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
唔係架兩個朝貢國打仗明朝唔會唔理,而且朝鮮仲要係明朝最重要的屬國,你睇佢邊怨邊幫就知
第一次和議完全無朝鮮份, 加上明朝急於班師應付蒙古, 都無得點揀
:^(
係女真堀起之前蒙古係明最大威脅, 差唔多年年都會南侵搶野. 明長時間掉走咗李如松部隊對邊防有好大壓力
邊有呢回事
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同明朝已經係冇咩大戰
就算係努爾哈赤當時都未成氣候
明朝係個六年真係冇咩急於班師既理由
你睇吓李如松點死 :^(
又關咩事
佢死個次韃靼進犯又唔係咩大規模進攻
係佢自己ON9啫
但總睇黎睇俺答封貢之後女真之前根本再冇大威脅
萬曆三大征個陣北方九邊邊防壓力可以話係有明一代最細時候
根本就冇影響過征朝 :^( :^(
況且佢有唔係調哂所以遼東軍去 :^( :^(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反而我想知豐臣軍點樣統治到朝鮮?當時既語言應該都有幾大既隔閡。 :^(
仲有我有一樣驚訝係漢城歡迎日軍呢點真係可以睇到朝鮮政府幾咁有問題 :^( :^(
有同化政策呢樣野
當年日韓交流其實係好頻繁
隨軍好似係有唔少通雙語既僧人
之係就要當地人學日文同日本風俗個堆
好似有記載係文禄之役佔領左漢城只係十一個月到但已經一街人講"倭語"
點解又會咁甘心樂意去學呢?
成支日本軍隊係到叫你學你會唔會唔"願意"
所以照資料咁講,我有d懷疑朝鮮義軍抗日的作用係未有咁大,當然我唔質疑海戰個邊,但我諗緊日軍係咩程度上俾朝鮮軍擊退 :^(
咁就當然唔係俾朝鮮軍擊退
朝鮮陸上義軍最大既威脅係係侵擾糧道上面
日軍文禄之役後期補給咁困難唔多唔少係因為朝鮮水軍截左唔少船
運到上岸都仲要俾班義軍搞到運上前線都有難度
朝鮮義軍作用係有好似第一次晉州城之戰
就保住左全羅道呢個後方俾李舜臣
幸州山城之戰更加算係吸引左日軍注意力俾左機會李如松偷左次靚雞(留番樓主講)
作用係有但前題都要有明軍係到吸引左日軍大部分注意
只可以講陸上既未必係決定性作用
樓主每日要幾多時間準備?
宜家睇緊你之前介紹既毛利網
辛苦晒 :^(
:^(
係女真堀起之前蒙古係明最大威脅, 差唔多年年都會南侵搶野. 明長時間掉走咗李如松部隊對邊防有好大壓力
邊有呢回事
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同明朝已經係冇咩大戰
就算係努爾哈赤當時都未成氣候
明朝係個六年真係冇咩急於班師既理由
你睇吓李如松點死 :^(
又關咩事
佢死個次韃靼進犯又唔係咩大規模進攻
係佢自己ON9啫
但總睇黎睇俺答封貢之後女真之前根本再冇大威脅
萬曆三大征個陣北方九邊邊防壓力可以話係有明一代最細時候
根本就冇影響過征朝 :^( :^(
況且佢有唔係調哂所以遼東軍去 :^( :^(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講到明朝我就痛恨中史教科書,寫完鄭和下西洋,提兩句張居正後就無限放大宦官問題、錦衣衛制度,卻對中間各種事件忽略,等人以為明朝衰敗100%係皇帝腐敗、重用宦官小人
打算第時睇《明朝那些事兒》補完
:^(
係女真堀起之前蒙古係明最大威脅, 差唔多年年都會南侵搶野. 明長時間掉走咗李如松部隊對邊防有好大壓力
邊有呢回事
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同明朝已經係冇咩大戰
就算係努爾哈赤當時都未成氣候
明朝係個六年真係冇咩急於班師既理由
你睇吓李如松點死 :^(
又關咩事
佢死個次韃靼進犯又唔係咩大規模進攻
係佢自己ON9啫
但總睇黎睇俺答封貢之後女真之前根本再冇大威脅
萬曆三大征個陣北方九邊邊防壓力可以話係有明一代最細時候
根本就冇影響過征朝 :^( :^(
況且佢有唔係調哂所以遼東軍去 :^( :^(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
係女真堀起之前蒙古係明最大威脅, 差唔多年年都會南侵搶野. 明長時間掉走咗李如松部隊對邊防有好大壓力
邊有呢回事
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同明朝已經係冇咩大戰
就算係努爾哈赤當時都未成氣候
明朝係個六年真係冇咩急於班師既理由
你睇吓李如松點死 :^(
又關咩事
佢死個次韃靼進犯又唔係咩大規模進攻
係佢自己ON9啫
但總睇黎睇俺答封貢之後女真之前根本再冇大威脅
萬曆三大征個陣北方九邊邊防壓力可以話係有明一代最細時候
根本就冇影響過征朝 :^( :^(
況且佢有唔係調哂所以遼東軍去 :^( :^(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
係女真堀起之前蒙古係明最大威脅, 差唔多年年都會南侵搶野. 明長時間掉走咗李如松部隊對邊防有好大壓力
邊有呢回事
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同明朝已經係冇咩大戰
就算係努爾哈赤當時都未成氣候
明朝係個六年真係冇咩急於班師既理由
你睇吓李如松點死 :^(
又關咩事
佢死個次韃靼進犯又唔係咩大規模進攻
係佢自己ON9啫
但總睇黎睇俺答封貢之後女真之前根本再冇大威脅
萬曆三大征個陣北方九邊邊防壓力可以話係有明一代最細時候
根本就冇影響過征朝 :^( :^(
