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視點創辦人:眼鏡成本極低,全行食水 1000%
第 1 頁
下一頁
土木膠程師
2019-3-12 20:41:27
亮視點創辦人:眼鏡成本極低,全行食水 1000%
http://www.cup.com.hk/2019/03/12/how-optic-industry-markup-1000/
過去數年,連鎖眼鏡店的商品變得愈來愈高檔,價位亦拾級而上。一眾生產商「食水」到底有多深?
全球連鎖眼鏡零售商 LensCrafters(亮視點)兩名前高層兼創辦人 Charles Dahan 和 E. Dean Butler,日前在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承認,現時市面上的眼鏡商品定價高到失控,與成本可以相差近 1000%。
Butler 形容,每當看到一些高級品牌眼鏡售價接近 800 美元(約 6,200 港元),都不禁發笑:「我知道,實在太荒謬了。這是徹底的剽竊。」兩人坦言,整個行業標價高得不合理:「其實你可以用 4 至 8 美元(31 至 62 港元),買到跟 Warby Parker 同等質素,非常優秀的鏡框。」
於 2010 年成立的美國平價眼鏡品牌 Warby Parker,每副眼鏡定價約 95 美元(約 745 港元),雖屬大眾價位,但「食水」幅度亦不算小;標價數百美元的高檔眼鏡,價差更驚人。「如果是設計師質素的鏡架,即是你在 Prada 買到的那些,亦只值差不多 15 美元(約 117 港元)。」
至於鏡片,Butler 表示,一般店家「用 1.25 美元(約 10 港元)已經買到絕對一流的鏡片」。
誰是罪魁禍首?矛頭所指,正是控制著整個眼鏡行業的專利巨人 Essilor Luxottica。
在 2017 年之前,Essilor Luxottica 仍分別是 Essilor 和 Luxottica 兩家大型光學公司。成立於 1961 年的意大利眼鏡王國 Luxottica,旗下品牌包括風行全球的 Oakley 和 Ray-Ban,同時不斷收購如 Sunglass Hut、Pearle Vision 和 Cole National 等生產商,而 Cole National 同時又擁有 Target 和鏡片商 Sears Optica。加上 Luxottica 獲授權生產包括 Prada、Coach 和 Tory Burch 等名牌眼鏡,如時裝記者 Chavie Lieber 形容:「當你在美國走進一家商店選購眼鏡,隨便一副都好,都有極大機會是由 Luxottica 所生產。」
Essilor 則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法國光學公司,早在 1800 年已開業,直到 20 年前才開始積極擴張,至今收購 250 家公司,並在 2017 年計劃以 240 億美元吞併 Luxottica。儘管它通過了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 FTC)的反壟斷調查,獲得美國和歐盟監管機構的批准,但業內專家認為,合併之後的 Essilor Luxottica,將市場完全壟斷。
