勢新九郎盛時 2017-2-8 14:47:45
又想問,點解秀吉唔肯親自過海去打?各軍團已經去到漢城,佢過埋海係釜山坐陣應該都唔係太危險
:^(


以下係普遍講法
1: 年紀大機器壞,而且剛死左個仔,想瘋狂造人
2: 當時無論朝鮮至日本航路、朝鮮本身都不穩
3: 綜合第二點,日本名義雖統一,但關東、奧羽,甚至九州仲有人心懷鬼胎,單係鎮住德川家康已經夠麻煩,又點敢出去?陣間唔好彩死左,日本又會大亂
4: 秀吉出動既都係西國、九州大名,佔全國一半兵力,已經係相對忠心了

家康唔洗去係因為鎮住關東,定係益佢報答佢臣服?

其實最合理係因為一個遠字
要關東老撚咁遠橫跨大半個日本仲要去朝鮮打都幾係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