況且佢有唔係調哂所以遼東軍去 :^( :^(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Ads
:^(
係女真堀起之前蒙古係明最大威脅, 差唔多年年都會南侵搶野. 明長時間掉走咗李如松部隊對邊防有好大壓力
邊有呢回事
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同明朝已經係冇咩大戰
就算係努爾哈赤當時都未成氣候
明朝係個六年真係冇咩急於班師既理由
你睇吓李如松點死 :^(
又關咩事
佢死個次韃靼進犯又唔係咩大規模進攻
係佢自己ON9啫
但總睇黎睇俺答封貢之後女真之前根本再冇大威脅
萬曆三大征個陣北方九邊邊防壓力可以話係有明一代最細時候
根本就冇影響過征朝 :^( :^(
況且佢有唔係調哂所以遼東軍去 :^( :^(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http://etds.lib.nch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5-0812201219324900&query_field1=keyword&&query_word1=tar&
copy 唔到, 你可以download 自己讀。
:^(
係女真堀起之前蒙古係明最大威脅, 差唔多年年都會南侵搶野. 明長時間掉走咗李如松部隊對邊防有好大壓力
邊有呢回事
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同明朝已經係冇咩大戰
就算係努爾哈赤當時都未成氣候
明朝係個六年真係冇咩急於班師既理由
你睇吓李如松點死 :^(
又關咩事
佢死個次韃靼進犯又唔係咩大規模進攻
係佢自己ON9啫
但總睇黎睇俺答封貢之後女真之前根本再冇大威脅
萬曆三大征個陣北方九邊邊防壓力可以話係有明一代最細時候
根本就冇影響過征朝 :^( :^(
況且佢有唔係調哂所以遼東軍去 :^( :^(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http://etds.lib.nch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5-0812201219324900&query_field1=keyword&&query_word1=tar&
copy 唔到, 你可以download 自己讀。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http://etds.lib.nch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5-0812201219324900&query_field1=keyword&&query_word1=tar&
copy 唔到, 你可以download 自己讀。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http://etds.lib.nch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5-0812201219324900&query_field1=keyword&&query_word1=tar&
copy 唔到, 你可以download 自己讀。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先已經要周圍籌旗籌措軍費,
後期已經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http://etds.lib.nch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5-0812201219324900&query_field1=keyword&&query_word1=tar&
copy 唔到, 你可以download 自己讀。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時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
係女真堀起之前蒙古係明最大威脅, 差唔多年年都會南侵搶野. 明長時間掉走咗李如松部隊對邊防有好大壓力
邊有呢回事
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同明朝已經係冇咩大戰
就算係努爾哈赤當時都未成氣候
明朝係個六年真係冇咩急於班師既理由
你睇吓李如松點死 :^(
又關咩事
佢死個次韃靼進犯又唔係咩大規模進攻
係佢自己ON9啫
但總睇黎睇俺答封貢之後女真之前根本再冇大威脅
萬曆三大征個陣北方九邊邊防壓力可以話係有明一代最細時候
根本就冇影響過征朝 :^( :^(
況且佢有唔係調哂所以遼東軍去 :^( :^(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
係邊個同你當時講係九邊係軍力空虛無兵留守 :^(
第一次調兵只係調薊遼保定宣府大同呢D各調一部分兵
第二次後期佢增兵直情係從江浙四川一帶調
何來影響北方邊防
而且明朝財政係萬曆年間根本係未出事
張居正打落既老本仲夠佢食
出現財政危機要搞到加派已經係萬曆最後幾年既事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想知泡菜仔有冇出過錢出糧比明軍?