記者 Sam Knight 曾於「衛報」撰文,披露 Essilor 和 Luxottic 這兩家公司如何繞過反壟斷審查,讓全球眼鏡業每一環節都在他們掌控之中。過去一個世紀,Luxottica 集中火力收購光學業務中最顯眼的部分,即鏡框生產商、知名眼鏡品牌和高級零售連鎖店;Essilor 則負責收購一些隱形部分,例如鏡片生產商、光學儀器供應商、實驗室和視覺科研等等,除了擁有超過 8,000 項專利,更是全球大學眼科學院的贊助人。雙方的業務並不抵觸,但加起來剛好全面壟斷整個行業。換句話說,眼鏡商品的定價,基本上被 Essilor Luxottica 全盤控制。
Chavie Lieber 表示,業內普遍認為,還未合併之前,兩家公司的勢力已經過於龐大,足以對競爭者和消費者構成不公平的局面。英格蘭視光師協會曾警告,若兩者合併,「便容許這個財團在各方面 —— 由生產商到最終消費者,控制產品供應。」前 FTC 政策主管 David Balto 亦曾呼籲監管機構禁止 Essilor 和 Luxottica 的合併交易:「只有真正的行業競爭,才能夠遏制眼鏡商品的過高定價。」Dahan 則指:「如果你不跟隨它們的想法行事,它們就會將你踢走。這就是它們能夠掌控那麼多品牌的原因。永遠不應該讓這兩家公司合二為一,那會摧毀行內所有競爭。我猜那些 FTC 官員當時應該睡著了。」
如今要打破 Essilor Luxottica 在眼鏡行業的壟斷局面,難度極高,當中較有競爭力的主要是網上零售商。譬如只在網上經營的 Zenni Optical,就可以不跟隨實體店面的高昂定價,以低至 8 美元(約 63 港元)的價位作銷售。
根據 Dahan 和 Butler 的描述,生產一副眼鏡的總成本,今日仍然不超過 20 美元(約 157 港元),然而,憑著經營高檔假象,Essilor Luxottica 的年度收入卻高達 84 億美元。Chavie Lieber 形容,眼鏡銷售儼然是一個極大的商業騙局,「似乎是一件永遠都會讓我們花費太多的產品。」
Ads
執柒咗佢啦
2019-3-12 20:49:12
有朋友喺大陸做眼鏡廠,好多大牌子都搵佢生產
佢講:其實一副眼鏡成本幾蚊至十零廿蚊人仔
:^(
:^(
:^(
唐姨毒藥
2019-3-12 20:50:16
同衫一樣
買牌子咋嘛
不嬲有牌子野都食水深嫁啦
我也不想這樣
2019-3-12 20:53:39
咁塊鏡片呢
James_Milner
2019-3-12 20:55:16
有咩產品唔係咁?
:^(
lalala20
2019-3-12 20:57:25
講左 10蚊
7cool-look
2019-3-12 20:57:41
上淘寶配
:^(
土木膠程師
2019-3-12 20:58:50
佢未配眼鏡?
:^(
煩膠林
2019-3-12 20:59:04
同鑽石一撚樣,又係比人壟斷加上宣傳,結果買入果時貴一貴
但賣出去?收到一成算好啦
Ads
尼連住
2019-3-12 20:59:33
癌症 愛滋?
:^(
:^(
:^(
致富真言偷呃搶
2019-3-12 21:03:23
照你咁講,所有藥廠都仆街,咁啲病人係咪食得屎
96吳夏榮
2019-3-12 21:05:38
點會唔知吖
:^(
樓上嘅百零蚊都有肉食
陳豪賭一場
2019-3-12 21:05:50
一塊膠$10有幾奇
:^(
:^(
凍水涼推廣員
2019-3-12 21:08:32
藥廠仆街得嚟都會拎幾%錢去開實驗室同俾班科研人員去整新藥
擠牙膏都起碼有啲嘢擠出嚟
眼鏡呢 你戴咗咁多年除咗全視線之外出過啲咩
巴拿馬運河
2019-3-12 21:09:26
宜加一副眼鏡 3,400蚊就有交易
入面仲包埋租金人工
成本低到笑啦
忘了愛
2019-3-12 21:11:21
藥要研發,一陣研發失敗渣都無
Ads
Pugilism
2019-3-12 21:20:55
藥既研發成本高呢
眼鏡有咩科研?