想知多d泡菜嘅貢獻 :^(
明財政不嬲都差, 張居正嘅一條鞭法美其名簡化稅制, 實際上啲官員舊稅新稅一齊收, 百姓負擔反而仲重咗
終其一朝, 明嘅兵力都唔多, 遼薊兩鎮更加係精銳之中嘅精銳, 長期派遣佢地對國庫/邊防係好大負擔
萬歷後期財政崩潰係已經講緊連糧餉都唔夠比, 所以中央先要逼袁崇煥/ 洪承疇主動出擊
159x 年嘅時候雖然無咁差, 但已經入不敷出, 加上明仲有好多野搞, 所以第一次停戰之後已經急急腳班師
其實我都係想講停戰之後明軍已經走咗, 宿吉接受冊封之後就算唔撤兵明都未必想再開戰
不過我唔離題啦, 想聽日本史 :^(
明朝佢個議和要求就係要佢受冊封然後撤軍
唔撤邊有可能由得佢
至於當年打就肯定打得起
萬曆年既財政都話冇你想像中咁差 :^(
先唔到咩負擔個堆張居正治下係盈餘唔少
仲未駛加派又點會入不敷出啊 :^(
財政危機係萬曆香左之後滿清再加埋農業失收個堆先出事啊 :^(
http://etds.lib.nch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5-0812201219324900&query_field1=keyword&&query_word1=tar&
copy 唔到, 你可以download 自己讀。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時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http://etds.lib.nch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5-0812201219324900&query_field1=keyword&&query_word1=tar&
copy 唔到, 你可以download 自己讀。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時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至於明朝本來就冇一個好完善既中央財政體系
一直有咩事都係周圍問地方問中央分開籌旗架喎
幾時有話好似現代咁一個機構搞掂過
但最緊要係根本仲俾得出錢仲打到落去
史實就係咁你扯咩如果
補給困難係2邊都有本身離咁遠又有咩出奇
財政好一樣有事架喎
http://etds.lib.nchu.edu.tw/etdservice/view_metadata?etdun=U0005-0812201219324900&query_field1=keyword&&query_word1=tar&
copy 唔到, 你可以download 自己讀。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時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至於明朝本來就冇一個好完善既中央財政體系
一直有咩事都係周圍問地方問中央分開籌旗架喎
幾時有話好似現代咁一個機構搞掂過
但最緊要係根本仲俾得出錢仲打到落去
史實就係咁你扯咩如果
補給困難係2邊都有本身離咁遠又有咩出奇
財政好一樣有事架喎
援朝保守估計用咗超過1千萬兩白銀軍費
明收入先得幾百萬兩
明神宗實錄記載咗好多當時邊鎮因為要攤分援朝軍費而導致糧餉不足嘅事
明史仲誇張, 不過本書清朝人寫
Ads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時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至於明朝本來就冇一個好完善既中央財政體系
一直有咩事都係周圍問地方問中央分開籌旗架喎
幾時有話好似現代咁一個機構搞掂過
但最緊要係根本仲俾得出錢仲打到落去
史實就係咁你扯咩如果
補給困難係2邊都有本身離咁遠又有咩出奇
財政好一樣有事架喎
援朝保守估計用咗超過1千萬兩白銀軍費
明收入先得幾百萬兩
明神宗實錄記載咗好多當時邊鎮因為要攤分援朝軍費而導致糧餉不足嘅事
明史仲誇張, 不過本書清朝人寫
唉
有問題到打唔到(崇禎年間)
同有問題但有力打(萬曆中年)
好似係2件事
三大征燒錢搞到之後出事
同當時就已經燒唔起好似係2件事黎
三大征之後出現財政危機=當時打緊個陣就已經有危機咩
不嬲都話緊三大征時期財政問題未係好大
而唔係話三大征對之後冇影響喎大哥
最緊要係佢史實燒到打撚完場仗都仲得
咁叫咩打唔起
遠征朝鮮嗰時已經要周圍籌措軍費,
後期成日拖糧, 補給都有困難.
有得適事寧人明唔會想打落去
至於明朝本來就冇一個好完善既中央財政體系
一直有咩事都係周圍問地方問中央分開籌旗架喎
幾時有話好似現代咁一個機構搞掂過
但最緊要係根本仲俾得出錢仲打到落去
史實就係咁你扯咩如果
補給困難係2邊都有本身離咁遠又有咩出奇
財政好一樣有事架喎
援朝保守估計用咗超過1千萬兩白銀軍費
明收入先得幾百萬兩
明神宗實錄記載咗好多當時邊鎮因為要攤分援朝軍費而導致糧餉不足嘅事
明史仲誇張, 不過本書清朝人寫
唉
有問題到打唔到(崇禎年間)
同有問題但有力打(萬曆中年)
好似係2件事
你有睇我篇source 入面嘅史料嘅話, 係有提到打緊日本嘅時候已經燒哂積蓄要加稅
遼餉都係依"援朝, 平播" 舊例
一條鞭法實質祇係加稅, 無解決明財政積弱問題
第二次援朝已經有嚴重缺員缺糧餉問題, 當時都唔係人人想打, 明入面都有主和派
打多幾年無人知會點, 當然日本可能爆先, 依層你熟過我啦
無大規模作戰都唔代表唔洗留兵鎮守
另外12,3 萬都已經係明可以負擔嘅最大遠征軍力
明都無錢應付長期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