大明湖聽書
2019-3-12 21:21:46
浪費嘅極致
玩鳩啲潮童
有無人呀
2019-3-12 21:29:42
應該無咩可能,生產線要無塵車間,連堆啤機維護費唔少
鏡片要用PC,仲要去到UV380或UV400級
料來貨價起碼港紙25/kg以上,仲未計運費
做一塊鏡片要用1kg料左右,講緊計埋水口同要水切既邊位,仲要用全新料唔用得翻抄料
10蚊塊,除非用普通PC,但要無晒功效⋯⋯
第 1 頁
下一頁
http://www.cup.com.hk/2019/03/12/how-optic-industry-markup-1000/
過去數年,連鎖眼鏡店的商品變得愈來愈高檔,價位亦拾級而上。一眾生產商「食水」到底有多深?全球連鎖眼鏡零售商 LensCrafters(亮視點)兩名前高層兼創辦人 Charles Dahan 和 E. Dean Butler,日前在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承認,現時市面上的眼鏡商品定價高到失控,與成本可以相差近 1000%。
Butler 形容,每當看到一些高級品牌眼鏡售價接近 800 美元(約 6,200 港元),都不禁發笑:「我知道,實在太荒謬了。這是徹底的剽竊。」兩人坦言,整個行業標價高得不合理:「其實你可以用 4 至 8 美元(31 至 62 港元),買到跟 Warby Parker 同等質素,非常優秀的鏡框。」於 2010 年成立的美國平價眼鏡品牌 Warby Parker,每副眼鏡定價約 95 美元(約 745 港元),雖屬大眾價位,但「食水」幅度亦不算小;標價數百美元的高檔眼鏡,價差更驚人。「如果是設計師質素的鏡架,即是你在 Prada 買到的那些,亦只值差不多 15 美元(約 117 港元)。」至於鏡片,Butler 表示,一般店家「用 1.25 美元(約 10 港元)已經買到絕對一流的鏡片」。
誰是罪魁禍首?矛頭所指,正是控制著整個眼鏡行業的專利巨人 Essilor Luxottica。
在 2017 年之前,Essilor Luxottica 仍分別是 Essilor 和 Luxottica 兩家大型光學公司。成立於 1961 年的意大利眼鏡王國 Luxottica,旗下品牌包括風行全球的 Oakley 和 Ray-Ban,同時不斷收購如 Sunglass Hut、Pearle Vision 和 Cole National 等生產商,而 Cole National 同時又擁有 Target 和鏡片商 Sears Optica。加上 Luxottica 獲授權生產包括 Prada、Coach 和 Tory Burch 等名牌眼鏡,如時裝記者 Chavie Lieber 形容:「當你在美國走進一家商店選購眼鏡,隨便一副都好,都有極大機會是由 Luxottica 所生產。」
Essilor 則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法國光學公司,早在 1800 年已開業,直到 20 年前才開始積極擴張,至今收購 250 家公司,並在 2017 年計劃以 240 億美元吞併 Luxottica。儘管它通過了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簡稱 FTC)的反壟斷調查,獲得美國和歐盟監管機構的批准,但業內專家認為,合併之後的 Essilor Luxottica,將市場完全壟斷。
記者 Sam Knight 曾於「衛報」撰文,披露 Essilor 和 Luxottic 這兩家公司如何繞過反壟斷審查,讓全球眼鏡業每一環節都在他們掌控之中。過去一個世紀,Luxottica 集中火力收購光學業務中最顯眼的部分,即鏡框生產商、知名眼鏡品牌和高級零售連鎖店;Essilor 則負責收購一些隱形部分,例如鏡片生產商、光學儀器供應商、實驗室和視覺科研等等,除了擁有超過 8,000 項專利,更是全球大學眼科學院的贊助人。雙方的業務並不抵觸,但加起來剛好全面壟斷整個行業。換句話說,眼鏡商品的定價,基本上被 Essilor Luxottica 全盤控制。
Chavie Lieber 表示,業內普遍認為,還未合併之前,兩家公司的勢力已經過於龐大,足以對競爭者和消費者構成不公平的局面。英格蘭視光師協會曾警告,若兩者合併,「便容許這個財團在各方面 —— 由生產商到最終消費者,控制產品供應。」前 FTC 政策主管 David Balto 亦曾呼籲監管機構禁止 Essilor 和 Luxottica 的合併交易:「只有真正的行業競爭,才能夠遏制眼鏡商品的過高定價。」Dahan 則指:「如果你不跟隨它們的想法行事,它們就會將你踢走。這就是它們能夠掌控那麼多品牌的原因。永遠不應該讓這兩家公司合二為一,那會摧毀行內所有競爭。我猜那些 FTC 官員當時應該睡著了。」
如今要打破 Essilor Luxottica 在眼鏡行業的壟斷局面,難度極高,當中較有競爭力的主要是網上零售商。譬如只在網上經營的 Zenni Optical,就可以不跟隨實體店面的高昂定價,以低至 8 美元(約 63 港元)的價位作銷售。
根據 Dahan 和 Butler 的描述,生產一副眼鏡的總成本,今日仍然不超過 20 美元(約 157 港元),然而,憑著經營高檔假象,Essilor Luxottica 的年度收入卻高達 84 億美元。Chavie Lieber 形容,眼鏡銷售儼然是一個極大的商業騙局,「似乎是一件永遠都會讓我們花費太多的產品。」